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电梯安全监管模式

2017-12-14 08:05许景顺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电梯救援应急

许景顺

(太仓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苏州 215400)

基于大数据的电梯安全监管模式

许景顺

(太仓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苏州 215400)

本文就当前电梯管理模式存在的电梯市场信息不对称、公共救援产品缺失故障率高、电梯安全监管难度大、电梯后期管理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进行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使用大数据的技术和思维,并就完善基于大数据的电梯安全监管模式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创新电梯安全监管模式提供新思路。

大数据 电梯 安全监管 创新

电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不可或缺的一类特种设备。我国电梯保有量每年均以超过20%的速度迅猛增长,截至2016年底,我国电梯保有量和和生产量分别达到490万台和79万台(如图1所示),电梯年产量也已达到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电梯的制造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而近来我国电梯事故数和每万台电梯事故数居高不下(如图2所示),2016年共发生了48起电梯安全事故,死亡人数41人,每万台电梯事故率为0.098。

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使用大数据的技术和思维,联通信息孤岛,实现电梯日常监督、快速决策、应急救援等环节信息共享,实时掌握电梯生产制造、使用安装、维修保养、安全风险评估等信息。基于大数据的电梯安全监管模式是创新当前电梯安全监管模式重要方式。

1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大数据(Big Data)首先出现在Apache的开源搜索引擎项目NUTCH。科学家用大数据来描述海量数据集的挖掘、分析、计算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互联网搜索领域中。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大数据将是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美国也将大数据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已启动“大数据发展计划”。大数据将垂直整合行业资源、联系信息孤岛、互通生产资料、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可以说,大数据将深刻广泛影响着社会、人文、科技、文化等领域,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市场因素之一。

大数据具有规模性、关联性、多样性、高速性和价值性,通过云计算、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搜索、关联组合、共享、挖掘、分析和计算,实现知识发现和深度学习,形成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

图1 我国近年来电梯保有量和生产量

图2 我国近年来电梯事故数、每万台电梯事故率和电梯事故死亡人数

2 电梯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电梯市场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1,2]。住宅小区的电梯由于其管理权和所有权是相分开的,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电梯的费用信息不对称,业主对电梯的采购、安装、运行、维修保养、更新、零部件更换等费用信息不知情、不了解;二是物业公司和维保单位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电梯维保的专业性,物业对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无法评价和监督,部分维保单位出工不出力,维保走形式,物业难以进行有效监督;三是电梯维保单位和客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电梯维保单位无法将其服务价值传递给客户,导致一些使用单位以电梯维保价格作为选择维保单位的第一标准,特别是一些小区物业公司,通常以低价中标的方式选择维保单位。与此同时,维保单位被迫压低价格以低价竞争为手段,造成电梯维保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四是使用单位对电梯维保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对电梯维修保养缺乏认识,不及时签订电梯维保合同,认为只要电梯还能够运行就可以了,没必要专门找人进行维修保养,出现故障后修理一下继续运行。个别物业管理者在电梯需要更换配件时,不能及时购买电梯配件,甚至不愿意购买电梯部件,电梯带病运行现象普遍。

2.2 公共救援产品缺失

公共产品是指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

按照法律规定,电梯发生困人事故后,维保单位应在30min内赶到现场进行应急救援,在2h内将被困人员救出,否则将构成责任事故[3,4]。现实生活中,电梯困人应急救援缓慢,被困乘客电梯无法及时得到救助和安抚,造成社会对电梯普遍缺乏安全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维保人员所负责维保的电梯数量多、地域分布广,尤其是县城里,一个电梯维保员可能同时负责好几个乡镇的电梯,而各个乡镇相距较远,往往不能在规定时间之内赶到现场;二是应急救援演练不到位,应急救援技术生疏,控制柜短接操作或者紧急电动操作不熟练;三是电梯五方通话所连接的值班室有时无人值班,特别是在夜晚和节假日期间。虽然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温州等城市已经建立了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但其应急报警都是靠被困乘客用手机进行报警,然而轿厢内手机信号覆盖率低、信号差,一旦出现电梯困人,将求救无缘;四是日常保养过程中,疏忽大意,未发现电梯机房缺少盘车手轮或松闸板手等应急救援工具,导致救援无法及时开展。

