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017-12-11 13:50贾俐丹陈习定
时代金融 2017年32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贾俐丹+陈习定

【摘要】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等多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概念进行了论述,接着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提出更加贴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从而破除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指引。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信贷支持

一、绪论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中小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推动经济转变,减少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方面都愈发重要。第一,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高,灵活性强,这造就了他顽强的适应能力;第二,中小企业给资本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能使市场更好的自由竞争,还能动摇大型企业独霸市场的地位;第三,中小企业明白客户的重要性,服务意识强,出发点便是为客户提供真正所需的产品。虽然近年来政府对中小企业愈发关注,但中小企业的发展仍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国并无完善的解决方案。本文的背景是我国目前的政策方针,研究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特色,对企业的内外部进行分析,从而推出有效的方案,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本文以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进行探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时遭遇的困境,为中小企业在筹资方面的解决提出更加贴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从而破除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为中小企业以后经济发展进行指导。

二、中小企业融資概念与困境

(一)中小企业融资概念

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金融机构或金融中介采用各种方式来筹集资金从而进行经营活动。广义上的融资可以理解为融通货币资金,它是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在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行为,也被叫做金融。狭义上的融资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筹集资金的行为,企业结合现金流的运转情况,自身的资金,生产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来制定进一步的运作方案,通过一定渠道来筹集资金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1.信贷支持不充分。调查显示,我国只有十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而所有中小企业累计的短期存款只占银行全部存款的20%,这大大减少了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机会。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服务有限,在现存的企业约5万亿的存量中,金融机构仅能为1%的企业服务。所以在这些情况下,不具有法律保障的民间借贷逐渐繁荣起来,在我国的一些发达的地区,这种民间借贷的现象尤为严重。比如企业会以自身的信用为担保,在亲戚好友之间进行相互借贷。但这种借贷是多数不受法律约束的,所以一些借贷者会提高借贷的利率,远远超过了银行的贷款利率。尽管有些企业无法偿还,但怀着已高风险赚取高收益的心态,还是会以此方式进行融资,然而这必然会加大中小企业的运作成本,失去在银行贷款下的成本竞争优势。

2.我国相关法律的不完善。第一,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我国仅有一部《中小企业促进法》,更重要的是,该法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只起到领导性作用,如果细化到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内容,目前还未出台优惠扶持的规范性方案作为指引。第二,中小企业融资有两种方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而这两种融资都存在一定的制度性缺陷。资本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这造成了企业融资受限。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私募股权进行明确的界定,导致在操作中出现偏差。间接融资中的信用贷款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导致出现的纠纷无法在法律上进行解决,降低了融资效率。第三,针对我国民间借贷是否合法性问题,我国法律是空白的,造成了民间借贷的混乱。

3.融资渠道狭窄造成资金来源不足。由于经营模式的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很少使用向银行贷款或者发行股票债券等外源性融资方式,大多是靠内源性融资方式,这导致了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选择性少。据调查显示,外源性融资仅占30%左右,其余的发展资金全部来自企业自身的资本,而这其中的20%则是向身边亲朋好友的借款。从全局上看,中小企业在选择贷款对象上看,多数是银行,这导致融资渠道狭窄。而考虑到资金的安全性问题,银行一般只向中小企业提供期限较短的贷款,这导致中小企业不易通过长期经营来获取高额收益。我国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会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与前景发放贷款,绝大多数地投放给大型的国有企业。比如在硬性条件上,注册资本在100万元的小型企业,各大商业银行一般不受理。虽然近几年我国政府倡导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但一时之间很难改变严苛的银行审批制度。另外,企业若想通过发行证券来筹集资金,门槛也及其之高。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都不具备发行证券的资格,想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机会微乎其微。

4.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出现在经济交易中,这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各交易者对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所以会导致事前产生逆向选择,事后出现道德风险的情况。为什么会产生逆向选择,是由于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金融机构并不能完全的掌握借款人目前的资金运转情况,偿债能力以及生产经营状况。目前,在信用平台上,我国还没建立健全的针对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一些中小企业会将一些对企业发展不利的信息进行隐瞒,要从另外的途径去获取企业的征信情况、资金需求又是困难的事情。所以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衡量资金的风险情况后,往往会把经营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较低的中小企业淘汰掉,选择相对风险较低的大型企业。如果金融机构把资金贷给中小企业,那么势必会提高自己的收益,比如提高贷款利率或者多放一些风险保证金在账户上以此抵消所承担的风险。这些逆向选择会导致经营规模小、经营稳定但收益率较低的中小企业被金融机构淘汰,而那些喜欢寻求收益率、经营不稳定的中小企业则被金融机构所接纳,久而久之,在这些逆向选择中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导致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不肯受理中小企业的贷款,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endprint

