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奋斗在振兴的路上

2017-12-12 10:10崔世环
考试周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崔世环

摘 要:我们已经习惯于把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日期作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日期,这几乎成了妇孺皆知的“常识”,但为什么党的生日是7月1日呢?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成立日期;党的生日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发出巨人的呐喊,如同春雷般唤醒了沉睡已久的雄狮,拨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中国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本文对中国现代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一、 教案编写注意原则性问题

教案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案编写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在教案编写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性的问题。

(一) 教案的准确性

教案反映的是一个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在教案编写时,第一要求就是要保证教案的准确性。教案是对所要教学的知识的一个总体流程梳理,在中国现代史教育中,所涉及的知识条框繁复且敏感,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十分熟悉,如中国现代史的时间范围定义是有出入的,学者们根据历史事件的性质,主要将现代史的时间划分为两种,其中一种认为应该从五四运动开始算为中国现代史,而另一种则认为应该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算。但是在教科书中,普遍定义为新中国成立时间,即1949年为中国现代史开始阶段。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主动向学生解释这种具有争议性质的事件,避免学生出现学习混乱的状况。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还体现在历史名词、历史规律等方面,只有将真实的历史传授给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所以,要注重教案的准确性。

(二) 教案的特色性

教案是教师的门面,是能代表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应该设计属于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教案。历史知识是有紧密的时间关联性和严谨的因果逻辑性的,所以,教案的编写要联系历史的本质特点,从历史的时间点入手,抓住主线,深入章节主旨,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教师有规划性地准备教学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仔细地学习到历史,并潜移默化,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不仅只靠书面上的历史事件讲解,俗话说,今天的时事,明天的历史。在教案编写的过程中,还可以插入一些国内外热门新闻的图片和视频,并通过这些新闻总结历史发展的必然道路。一举多得。教案一般是根据教师的具体教学习惯体现的,教师梳理整合自己的知识,既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教学观点,同时还要适合学生学习,而这样的教案才是被称为有特色性的教案。

二、 结合先进教学设备和系统,协调教学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标准,但是同时,也提供了配套的先进教学设备和系统。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协调教学。

(一) 先进的教学设备

现在的教学一般都基于多媒体向学生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可以全面充分地向学生进行教学。过去在课堂教学中,因历史学科本就是一门文字学科,教师仅在书写教案主线就会花费很多时间,极大地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而如今,教师只要提前备好课,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展示,就可以尽可能节约时间向学生传输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师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可以依托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教学。

(二) 先进的教学系统

古言道,“讀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兴亡、知更替,可以医愚,可以清心。”中国现代史,也是一个历史的传承过程,注重中国现代史的教学,更要注重其教学质量。在推进国民教育的过程中,创建了很多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系统,这些学习系统里的资源非常丰富,汇集了各方的知识点。教师作为个人,在知识储备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借助这些教学资源,不断充实自己,并转而传输给学生,起到自身的桥梁作用。如教学系统中,丰富的文字、图片、音频等信息,都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巨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系统的价值和重要性。

三、 规范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 教学规范化

教学的规范化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全面,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层次层层递进。将这几个教学流程完整地实施,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优良。教师在教学中,要先筛选教学内容的次重点,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次要点选择性的了解,要分清主次关系。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学简况、教学过程和教学总结。教师要明白教学的对象、目的等,还要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教导后,针对自己讲解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为之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帮助。教学层次则是要分清历史的时间关联性和因果逻辑性,循序渐进,引导式教学。在教学中,几个流程要顺畅连贯,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欲,使教学突出几个关键点,促进教学的规范化。

(二) 教学客观性

历史具有敏感性,很多历史事件的影响多是双面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教学的客观性,不可在教学中掺杂自己的主观意识,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过度的肯定或过度的否定。一切要基于历史事件的评判标准,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而不是对历史存在偏见。所以,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自身就要树立一个不偏不倚的健康思想,才能传授给学生大道理、大智慧。所以,保证教学的客观性很有必要。

四、 举例分析

2016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日,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认真组织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对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激励广大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增强党性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各地为了表达对党的热爱之情,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可在人们欢庆之余,一个困惑我很久,也是近几年来人们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们已经习惯于把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日期作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日期,这几乎成了妇孺皆知的“常识”,但为什么党的生日是7月1日呢?

假若课堂上有学生提及此事,我又该如何解释呢?

后来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当时在延安参加中共一大的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个人,在当时战乱的环境中,生命危在旦夕,领导人只顾忙于工作,哪还会有人清晰地记得具体时间。直到1938年春天毛泽东决定举行建党纪念,将一大召开作为党的正式诞生日,但是当时在延安参加过一大的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个人,他们都没有当年的文字材料,只记得是7月间到上海开会,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毛泽东、董必武就决定,取月首的一天,也就是7月1日为建党纪念日。后来,1941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中说:“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二十周年。”这是中央文件中正式规定“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从此,每年的“七一”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

早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历史书中也都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写成1921年7月1日。但1980年有党史专家公开了一个惊人的秘密,7月1日既不是“一大”的开幕日,也不在“一大”的会期里!“一大”开会的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至7月31日。当研究人员将这一研究成果上报到中央后,得到了当时主管中央宣教工作的胡乔木的称赞。中央书记处还专门讨论了是否修改建党纪念日的问题。考虑到几十年来形成的习惯,再加上当初毛泽东只是确定“七一”为建党纪念日而不是诞生日,因此,最后中央还是决定不予改变。不过,在1981年纪念建党60周年时,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正式将党的生日确定为7月23日,只是有关庆祝活动照旧在7月1日舉行而已。

困惑解开了,可心里似乎还有什么东西放不下,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作为一个已经走过了95周年风风雨雨的党,一位年迈的老人,至于她什么时候成立的已经不太重要,或许正是当时毛泽东对“七一”这一日期的选择,才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今天伟大的历史使命。最后,我只想说:“既然选择了,那就让我们为了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奋斗在振兴的征程上吧!”

五、 结束语

历史自身具有传承性、科学性、现实性等多种特质,中国现代史,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大重要事件进行整理概括,编订成知识作为教材供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功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质量保证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来源。重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尽力解决。

参考文献:

[1]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Z].中央书记处,1921.

[2]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3,12.

[3]中共中央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M].人民出版社,1987.

[4]李达.李达自传[J].党史研究资料,1980,(8).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