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策略的影响分析

2017-12-12 09:36李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相关者就业指导利益

李静

【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课题编号:2016c2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53-01

目前,大學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学生的职业能力差,专业对口企业少,就业观念不对是主要因素。大学生就业始终是社会研究的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经济形势好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尚好,但在经济下滑的年代,大学生就业将会受到影响。就业指导是通过正确的引导来提高就业率。目前虽有大量的理论研究大学生就业,但大学生就业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延续了以往的观念,并对其进行重新审视,要求就业指导在学校、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下共同完成,这一研究在高职院校中推广能够很好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大学生扩招正在进行,学生在选择专业上也应擦亮眼睛,关注就业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关注就业不仅要关注专业的形势、优势,还应关注学校的就业指导体系是否完整。

针对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也比较多,随着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严重,各个专业已经开始在经济转型中寻找正确的就业指导方针,以便于降低经济对于就业的影响。我国主要的就业指导理论研究始于上个世纪末期,起初以理论为主。比如苗芊萍、王汉林在1999发表的关于适合结构缺失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谢维和、王洪才在随后出版的就业观念和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等书,均充分说明了理论因素。当然,对于大学生问题的研究还要立足于高校实践,只有在高校中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确保企业对于大学生的满意度,这也与谢维和、王洪才的理论相吻合。另外,廖泉文将就业指导的重点放在专业设置上,指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也指出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除了受经济影响,大学阶段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不足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郭西平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八大原则”》指出,就业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完整的理论,并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在教育全体人员的合作下才能完成。当然,大学生就业指导还需要获得社会以及政府法支持,糜志雄在《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中就指出了全员指导理论和全程指导理论,他认为,就业指导全体教育人员的协作下完成,这一全体应该包括政府、社会、教师、就业指导机构以及学生等。我们要在实际推行中始终以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合理化教学方案并且建立长远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目标为出发点,始终严把教育观,引导大学生就业,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解放思想,使其能够尽早的参加实践,实现就业或者创业。胡燕在《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和启示》指出,大学就业需要企业、社会以及学校各承担一部分任务,她认为高校是就业指导的主要渠道,负责学生观念和能力的培养,而社会部门则应以提供工作和改变观念为主,企业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

作为一项复杂性的内容,大学生就业应受到广泛的关注。岗位就业能力取决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学生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而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更是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因此,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高校就业指导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源于企业管理和企业经济活动中,上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在专业文献研究中。美学是第一个开始深入这一观念研究的,在研究中强调,要制定一个理想的企业目标,需要平衡其中的影响因素,而在大学生、学校以及社会各层中,均可以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包含了管理者、股东、工人、供应商及分销商等多个部门。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所提供的分析框架,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利益相关者要具有层次性,也就是利益相关的层面涉及到学校、家庭、企业、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甚至包括了公众媒体。本次研究将重点放在了利益相关者上,只有剖析这一问题,才能使就业指导的制约因素浮出水面,帮助大学生就业指导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当然,大学生就业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何从利益相关者中找到答案,就是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人员的主要任务。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内部的应用较为广泛,并且这一理论是源于企业。随着人们对于这一理论的认可,才将其应用于教育该行业,并且事实证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寻找一个有效的教育体系框架,是大学生的就业逻辑更加强袭,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将企业经济利益目标最大化作为目标,以就业作为前提进行研究。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得以体现,学校不是教师自己的组织,也不是其他群体或组织能够随意摆布的私人机构,而是社会利益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部门。学生则应回归学习的本质,将相关利益发展主体转为学生是一个全新的观念,事实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只有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就业观,使其在大学阶段对就业进行研究,才能确保其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在同一工作岗位上的晋升能力和其职业素质转换能力。当然,其中还涉及了诸多影响机构,如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其他部分,将其进行从高到低的影响分析,使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更加明朗。

参考文献

[1]苗芊萍、王汉林:《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学透视》[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

[3]郭西平:《大学生就业指导“八大原则”》[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年04期.

[4]胡燕:《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和启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张婧群、杨文志:《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0年32期.

[6]程琪:《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猜你喜欢
相关者就业指导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I Love You, Dear China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