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2017-12-11 08:05曹娜娜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汉密尔顿精神分裂症量表

曹娜娜

453002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少年精神科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曹娜娜

453002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少年精神科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以及其现存的精神症状,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心理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但是人们所受到的各种压力也在不断提升,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壮年群体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社会负担。精神分裂症作为精神科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类型,其发病率也较高,甚至在精神科住院的患者>70%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本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思维障碍、较低的认知能力和冷漠的情感,以及较为薄弱的意志力。通常情况下,患者未发病时意识是较为清晰的,且其职能也基本正常。但是由于病程迁延不愈,并且具有较强的复发性,因此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之后,会有较大的精神压力并受到极大的心理打击。这种情况下,患者对于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会较为失望,就会产生自卑、焦虑以及抑郁等严重的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还会导致其出现自伤以及自杀等倾向和行为。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精神抑郁症状,并且能够缓解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为了了解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际应用情况,特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42.3±6.7)岁。观察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25~58岁,平均(39.3±6.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80例患者均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且患者年龄均≥18岁,属于成年患者。患者均自愿加入研究,且病情稳定,能够入选此次研究。同时将未成年患者、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以及患有严重心肺功能和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在外。此外,对有药物和酒精等上瘾物服用史的患者也要排除在外。另外,在试验过程中,要将依从性较差以及出院的患者进行剔除,还要将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剔除。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并对其进行基本的药物治疗护理。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按时按量服药,同时在日常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采取阶段式的心理护理,主要由4个阶段所组成,一共12周:①患者最初入院后的2周时间内,使患者对医院的环境以及病区的医护人员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从而帮助患者减轻对于医院以及医护人员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对医护人员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感。积极、主动地和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针对患者的兴趣以及需求,寻找能够引起其注意的话题和其交谈,这样就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此外,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目标以及护理计划。②患者住院进行治疗的第3~5周,向患者充分详细地介绍精神分裂症的有关知识及症状表现,使患者能够消除对精神分裂的恐惧感。通过人性化的护理使其得到同伴的鼓励以及安慰。另外,认真了解和聆听患者的真实看法、感受以及困惑,并使用较为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为其解惑。使用劝解、启发、疏导和保证等多种方法,使用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缓解抑郁情绪。③患者接受治疗的第6~8周,对患者所产生的妄想以及幻觉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鼓励的措施,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中,教会其使用正确的宣泄方法将不良情绪发泄出去,缓解不良的心理情绪。④患者入院后的9~12周,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通过集体讨论的方法,使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群体活动中去。使患者对病情好转的一般规律进行了解,使患者了解到更多的关于疾病的相关信息,按照患者实际的接受能力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要充满耐心和爱心地倾听患者的幻觉与妄想,和其共同对其思维的非现实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帮助其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行充分的认知。另外,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方法将负面情绪进行充分的宣泄,提升患者的积极性,让其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社交娱乐活动中。在第12周末,继续对患者家属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使其在出院后期能够持续对患者进行护理,另外还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2周 护理后4周 护理后8周观察组 40 27.37±1.33 20.31±1.21 13.15±1.41 7.53±2.21对照组 40 27.39±1.42 23.66±2.24 17.51±1.96 11.59±1.64 t 0.104 7.651 10.354 8.456 P>0.05 <0.05 <0.05 <0.05

观察指标:在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同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评分。

疗效判定标准: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绪、有罪和自杀等17项症状指标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疾病越严重。②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使用此量表,对患者的躯体健康、焦虑以及情感交流障碍和概念紊乱等18个项目进行评判,以了解患者的精神疾病情况。总分126分,分数越高,则精神疾病越严重。③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定。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表2 两组在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在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2周 护理后4周 护理后8周观察组 40 83.54±4.25 71.51±3.14 61.35±2.47 55.01±2.18对照组 40 83.76±4.26 77.59±2.51 68.15±2.97 68.08±2.43 t 0.104 8.354 9.541 11.697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两组间的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在护理之前的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之后,其两组患者的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相同,两组在护理之前其简明精神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之后,两组评分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对照组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以及工作压力却在不断增加,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则随着病情的发展,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出现一定的抑郁症状。这样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生命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从而使病情持续发展。通常情况下,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使用抗抑郁药物,虽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因为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间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极高,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并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有研究表明,患者在后期产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精神分裂症病情的持续发展、患者缺乏对于疾病康复的良好愿望。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则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其抑郁症状。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观察组在进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常规的入院宣教以及护理诊断,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应用在护理的全过程中。通过分阶段的心理护理干预更加直接地将护理的思路进行充分的体现,在提升患者依从性的同时,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但在此次研究应用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中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研究,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心理护理干预的健全和完善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虽然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其汉密尔顿得分均下降,但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以及精神分裂症状,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应该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1]金凤仙,赵建利.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20(2):3217-3219.

[2]于莉,孙锡绢.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4(2):2821-2824.

[3]董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7,12(7):134-136.

[4]孙玲.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29(2):241.

[5]蒋红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改善其抑郁症状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1(2):162-163.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ao Nana
Depar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Henan 453002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cs.Methods:8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the clinical nursing,the score of Hamilt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In the course of the treatment on schizophrenia patients,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depression and their existing psychiatric symptoms,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chizophrenia;Depressive symptoms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1.79

猜你喜欢
汉密尔顿精神分裂症量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波伊斯和汉密尔顿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