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不离爱,请继续陪伴孩子向前走

2017-12-11 08:37孙开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陪伴

孙开霞

〔关键词〕家庭教育;离异;陪伴

这学期开学后不久,我同时给两个高一女孩做心理辅导。这两个女孩有一个共同点:父母都在她们上初中的时候离婚了,但更多的则是不同点。下面,我分别称她们为小A和小B。

小A上七年级时,父母离婚。之后,一年不到,父亲再婚。今年八月,她父亲的二女儿降生。母亲一人独居,暂时还没有开始新的婚姻。小A的父母虽然离婚了,但是对小A是掏心掏肺地好,不仅不在小A跟前抱怨对方,还在小A面前说对方的好话,要小A好好地听对方的话。对于父母的离异,小A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认为他们分开各自生活是明智的选择。在交流中,小A给我的感觉是自信、乐观,敢于直面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内心稳定,有充分的安全感;不惧怕未来,对其他人没有消极的评价倾向。

小B上八年级时,父母离婚。之后,小B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由于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她,所以自离异之后,就把小B放在妹妹家,由妹妹照顾,自己只负责按时给生活费。小B的母亲则在拿到离婚证之后,就去了外地打工,从此不仅没有回来过,连个电话都没有打过一次。可以说,离婚既离了他们的夫妻关系,也离了他们与小B的亲子关系。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小B给我的感觉是小心翼翼,自信心不足,心理能量很低,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且对朋友很依赖。要是朋友对她表现出一点点让她感到不舒服的言语或举动,她就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小B说她最怕的事情,就是朋友不理她。

有很多来访学生生活在离异家庭里,像小A这样,能在家庭破裂之后,得到父母继续深爱的学生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那些因父母离异而陷于痛苦之中的少男少女。有一个高二的男生,在他八岁时,父亲因出轨导致家庭破裂。母亲收入极低,便主动放弃了抚养权。虽然跟父亲一起生活,但男孩非常恨父亲,他觉得是父亲的不负责任,让他失去了母爱。然而,母亲长期不回来看他,又使他对母亲心存怨念,甚至扩展到认为任何女性都不值得信任。这个男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考上大学,离开这个让他处处感到不舒服的家。

2017年下半年一开始,国家民政部发布了一份国民婚姻状况的报告。报告显示:一到六月份,全国结婚558万对夫妇,离婚185万对夫妇,正好是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平均每三对新人去结婚的时候,就有一对去办理离婚。离婚是婚姻自由的表达方式,也让更多身处不幸婚姻中的人有了自己新的生活。但是,离婚所带来的另一个社会现象是:有很多已经有孩子的夫妻,在离婚之后也把对孩子的爱给離掉了。

总的来说,离异家庭的孩子,相对于生活在父母关系融洽的家庭中的孩子,要承受更大的生存压力。其中,最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就是他们要不断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那些极大损耗他们内力的事情上。比如一方不能按时给抚养费,致使抚养的一方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把怨气发到孩子身上;比如一方在离婚之后,对孩子感情淡漠,导致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父爱或母爱;比如抚养的一方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稍一不称他(她)的意,就把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等等。而孩子的内在也会面临很多他们无法掌控和解决的挑战:我能不能信任他人,我以后谈恋爱结婚会不会受到父母婚姻的影响,我该怎么做自己的心理建设,别人会怎么评价我等,不一而足。

在给小B做完两次辅导后,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她很担心朋友抛弃她,因为在她成长的经历中,她已经被母亲狠狠地抛弃过一次。所以一旦她信赖的人表现出一点点对她的不在意或不满,她的内心就会如崩塌了一般,难以再把自己支撑起来。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优秀的孩子有着低内耗的心理模式”。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优秀的孩子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之中,这个环境没有出现或者较少出现那些负性事件。所以,这些孩子能把注意力、时间、精力集中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好地进行自我成长和发展。而那些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因为要面对很多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又无力脱身的事情,自然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及情绪成本来应对父母施加的压力及自身内在的煎熬、痛苦。他们的心理模式,不是低内耗的,而是高内耗的。而且,这种心理模式也会传导到学习上,对学习态度、信心、状态及成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做了十多年的高中生心理辅导工作,接触过那么多的因父母离异又离爱的、生活在痛苦之中的孩子,我切实地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容易。但更让我深为佩服的是,当中仍有少部分孩子能在高内耗的情况下坚持学习,并且考上比较好的大学。所以,借着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想对那些即将要离异,或已经离异的父母,说说我的感受。

