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企业境外直接风险文献研究

2017-12-11 14:14涂玉侠
时代金融 2017年32期
关键词:文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风险

【摘要】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宏伟设想。我国政府随即制定了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系列政策,其他国家也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国内外学术界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题的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加,本文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对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为主题进行相关文献研究,为我国企业在丝路沿线国家投资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 风险 文献研究

一、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

从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开始,国内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近期,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文献库进行检索,自2013年以来,学术期刊论文1188篇,会议论文15篇,硕博士学位论文89篇;按年限分布,2013年14篇,2014年230篇,2015年533篇,2016年522篇,2017年1~8月为218篇。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成果集中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意义、区域、线路划分、功能、发展战略以及对策建议等理论层面。冯宗宪(2014)主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范围、线路和功能等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1]。胡鞍钢等(2014)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集政治、经济、安全为一体的发展战略,不仅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商路延伸,更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边界的延伸[2]。曾昭宁、席理想(2015)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运用数学模型研究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的优势互补性及未来发展的潜能,并对促进双边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做了全面分析[3]。贺宁华(2016)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地位出发分析了国际势力纷争的表现和结果,提出了如何降低并规避因国际势力博弈的而带来的投资风险[4]。再米娜·伊力哈木(2017)研究了在中亚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挑战与风险,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风险进行了量化分析[5]。

国外学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文献目前还较少,大部分都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要论述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意义、挑战、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等理论层面的内容。总体的研究特征为:研究文献数量较少,层次不够丰富,实证研究有待拓展。西汉武帝时期,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领着使团开辟的通往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路线,1877年首次被德国著名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著作——《中国》命名为“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6]。Tommaso Previato(2013)主要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对中国丝绸之路甘青段的人口迁徙与民族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7]。Jianmin L.(2013)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将丝绸之经济带的范围、实施阶段和目标进一步细化,并拓展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体措施和战略意义[8]。

二、关于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

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因此对影响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因素开展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国内学者一般借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宋杰修(2011)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技术,分析了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与人民币汇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与我国境外直接投资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9]。邱立成、赵成真(2012)从国家收入水平的高低与投资风险关系的角度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越容易受到法律和环保制度风险的威胁,而对中低收入水平国家的投资则极易遇到来自政治领域风险的威胁[10]。高晶晶(2013)研究了税收与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关系,认为东道国税收政策是影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不可忽视的因素[11]。谢娟娟、梁莹莹、张加恩(2013)研究了通货膨胀对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率越高,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越大,反之风险越小,二者呈负相关关系[12]。

Kim(1992)在研究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过程中认为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包括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领域。Miller(1992)在Kim的研究基础上,将影响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因素归纳为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三类来界定。Boddewyn和Brewer(1994)对东道国政策实施情况与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政策实施越宽松,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越小;反之,东道国政策实施越严格,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越大。Bala Ramasamy(2010)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紧密的贸易关系、丰富的资源禀赋、亲密的文化联系会对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对而言进入具有这些优势的东道国进行投资风险也越小。

三、关于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测度的研究

姚凯、张萍(2012)从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遇到的政治风险角度出发,运用趋势分析法综合分析了东道国的政治风险特征,创新了政治风险指标体系,并建立数学模型对政治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估。王永中、李曦晨(2015)在归纳总结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失败案例的基础上,从行业特征、区域分布、企业类型的角度分别分析并综合客观评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进而提出了防范投资风险的政策建议。龚程昕(2015)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t模型对投资风险进行测度,并对投资风险规避路径进行优化分析。

国外学者对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测度也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具体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中后期。Kim(1992)则运用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相关指标来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运用数学综合模型来测度东道国的投资风险。Miller(1996)根据其先前建立的国际环境风险感知模型的特点,进一步细化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了市场、经济、环境、资源、文化等35个指标对东道国的投资风险进行测度研究。Daniel Wagner(2011)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需求的发展态势,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构建渐逝需求模型对东道國的投资风险进行测度研究。