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则表现在企业在如此高成本的贷款压力之下,会去选择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手段,这往往违背了当初与金融机构在贷款时所约定的资金安全第一的原则,去寻求一种经营效益高的一种方式,会产生道德风险。部分企业在高压力的负债下,会钻法律漏洞以此来逃避债务的偿还,这更加让金融机构觉得中小企业信用观念的缺失,这种印象导致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还未完全了解一家中小企业就把它拒之门外,导致一些潜力巨大的企业少了成长的机会。总之,这种信息不对称反而让金融机构将经营稳定、风险较低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投放给风险巨大的中小企业增加了资金的风险性,从而引发了道德风险。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经营者都知道,企业自身内部建设是决定一家企业成败的关键。如果一家企业想获得融资,中小企业首先应做的便是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争取得到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任与认可。其次,中小企业内部自身也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公司制度,真实的记录企业的财务状况,规范经营行为。企业信用等级的提升能够帮助企业更好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有效的降低融资成本。再次,中小企业在筹集资金后,能履行向金融机构做出的承诺,维持在金融机构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确保日后能继续保持信贷关系。最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引导正确的价值观,统一目标,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不仅能让企业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成長,还能促使企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环境

目前我国并没有一套明确的法案来维护中小企业的融资,所以建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应该在法律中规范每位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以及所拥有的权利,在发生金融纠纷时能够有明确的法条来来进行约束。地方性的政府可以适当的根据当地情况出台地方性法律制度,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性中小企业融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执法的监管力度,不能空有理论而不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在实践当中慢慢的完善法律,从而规范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减少违约事件的发生。在必要时,政府应该给予中小企业适当的政策扶持。客观上来说,发展前期中的中小企业处于劣势,在政府根据需要应加大扶持力度,发放相应的补贴来帮助中小企业的大规模发展。地方性政府可提供低廉的金融服务,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与信用建设

中小企业一旦失信于人,那么将会失去很多的融资机会,良好的信用是一家企业稳步发展的保障。所以政府可以建立专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征信系统,健全信用担保机制。在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从此系统中获取企业的真实完整情况。金融机构可根据企业过往的贷款记录分析出企业的信用情况,减少调查与审核成本,可以使诚信度高的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取资金。当然,要想健全信用建设少不了担保机构的介入。中小企业之间也可以相互作为担保机构,这时企业要做的便是提高自身的担保能力。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与担保能力,能使企业能筹集到更多的资金,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

(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当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等方式受阻时,往往会选择不规范的民间借贷,这种借贷存在着许多法律上的问题,在借贷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纠纷,所以我国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可以适时的引导中小企业进行规范有限的融资渠道。当地政府可以在民间建立规范的金融组织来进行中小企业之间的融资,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上有更多方式的选择。对于一些民间的贷款公司,政府不一定要进行取缔,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其规范化以及合法化。总之,政府应加大对民间借贷的监管措施,建立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慢慢引导企业走入规范的借贷途径,从而为中小企业能取得更多融资渠道打下基础。

(五)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将不断被淘汰。据调查显示,相较于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小企业从传统模式的金融机构中所获取的贷款利率高,几率低,额度少,所以中小企业更乐于向互联网模式下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所以根据这一现象,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兴的融资模式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使用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的好处是互联网可以自动分析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的信用程度,对两者之间的信息进行相互匹配。当该融资平台分析出此中小企业经营稳定、风险较低但是具备无限潜能的中小企业时,会较少该企业的融资成本,以便更容易筹集到资金。但此新兴模式缺乏合法性与规范性,因此政府在对于这种互联网模式下的融资监管应更加严苛。在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进行融资的情况下营造一个安全化、公开化、透明化的平台氛围。

参考文献

[1]戴明胜.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投资主体[J].企业管理与改革,2015.

[2]管海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

[3]宋羽.基于资源察赋差异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5.

[4]刘宗歌,李小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国内外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报,2012.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批准号:14NDJC086YB)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LQ13G030012) 。

作者简介:贾俐丹(1995-),女,浙江金华人,温州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金融学;陈习定(1981-),湖南娄底人,温州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融资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融资
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