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分析

2017-12-11 10:38柯丽娜
艺术评鉴 2017年21期
关键词:技术型专业课程人才

柯丽娜

摘要:地方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培养的大部分高素质、高能力、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均可以为地方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本文针对此展开研究时明确了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并且分析了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存在的几点问题,继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校 音乐专业 技术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1-0110-02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弘扬中国文化的必要手段,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尤其在高等教育体制方面予以了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诸多地方高校均需要担负起改革的重任,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为地方社会的进步和地方经济水平的提升作出积极贡献。本文针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展开分析和探索,希望能够丰富该方面的研究理论,并且希望能够为我国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指导与借鉴。

一、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要性

(一)我国文化市场需要大量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

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不断升级的趋势当中,文化传媒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演艺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均在此大背景下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诸多比较大型的文化企业为了促使自身能够在新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加稳健的发展,其必须要积极注入大量新鲜的活力,要采用多种文化形式做好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宣传,同时要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丰富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对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产生了一定需求[1]。

(二)产教结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推广应用

地方高校进行音乐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与当前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需求相互适应,因此其音乐专业必须要向着应用方向、技术方向发展,重点强调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2]。与此同时,现今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使得诸多大型企业产生了对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渴求,但是地方高校所培养的大部分音乐专业学生在进入企业的相关职业岗位后均需要较长的调整周期,并且需要一段时间进行锻炼,由此方能够逐渐胜任。该种情况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消耗更多的成本,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亦无法提高。至此,产教结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地方高校与相关文化企业的关注。

二、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当中必须要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力量予以支持,但是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师资力量均比较薄弱。一方面,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音乐专业生源,且几乎每年均在扩招,音乐专业教师大部分时间均忙于招生以及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在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等方面投入较大的精力;另一方面,大部分音乐专业的教师均未认识到创新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亦未认识到自身对于培养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所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因此其始终保持一个教学状态,不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更不会通过学习与培训等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上述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情况对于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均产生了一定制约效果。

(二)教学课程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高校在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当中均存在着明显的教学课程结构不合理现象,导致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无法得到提升,专业实践技能亦无法得到锻炼。地方高校教学课程结构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在过度强调音乐学科本位,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单科课程,导致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被忽视,此时音乐专业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大多为音乐专业教材内容,社会以及岗位适应能力则无法得到锻炼。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时始终采用相同的音乐专业教材,教材内容并不能够与时俱进,因此无法符合社会和企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上述诸多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音乐专业教学课程结构的不合理,因此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无法提升。

(三)实践教学环节匮乏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中严重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方高校并未进行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音乐专业学生基本上接受灌输式的课堂专业知识教学,即主要接受的教育方向在于理论课程,因此其在校内基本上没有接触音乐实践的机会,实践能力自然无法提升;第二,地方高校与文化企业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音乐专业学生缺少进入文化企业参与实训实习的机会,该种情况下,音乐专业学生虽然在长期的理论知识学习下已经具备了相对比较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但是并不能够在毕业后便具有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更无法满足文化企业对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从上述内容可以发现,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匮乏不利于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三、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创新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必须要积极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此方面,地方高校必须要更新音乐教师的教育和培训观念,对教师聘任制度以及评估举措等进行改革。通过上述方式保证音乐专业大部分教师均具有比较高的音乐理论水平,同时亦具有比较强的音乐专业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地方高校亦可以将文化企业的艺术管理人员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等聘入院校,使其成为音乐专业的兼职教师[3]。

(二)科学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科学改革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调整音乐课程体系,保证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向纵向的音乐知识发展,亦能够加强与其他学科、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情况下对专业口径进行合理的拓宽。其次需要对音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尤其要将音乐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时进行重新分配与安排,适当增加音乐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4]。最后需要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地方高校需要与文化企业之间进行有效联合,将音乐专业的实训实习课程教学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保证对音乐专业学生产生引领作用,结合不断更新的音乐专业教材教学内容,令学生真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此外,科学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时地方高校亦应该对当前音乐市场的变化状态作出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尤其应该在音乐专业课程中增设艺术策划课程、艺术管理课程等,通过该种方式增强学校与文化企业之间的关联性[5]。

(三)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此方面,地方高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地方高校必须要适当增加校内实验实训。音乐专业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不同艺术团体、文化企业以及音乐市场的发展状态、特点、趋势等进行了解,将其作为日常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的支持资料[6];第二,地方高校必须要与文化企业合作对音乐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实习的机会。音樂专业学生在文化企业实训实习的过程中可以真实参与到企业的艺术策划、宣传、管理以及演出工作当中,同时可以获得企业文化核心技术人员对其的指导和教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需要向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专业技术型音乐人才,因此其办学过程中必须要从地方社会进步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入手明确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地方高校只有通过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科学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等创新的教育模式进行音乐而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其方能够提高音乐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方能够促使其为地方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肖华,余双慧.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J].艺术评鉴,2016,(11):149-151.

[2]李艳慧.河南地方高校曲艺专业教育的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49-50.

[3]田亮.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11):72-73.

[4]张明犀,肖育军.地方高校音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局——以贵州凯里学院为例[J].当代音乐,2015,(13):100-101.

[5]殷婕,王华彪,杨丽娜.地方高校音乐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4,(30):129-130.

[6]雷晓兰.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及策略[J].艺术教育,2013,(01):52-53.

猜你喜欢
技术型专业课程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浅谈技术型管理者的成长修炼
浅析民办高校音乐学(师范)本科专业钢琴课程的特点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