四、关于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境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近期,以“OFDI Risk Assessment”为关键词在EI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按照论文发表年份和作者所属国家(地区)选取近10年的数据(2005~2014)进行统计分析,分布状况如图4.1和4.2所示:图4.1的统计结果表明,2005~2014年,关于OFDI风险评估的研究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2013、2014年的研究文献数量分别为9344和8846篇,较2005年的5970篇增加50%左右。由此可见,经过近10年发展,OFDI及风险评估研究的热度上升明显。图4.2的统计结果表明,近10年来OFDI风险评估研究文献数量排位前2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和中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维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和中国经济强势崛起的客观需要。

同时,又以“OFDI风险评估方法”为关键词在前述检索结果中再次进行检索结果如表4.1所示,当前国内外文献成果中对OFDI风险评估开展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主要有两种:模糊评估法和层次分析法,文献数量为2807篇和2072篇,分别占文献总数的49%和36%。由此可见,上述两种方法是近年来学术界用来研究OFDI风险评估的主流选择。

模糊理论评估方法在当前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国内学术界主要以吉林大学徐充教授及其博士研究团体为代表。层次分析法也称AHP法,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具体风险的评估。两种主要投资风险评估方法对比分析如下表4.2所示: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对OFDI风险评估问题进行检索发现,2014至2017年国内部分学者开始尝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来评估OFDI风险的大小,其实质是通过正交变换将一组相关性的多变量转换成不相关的多变量,然后根据数据降维的技术原理将这些多变量指标转换为较少的几个综合变量指标,并利用这些指标来解释原变量的方差和协方差的结构。使用此方法的主要代表有:浙江大學陈菲琼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教育部重大课题项目、西南财经大学的黎实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山东财经大学的杨德新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北方工业大学的郝凯副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等。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将主成分析方法应用到OFDI风险评估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前文介绍的两种常用评估理论方法的缺点,并可以客观量化测度OFDI东道国的投资风险大小。

五、文献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可以发现:第一,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献研究数量逐渐增多,但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意义、区域、线路划分、功能、发展战略、对策建议等理论层面,缺乏运用技术工具进行实证研究;第二,目前关于一般意义或全球层面的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多,但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为主视角的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实证研究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第三,目前已有的研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文献成果,在构建测度指标体系时普遍以社会经济指标为主,社会文化、外交关系等领域指标考虑较少;第四,当前国内外文献成果中对OFDI风险评估开展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主要有两种:模糊评估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很强的主观判断性,并对风险的量化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研究视角,运用较为客观的方法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文献研究,紧扣学术热点和国家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宗宪.中国向欧亚大陆延伸的战略动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线路划分和功能详解[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04):79-85.

[2]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10.

[3]曾昭宁,席理想.新丝路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贸易的互补性与增长源泉分析——以中哈贸易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5(64):89-95.

[4]贺宁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国际势力纷争及其风险防范[J].求索,2016(08):68-72.

[5]再米娜·伊力哈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中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评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123-130.

[6]中国西部开发大百科编委会.中国西部开发大科(第一卷)[M].中国大科全书出版社,2001:314.

[7]Tommaso Previato.中国丝绸之路甘青段人口迁徙与民族格局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11-14.

[8]Jianmin L.2013.An Innovative Mode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with a Spirit of the“Silk Road”—Strategic Concept,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Ways[J].People's Tribune,23:5-15.

[9]宋杰修.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1(01):69-70.

[10]邱立成,赵成真.制度环境差异、对外直接投资与风险防范:中国例证[J].国际贸易问题,2012(12):112-122.

[11]高晶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税收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5-8.

[12]谢娟娟,梁莹莹,张加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与决定因素——基于2000~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10):154-163.

作者简介:涂玉侠,女,汉族,陕西西安,西安培华学院会计学院,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猜你喜欢
文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风险
中医健康教育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