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17-12-11 22:07王玮
时代金融 2017年32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中国梦就业

王玮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中国梦”的实现和建设都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中国梦”是链接高校和社会的最重要精神力量。当今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必须进行理想信念的引领,又要求高校当下就业社会形势有精准的把握和判断,引导学生在就业思路、就业方向等多个方面实现合理转变。

【关键词】中国梦 独立学院 就业 影响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如今“中国梦”一词已经成了社会热词,政府、学校、城市、农村处处可见。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和口号,也是目标,也是现实。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中国梦”就是求学梦、成才梦、就业梦,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应该充分引导大学生的求学梦、成才梦、就业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每一个大学生的未来命运联系在一起。

一、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的衍生事物,应为政策和经济的原因发展历史较短。过去的十年里因为市场合社会的需要,独立学院发展非常迅速,那么在校生和毕业生成倍增加也是个必然,独立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与普通公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统一平台竞争就业岗位,互为竞争,与普通公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基友很多相似處又有很多不同样的特点。

(一)就业机会少

现如今,中国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就业岗位少毕业生多的矛盾比较明显,各企事业单位在就业市场中处于主动选择地位,挑选余地大空间大,因此用人单位会在招聘的过程中设立一些要求合标准,这些要求其实跟毕业生个人能力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事实上大部分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一直缺乏的认识和了解,认为独立学院就是“贵族学校”,学生的能力比公版本科院校要差很多,所以通常招聘会更加青睐选择公办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从而造成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机会上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这种问题在就业招聘会简历投递的过程中就有很明显,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投送简历时会因为是“本三”学校的毕业生而遭到用人单位的冷落,这种现象合行为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自信心。

(二)就业主动性差

大部分毕业生在择业和求职时前思想上就有很高的期待,对工作地点、工资待遇、假期、福利、未来发展和社会地位都有很多想法。反过来对朱本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并没有丝毫考虑。诚信问题也是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严重问题,毕业生签约和工作的稳定性都较差,很多毕业生就业协议违约现象比较严重,缺少客观的认识,没有健全的就业观念,更换单位频繁,工作没有连续性和持续性,导致长时间工作能力的得不到提高,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声誉和诚信低下的问题。

因为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原因,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不高,紧迫感不够,对就业不太重视,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一些毕业生初次参加就业招聘会碰壁后就丧失信心,总将问题归咎与社会关系、背景、和社会阴暗的一面。再碰壁之后把就业的看作任务,把希望寄托在家长和家庭背景上,希望家庭出面疏通关系、暗箱操作以或者满意的工作岗位的现象。不愿意依靠其本人自身的能力去参加招聘,对就业信息毫不关心,完全没有就业的主动性。

三、如何用“中国梦”来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观

“中国梦”的内涵精神的宣传目的是让大学生们明白,他们肩负着的历史和国家的使命,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们在就业和创业实践中精神力量。

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心强和没有诚信意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思想和价值观的三大主要问题,怎么改变毕业生错误的就业思想和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已经非常必要。现在很多独立学院还是用陈旧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培训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培训方式沿用陈旧的灌输式教育,毕业生接收就业信息过于被动。

用“梦想”的鼓励毕业生树立自信心,认清实际形式。用“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武装自己。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每一个毕业生心中都有一个“就业梦”、“未来梦”,它们与“中国梦”同根同源,其本质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独立学院在引导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必须引导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能做违背“中国梦”的“捷径梦”。要认识到就业不是仅仅是找个工作,也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经济效益上,应该把注意力放到自身精神追求与价值追求上。

毕业生的未来和梦想应该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由高校来决定。事实上很多毕业生没有选择的权利和空间,所以参与的热情不高,只是把参与招聘会当成一个任务去完成。高校应当伟毕业生构建美好的就业梦想,先虚拟良好的就业环境给毕业生实践,建立“中国梦”和大学生就业观念之间关联和关系。仅从像是上安排毕业生到边疆、农村、基层去并不符合就业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按照经济形式预测、提供更多行业信息、专业信息的手段上做出更多的引导。高校就业工作应当把主要精力用在重视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上,发挥“中国梦”精神上的重要指引作用和对现实意义的指导作用,让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时具备一定的精神高度和眼光,理性的作出选择,投入到未来广阔的前景的行业中去。

就业、创业口号,需要高校和毕业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思。纯粹的依赖校园教学汲取实践知识等于是纸上谈兵。要顺利的、正常的就业与创业,毕业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掌握就业市场和社会真实动态,为自己的就业精准定位。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应该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了解未来工作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内容,感受自身能力与实际要求的差距。高校应当为毕业生安排较多的集体活动,锻炼毕业生适应集体环境,合理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感受集体带来的个人不能有的强大力量。高校可以广开思路动员毕业生多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开拓就业思路,帮助社会上失业、待业、生活困难的人,增强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服务奉献意识,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共筑“中国梦”。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中国梦”的实现和建设都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中国梦”是链接高校和社会的最重要精神力量。当今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必须进行理想信念的引领,又要求高校当下就业社会形势有精准的把握和判断,引导学生在就业思路、就业方向等多个方面实现合理转变。

利用“中国梦”从战略和战术上的高度上把国家腾飞的内涵与高校就业工作结合,从“中国梦”的高度上进行引领和预判,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精度和方向与市场需求匹配,让“中国梦”思想在实际活动中影响毕业生就业,为毕业生做思想上的支柱。

参考文献

[1]李竹筠.“中国梦”与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29(4):109.

[2]严雁.中国梦与大学生就业及创业价值观引导研究.企业导报,2016,14:152 .

[3]胡利勇.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研究——以之江学院为例.高教与经济,2007,20(2):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中国梦就业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