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

2017-12-11 08:05王环先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1期
关键词:导管静脉护理人员

王环先

558000黔南州人民医院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

王环先

558000黔南州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在肿瘤护理中采用PICC方式的效果。方法:收治接受肿瘤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平分两组。观察组接受PICC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出血情况、操作和导管保留时间以及成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出血方面及操作和导管保留时间方面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置管成功率和疼痛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静脉炎和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ICC方式比常规性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并且具有极高的安全、可靠性。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将由硅胶制作成的静脉导管经过外周静脉置入上腔或者锁骨下静脉中[1]。本研究收治肿瘤患者110例,对其进行了PICC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做如下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肿瘤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32~74岁,平均(46.6±1.8)岁。其中肺癌15例,直肠癌10例,乳腺癌15例,肝癌15例。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35~77岁,平均(44.8±1.6)岁;肺癌15例,直肠癌15例,乳腺癌11例,肝癌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和家属都对本研究有所了解,并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方法:观察组采用PICC法。使用酒精和碘伏对穿刺点做消毒处理,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对穿刺点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将穿刺针缓慢刺入患者锁骨内侧。首先可以选取贵要静脉,其次可以选择正中和头静脉。当穿刺针深入到3 cm时会感觉到明显的穿刺感,继续刺入直至静脉的血液进入导管中,说明穿刺成功[2]。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性静脉留置针穿刺。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血管粗细选取适合的留置针,留置针以15°的方向插入皮下,管内出现血液后,将其固定好后与输液装置进行连接。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操作和导管保留时间、并发症、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静脉炎和感染等。采用自制满意调查表由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打分,满分100分,不满意<60分,满意60~80分,非常满意>80分,满意度就是满意和非常满意之和所占的比例。

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的数据都是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导管置管情况对比:观察组无论是在出血方面还是在操作和保留时间方面都要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出现静脉炎和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要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有研究表明,将PICC用于肿瘤护理中,不仅能够增加其在人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反复穿刺,同时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化疗药物外渗,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在PICC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根据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并且需要每3 d换1次膜,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3]。同时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穿刺部位进行清洁,穿刺孔不能碰水,并做好各种并发症的应对措施。在有关报道中,仍有许多PICC感染及并发症的情况,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产生更多的医疗费用,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PICC时,要采用以下措施:①护理人员在置管前增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好患者的工作等。②护理人员要准确评定患者的血管条件,尤其要重视年龄较高或者痛阈较低的患者。③采取分层进针法或者倾斜进针法进行穿刺,以降低对血管产生的损伤。④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减少反复穿刺。⑤护理人员在进行置管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⑥对免疫力不高或者合并基础疾病者,采用PICC时要加大对基础疾病的医治。⑦小心导管移动,注意化疗次数、白细胞计数等,并有效防护,降低感染率。由此可见,相比于普通静脉留置针穿刺,PICC使用于肿瘤护理临床有着明显的效果,易于进行日常维护,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1 两组导管置管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导管置管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出血量(mL) 操作时间(min) 保留时间(d) 1次成功[n(%)]疼痛[n(%)]观察组 55 1.1±0.5 11.9±3.2 5.5±0.2 54(98.18) 10(15.70)对照组 55 2.5±1.2 16.9±4.6 74.9±9.9 49(89.00) 34(55.90)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n)

表3 两组满意度对比(n)

[1]冯雯,李媛媛,郝珉,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4):537-539.

[2]刘学英.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4):485-487.

[3]郭志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201-202.

Applica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tumor nursing

Wang Huanxia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Qiannan 558000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PICC approach in oncology care.Methods:110 patients with cancer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 on average.The observation group

PICC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routine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The bleeding situation,operation and retention time,and 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 bleeding,operation and reten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success rate and pai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complications of phlebitis and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routine intravenous detaining needle,the clinical effect of PICC is more remarkable,and it has higher safety and reliability.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Tumor;Nursing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1.90

猜你喜欢
导管静脉护理人员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