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中的女性意象诗歌

2017-12-12 20:43吴雨缙
南北桥 2017年22期

吴雨缙

【摘 要】庞德是二十世纪著名的意象派诗人兼翻译家。他的汉译诗集《华夏集》中的女性诗歌中充满异域风情的意象。本文以《华夏集》中的女性诗歌《玉阶怨》为例,阐明庞德的意象翻译保留了原文的神韵,促进了目的语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华夏集》 《玉阶怨》 意象主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2.002

庞德的《华夏集》中有几类不同的主题,分别是战争题材、孤独女性以及友情的主题。在《华夏集》中,庞德一共翻译了四首关于女性的诗歌,这在一本仅有十九篇诗歌的翻译集中相对比重很大。作为勇于表达自己心声的反战人士,庞德以女性主题的诗歌表达出自己的反战情绪,预见出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的惨重后果,并以此警醒人们战争可能带来的战士战死沙场、人们流离失所以及战后妇女们的问题。

作为意象主义诗人,庞德在对欧洲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发现,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很少涉及到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主要是关注诗人的纯粹的个人品味或精神问题。此外,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的内容和风格都是固定的。为了改变这一诗歌风格,庞德翻译了《华夏集》,并将此诗集作为开创现代意象派诗歌的佳作。庞德认为,从文学的开始直到1750年的诗歌才是优秀的艺术。对他来说,诗歌中的形象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形象不能帮助读者理解诗人的情感。1913年,庞德发表了一篇名为“几个不该做的事”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概括了他的想象主义。他对形象的定义是“在一瞬间呈现出一种智力和情感的复合体”。这篇文章清楚地显示了庞德的诗歌创作信条。庞德一直坚持拒绝在诗歌中使用多余的词语,无用的符号,抽象的,奇怪的韵律,错觉的感觉。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河商之妻》,《玉階怨》和《陌上桑》是这本诗集中的四首中国古诗。这四首诗歌都谈到了与丈夫或恋人离别的女人。就像中国女人一样,西方女人也在遭受与丈夫或情人离别的生活。但不同于中国女性的是,西方女性产生孤独感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征兵而导致家庭中丈夫上战场打仗。姚铮认为,庞德关于女性的翻译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强调了女性在诗歌领域的重要地位。在《华夏集》更加关注女性的情况下,庞德借用这些诗歌来暗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没有伴侣共同分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无助女性生活的艰辛,既不能与丈夫享受家庭幸福的机会,也没有伴侣去欣赏她们的青春和漂亮,这就是造成她们不幸生活的原因。

以《玉阶怨》为例,这首诗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女人独自坐在门外苦等爱人直至深夜的幽怨心情。在《华夏集》中,原诗的中国意象是庞德翻译的重点之一。这样的特点必然会吸引西方读者关注诗歌中的细节所体现出中国诗歌特有的创作特点的。因此,读者可以从译者的视角出发感受《华夏集》中包含异域风格的诗歌意象。庞德在翻译时采取了几种策略来处理有富含深意的意象。为了使作品符合原诗的意境,庞德的译文尽管有时不符合翻译的基本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华夏集》中的诗歌准确地把握了中国诗歌诗意的意象,创造性地构成了英诗的“等值美”。

《玉阶怨》是一首以直接翻译原诗的意象而闻名的诗歌。这是李白在公元742年写的一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等待恋人的宫中女性。在这首诗中,读者几乎找不出直接描述女人的心态乃至诗人的感受的词汇。李白用形象生动的描述,而不是直接的评论,描述了一位备受冷落的宫廷女士无尽的哀叹和忧郁。诗人似乎只是一个旁观者,他的任务只是引导读者进入女人内心,留下他们想象的广阔空间。

玉阶怨:The Jewel Stairs' Grievance

玉阶生白露,The jeweled steps are already quite white with dew。

夜久侵罗袜。It is so late that the dew soaks my gauze stockings。

却下水晶帘,And I let down the crystal curtain。

玲珑望秋月。And watch the moon through the clear autumn。

在这首诗中,庞德讲述了女主人公的地位。诗歌题目中的“委屈”一词暗示了女主人公对她的爱人的孤独或孤独;“纱布袜”表明,女主角是上层社会女士,而不是仆人。这样的女人在老百姓眼中被认为是幸福的。然而,她却过着悲惨的生活。

读者一眼就能看到全诗的生动形象。在中国,“玉”以其清澈冷酷而着称,也是贵族的象征。白色的露水一般在秋季逐渐变冷的时候出现。第二行的“浸泡”等于“侵”,这里诗人和译者都巧妙地隐藏了一些细节,读者不知道女士已经等了很长时间,而是从“侵”一词中得到一些提示。这个词意味着一个缓慢的进展,并告诉读者,露水逐渐湿润她的袜子,这表明这位女士已经在那里站了很长一段时间。站在外面在寒冷的空气中了这么久,这位女性仍不愿意回去。庞德选择了“soak”这个词,说明了彻底潮湿或饱和的过程,激起读者对这位女性的极大的同情。诗的第三行应注意的是“却下”的行动,生动地描述了微妙的内在心理。优雅而美丽的女人伸出纤细的手臂,轻轻地拉下水晶幕。在最后一行,像李白一样,庞德不作任何评论地描述了这个场景,这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虽然这位女性放下帷幕是一个普遍的动作,仿佛在等待她心中的那个人,屏风暗示着她的无限的委屈。放下窗帘后,她进入屋内,只能发现失眠更难以忍受,不得不通过窗帘看月亮。庞德甚至认为这首诗“备受赞誉因为它表达出了间接的谴责”。

庞德在诗歌中模仿中文意象,成功地让西方读者将阅读到的异化翻译视为颇具中国文化的异国情调。而且,他还借助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词汇丰富了意象主义。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国文学学习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Pound,Ezra.Allen Upward Serious[J].New Age,1914.

[3]祝朝伟.构建与反思[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