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的德育渗透

2017-12-11 07:56陈迪锋
教师·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物种德育

陈迪锋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生物学科加强德育渗透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的要求、学校德育的要求,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课堂则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主渠道、主阵地,生物学科教师要积极践行新课程标准,善于利用好课内课外,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

一、利用教材强化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求我们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传道”,传社会主义的“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好教材、研究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德育因素,强化德育活动。

(1)人文关怀渗透。物种内部存在着一种既互助又斗争的关系,我们把它称为“种内关系”。我讲解“种内互助”概念时,运用讲故事的方式,突出人文关怀的渗透。故事是这样的:森林中,大火包围了一群蚂蚁,眼看火势越来越猛,其中一只蚂蚁急中生智,大喊一声:“抱在一起冲出去!”结果,蚂蚁们抱成了一团,从火中滚了出来。我提问:“蚂蚁冲出包围靠的是什么?”“团结互助。”“对,因为团结就是力量,互助就是力量!”我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到一个生物群种、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只有建立一种平等、和谐、互助的关系,才会稳定发展、和谐共生。

(2)传递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无处不在,生物学科也不例外。例如,我讲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讲到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多,物种多,生态复杂,环境复杂,尤其是近年来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的国策,也是每个学生肩负的历史责任。我重点挖掘教材中提到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杂交水稻高产的课题研究是袁隆平的一生追求,2016年其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将亩产突破2000已变为现实,但他还有更高的追求,要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他不仅仅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更体现了一名中国科学家更高的精神追求和为世界做出的贡献,袁隆平的事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法制教育。生物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立法逐渐完备,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给我们生物教学内容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将这些法律适时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在社会上做一名遵纪守法的现代公民,为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4)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这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需要,其中科学献身精神教育,重点要宣传科学家的研究故事、研究历程,通过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彰显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要重点结合生物学历史,加强生物学思想教育,加强对真理追求的探索,加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斗争学习,让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例如,对“生物进化论”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生物不断演化的思想,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生物进化是物种演变而非物种进步,物种与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大系统,人类只不过是自然界众多物种的一个分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学生的精神、方法和态度影响巨大。

二、实践活动突出德育渗透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品德的形成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教师要开展一系列与生物教学有关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影响、感染学生,发挥外因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要自觉加强思想涵养教育,自觉抵制假、丑、恶,弘扬真、善、美,抵制负能量,弘扬正能量,发挥内因的关键作用。生物教学离不开科学的实验、调查研究等活动,通过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永不言弃、永不服输的精神。

(1)调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研究,学生与学生之间组成联合调查小组,培养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热爱自然的情怀。

(2)参观实习基地。通过对生物实习基地的参观访问,学生认识到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真理来源于实践;学习群众身上优秀的品质,树立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

(3)栽培实验。通过生物栽培试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运用科学数据的精神,培养他们遇到困难时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4)开展与生物有关的专题活动。通过开展与生物有关的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世界土地日、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日、中国植树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活動,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我们要善于利用生物课堂内外,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强化德育渗透,通过实践活动突出德育渗透,使学生提升自己的涵养修为,达到以德育为首的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六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物种德育
吃光入侵物种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