第一,建立和谐稳定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充分保障。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深信这样一句话:家庭是世界的缩影,健康的家庭造就健康的世界。在家庭里,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当夫妻关系稳定的时候,亲子关系也会是稳定的。所以,作为父母,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完善和提升自己,保持双方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并达成一定的默契是极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中国知名心理学者武志红说:夫妻关系是家庭里的定海神针。这根神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和保障。

小勇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各自在单位里努力工作获得微薄的收入,支撑家庭的吃穿用等开支。虽说不富裕,但是家人之间的沟通从来都是温情细语,父母之间也是互相尊重,宽容信任。小勇还有一个妹妹,是一个一出生就被抛弃的婴儿。当时,小勇的母亲刚好生下小勇,看到这个被抛弃的女孩,心生不忍,就带回来和小勇一起当双胞胎养。在生活中,父母从不因妹妹是非亲生孩子就进行差别对待,反而教导小勇要好好照顾妹妹。小勇觉得自己很幸运,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当然,小勇和妹妹也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了父母:小勇考上了全国排名前十的著名高校,妹妹也考上了一本高校。

第二,离婚虽是婚姻自由的表达,但作为父母,请离婚不离爱。

父母离婚,从成人的角度来看,是结束了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使自己的生命有了新的可能。更进一步讲,离婚仅仅是夫妻关系的断裂,与孩子的关系并没有断裂,而且根本就断裂不了,因为它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所以,作为父母,在离婚又各自展开新生活的情况之下,也要继续关心和照顾孩子,给予孩子本应该拥有的父爱和母爱,让孩子在一个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中继续健康成长。如果父母在离婚之后,不再抚养孩子,不再给孩子应有的照顾,那么极易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形成高内耗的心理模式。

父母离婚之后,小军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在一家国企工作,收入较好。对待小军,母亲是全心全意。但她给小军的爱,不是补偿式的爱,不是宠溺式的爱,而是平等及尊重的爱。除此,小军的父亲也没有因为离婚就不再对小军置之不理,无论是抚养费的给付,还是平时的情感沟通,都尽到了一个父亲所应尽的责任。小军告诉我,他的父亲、母亲在离婚之后在他跟前从不说对方的不是。小军说,没想到他们在离婚之后配合得比在离婚之前还好,要是早点离婚,他们也不至于多困于不幸中几年了。小军觉得他们一家三口生活得比以前更幸福了。

第三,抚养孩子的一方要活出稳定的自我,并给孩子正向的影响力。

夫妻离婚之后,孩子会跟随其中的一方生活,并由其抚养长大。在走到离婚这一步之前,夫妻之间已经有了很多的摩擦,甚至有可能结怨很深。带着孩子生活的一方,要尽快把“过去”放到过去,开始新的生活。无论是通过努力工作,还是通过参加一些修身养性的活动,都要尽快建立一个稳定的自我。同时,也要给孩子正向的影响力,传达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在离婚后,还不断地抱怨对方,或者把气撒在孩子的头上,虽然带给孩子的不是皮肉伤害,但是对孩子心理上造成的创伤是难以修复的。

知名影星钟丽缇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明星。我常常去看她的微博。她离婚之后,独自带着三个女儿生活。她自立、自强,无论何时都在塑造一个良好的妈妈形象,给孩子好的养护,给孩子正面的榜样展示。所以,她的三个女儿都很漂亮、聪明、可爱、自信。而且,更让我感动的是,在这样的生活境遇下,她依然相信爱情,对生活抱有积极的信念和美好的期待。平凡、普通的离异人士,可能没有钟丽缇那样的高起点,也可能没有充足的资源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但是可以学习她的生活态度,给孩子好的榜样和展示,让孩子在精神上没有缺失。

对成人来说,生命是一场修行;对孩子来说,生命需要去历练。只是,历练须建立在父母之爱的铺垫之上,须建立在内心安全充盈的基础之上。孩子真正有求于父母的,也就是在人生开始自身能量又不足的那十几年。所以,父母无论婚姻走到哪一步,即使决定分开,也要尽到责任和义务,陪伴着孩子好好走过那一程,使他们有勇气和能量踏上自己的人生旅途。

为了孩子,请尽量做到离婚不离爱。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港中学,镇江,212028)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一只狗的终生陪伴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