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策略浅析

2017-12-12 01:38黄虹
考试周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方法策略

黄虹

摘 要:“教育回归生活”是中职德育课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让德育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并根植于火热的现实和中职学生特殊的生活世界中,从而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提高中职德育的实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必要性及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浅显分析。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方法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让中职德育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德育课堂生活化,是本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可见,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看,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一、 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德育课教学中,从中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提炼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营造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学生自主活动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积极引导中职学生在认识、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提高中职德育课的实效性。

二、 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 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性的需要。

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过时老套的教学案例,使得中职德育课成为了“催眠课”“聊天课”,教师的“苦口婆心”无法触及学生内心世界,德育效果不理想,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德育课教学生活化,将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作为德育教学的出发点,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挖掘闪光点,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掌握生活技能,从而真正发挥德育的教育作用,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2. 中职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道德的形成源于人类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学生的学习也应始于生活,又将回归生活。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将教学回归生活,用学生生活中接触过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引入课堂教学的生活主题是镜鉴、是向导,将引导中职学生进入广阔的就业、创业天地,让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认真做事、用心做人,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 中职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方法策略

1. 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中进行,通过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刺激感官,引起联想,并主动利用自身经验和知识,去同化新知,进而达到改造、重组、掌握新知识的目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强调从学生感兴趣并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选取教学素材,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将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相融合,在课堂中走向生活,身临其境,加强感知,进而真正投入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提升生活能力的目的。

如在讲授“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这一知识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放学回家的路上,在一条僻静的小巷里,一个无业社会青年拦住你的同学小丽,要求交朋友,后又称手头紧,跟小丽索要钱财。这一幕正好被刚拐进巷子里的你看到了,你打算怎样做?听完后,学生的兴趣马上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遇到坏人时,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要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如已经报警),机智地同坏人周旋,拖延时间,尽可能地寻求他人帮助。巧用教材内容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置人性化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讨论中明辨是非、判断正误,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 回归真实生活,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李政涛教授在《教育常识》中指出:“未經生活化的教材,不能走进学生日常生活、唤醒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满足学生生活需求的教育内容,无论是课程、教材还是教科书等,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现行的中职德育教材,内容虽然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但是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变化发展的速度,这些过时老套的教学资源已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中职德育教师有必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改造,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世界中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并进行加工处理,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提出看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达到回归学生真实生活世界、提高生活能力的目的。

如在讲授《践行文明消费》这一节内容时,考虑到中职学生已经有很多的生活消费体验,所以在课前,我事先布置学生将他们一周的消费情况进行大致的记录。这个内容的设计,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纷纷对自己一周的消费记录进行分析,进而判断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使死板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生活,进而达到让学生在回归真实生活世界中,树立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观。

3. 内化学生行为,营造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教学过程的开展不仅是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师生间平等对话、思维踫撞的过程。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学生生活世界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为载体,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用脑想、用嘴说、用眼看、用手做、用心感受,从而内化学生的行为,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正如郭思乐教授指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活拓展的工作。感悟是孕育在学生心中的道德花蕾。”endprint

如在讲授《职业礼仪展风采》这一章节时,我针对所教班级学生(酒店服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这样一个体验活动:先用多媒体展示某星级酒店服务員在大堂热情接待客人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观察这些服务员的语言、表情、姿态,然后请学生上台模仿展示服务过程。因为与他们的专业有关,同学们兴趣很大,纷纷上台展示,然后我再请学生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并演示正确做法。通过这个体验活动,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酒店服务行业的工作氛围,了解到酒店服务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从而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完成教学目标。

4. 理解生活真谛,设计生活化的课后探究。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曾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这些都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生活化的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它倡导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进而用正确的认识指导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如在讲授《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一章节时,我结合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学前教育专业),根据课后“体验践行”作业,为她们设计这样一个课后探究:请所有同学本周日早上9点到学校附近的水东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并记录活动过程和撰写活动体会。在活动中,有的同学帮社区独居的老人打扫卫生,有的教社区里的孩子画画、做手工,有的带去了她们精心准备的歌曲和舞蹈……从上交的活动体会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次课后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她们觉得自己能帮助别人,能用自己所学知识给别人带去快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纷纷表示今后要认真地学好专业知识,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可见,通过课后探究活动这个桥梁,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检验知识,深化认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

[2]迟艳杰.教学意味着“生活”[J].教育研究,2004.

[3]王敏.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方法策略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