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2017-12-12 23:08刘上伟
南北桥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小学体育新课改

刘上伟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传统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开始面临新的挑战。相关教师应该树立起学生本位理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多方位联动,传递给学生相关的体育常识,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

【关键词】小学体育 新课改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2.116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始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作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要素之一,体育课程具有它独特的学科意义。近年来,在各阶段学生的体能测试中,未能达标的学生群体不在少数。因此,作为学生体能锻炼的基础阶段,小学体育的日常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教师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加以探索。

一、游戏教学法,提升学生兴趣

新课改理念的推行,开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便要求相关教师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带给学生愉悦的课程体验,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小学生群体对新奇而有趣的事物有着天生的倾向性,相比传统体育教学枯燥的训练模式,他们更倾向于鲜活有趣的课堂。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的体育教授中多加引用游戏元素,以“教玩结合”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教师可以设置“小邮差”或者“支援前线”等小游戏,配合相关的障碍设置,制定一定的游戏规则,划分不同的游戏小组,使得学生在兴奋而积极的同时,获得相关的体能锻炼,锻炼出克服障碍的意志。

二、灵活教学,制定差异化策略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往往具有固定的模式和流程,如此,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刻板印象,加深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相关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化的教学策略,对不同体质、不同阶段的学生,施以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一)差异化教学

自古以来,我国都讲求“因材施教”,然而这一教学理念往往容易被部分教师忽略。在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的基础体质参差不齐,这便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进行分层教学。因此,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展前,通过科学的速度、力量、耐力、肺活量等身体指标的测验,了解每位同学的基本体质,进而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采取差异化的训练。

其次,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龄阶段学生,制定出差异化的课程标准。比如,就跑步而言,对于低学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只需对其基本的姿势做出指导即可;而对于高学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则还需要向学生传递出更为深入的策略,诸如如何发力、如何调整呼吸、如何控制速度等等。

最后,教师还应当针对不同教学项目制定出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比如,篮球运动重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跳远重在培养学生的肌肉爆发力;跑步在于提升学生整体的心肺功能等等,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和目标。

(二)简化教学难度

好的体育教学形式,应该是将复杂知识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的形式。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相关体育项目的领悟能力难以到位。这便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简化教学难度。比如,在体操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各种繁杂的动作细节,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带来困难。相关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标准的体操动作,对复杂动作予以慢放和回放,如此以方便学生理解学习。

三、传递体育常识,培养体育纪律

小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的,在于传递出相应的体育常识和纪律性,进而为学生今后的体育学习和活动奠定基础。一方面,教师应该教授给学生相关的体育常识。比如,“长跑过后不应立即停下来,而是要慢走几分钟”、“剧烈的体育锻炼后不能立即饮水”、“运动前后要配合相关的热身和放松运动”、“大雾天不宜室外锻炼”等等,此类常识的讲述,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再如,在运动安全方面,诸如跑步时对膝盖的保护、掷铅球时对肩关节的保护等等,教师也应该对学生加以指导;此外,在场地及器材的使用方面,诸如运动场区域的划分、运动中的防滑措施等等,教师也可以相应讲解,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另一方面,小學体育教学还应当重视课堂的纪律性。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他们放任自由,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是对课堂效率的保证。因此,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的集合列队方面下工夫,对学生集合的速度、列队的规整性做出要求,引导学生明确“稍息、立正、向右看齐”等口令,明确“转、蹬、挺、推”等动作指示。

四、多方联动,培养体育习惯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体育学习不再是形式层面的任务完成,而是真正意义体育习惯的养成以及体育素养的提升;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也不再限制于课堂,而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层面的综合联动。

小学生群体尚处于儿童期,他们的发展需要家长及社会层面的密切关注。对于自控力较差、缺乏对事物的深刻认知的小学生群体而言,想要提升他们的体育素养,离不开外界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可以借助qq、微信群等现代网络通讯工具,随时与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间构建链接,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外规划等要素,进行共同讨论和关注。

比如在学校层面,教师可以就相关的校级运动项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诸如策划“两人三足”、“班级篮球联赛”等各类比赛项目,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再如家庭层面,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建立起孩子的成长日志,对孩子的身高、体重、每日运动项目予以记录,鼓励家长陪同孩子参与相关的户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等,如此以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在理念及形式上都对相关教师做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意识到学生本位理念的重要性,意识到素质教育下体育科目的学科价值,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实现体育素养的提升。也就是说,相关教师应该采用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主体以及学习项目制定出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引进趣味元素,在学校以及家长的多方联动下,帮助学生养成体掌握体育知识、养成体育习惯,进而实现综合体育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闫更帅.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26-128.

[2]许玉香.浅谈新课改下创新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24):76-77.

[3]曹帅.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体育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小学体育新课改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