2.3 电梯安全监管难度大

一是监管职责重,“人机”矛盾大。以太仓市市场监管管理局浏河分局为例,辖区共有电梯424台,而持有特种设备监察员证的执法人员只有3名,人均监察量达到141台,容易出现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二是专业技术要求高。“三合一”之后,电梯安全监管延伸到了基层分局,监管人员从接触陌生领域到能够完全承担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例如太仓市市场监管管理局浏河分局的特种设备监管人员要么是原工商所人员,要么是新招录的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员,难免会出现履职不到位的现象。三是履职风险大。当今中国对电梯事故的追责存在单向性,社会公众对电梯安全责任过分指向电梯监察人员身上,而忽略了使用单位所承担的主体责任[5-7]。导致部分地区特种设备监管人员害怕被追究行政或者刑事责任,故意不通过特种设备监察员考试或者不敢主动去监管电梯。

2.4 电梯后期管理信息共享不畅

近年来,各级质监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特检机构大力推进特种设备数据信息化建设。但是,各地市之间、监察与检验之间,各自独立、互不关联,自成体系,缺乏统一建设标准和规范,也缺乏统一的数据信息交换平台,相关数据无法共享共建,信息孤岛化严重。电梯信息共享机制不畅通,电梯隐患发现和风险分析环节存在漏洞,给电梯行政监管、检验检测、产业服务及社会共治等带来难题。

在电梯检验检测环节,例如:电梯下行断电、上行断电、冲顶实验、限速器-安全钳联动实验、电梯平衡系数测量、门锁安全测试等环节,大多停留在现场、单人、手动、线下、单向的传统检验模式,检验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不够,信息共享不畅通。在电梯维保方面,当前电梯维保记录仍然以纸质化的形式存在,导致信息遗失、不完善,无法进行存储、备案和跟踪,也不利于电梯安全监察机构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内容、维保周期、维保质量进行监督和规范。 另外,监管部门在舆论宣传和普及电梯安全知识缺乏沟通平台,群众电梯安全知识匮乏,风险应对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差。

3 构建基于大数据电梯安全监管的意义

3.1 有利于实现精确监管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电梯安全涉及到的人、机、环三个因素,其中 “ 人” 的因素所导致事故持续高居 60%以上的比例。通过人、机、环三个因素的收集、运算和分析,可以随时掌握电梯安全现状和运行状态,实现电梯安全隐患采集、监控、风险评估等智能化管理,特别是对“人”的有效监管,可以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让电梯安全监察机构职能从“发现安全隐患”转为“消除安全隐患”。

3.2 有利于监督维保单位

一些维保单位在政策上装漏洞,对电梯的维保工作走过场,出工不出力,未对电梯认真维护保养,随便在维保单上勾画。例如太仓市某超市的维保单位将自动扶梯维保情况写在曳引式客梯维保单上,总所周知,自动扶梯和曳引式客梯的保养项目完全是不一样的。可以看出维保人员工作极其不负责,走过场现象较为严重。而大数据平台可实现电子签到、远程监控、精准定位、电子信息收集,可以有效预防电梯的维保工作走过场,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3.3 利于实现精确检验

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实时了解电梯设计、制造、生产、安装、保养等各环节的信息,方便检测机构了解电梯故障次数、主要故障和风险点,实现重要零部件、安全部件等风险指标自动化提取,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电梯检验检测方案,提升检验检测质量,降低检测风险。例如针对老旧电梯的检测,要着重检验检测制动系统、轿门层门、控制系统、限速器安全钳以及缓冲器等安全部件。

3.4 有利于社会共治

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了解电梯制造单位、安装单位和维保单位的信用档案,并供社会大众查询和咨询其信用状况,形成操作性强、量化的信用评级系统,为构建失信惩戒机制、退出机制和多元共治机制提供信息基础。可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不定期抽查以及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的举报,来清除不合规企业,收回相应许可资质,倒逼电梯制造单位、安装单位和维保单位自我完善。

4 完善基于大数据电梯监管系统的几点建议

如图3所示,应综合运用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监察、执法、检验检测、使用、生产、维修保养、运行监测、困人救援等数据集成大数据系统,经过一定的数据整合和归纳,进行分类分析、聚类分析、回顾分析和关联分析,然后以运行监测、风险预警、设备主题、单位主题、监察主题、检验主题等形式进行分类处理,处理结果以关联分析展示图、热点分布图、时空时序图等形式进行展示,将所有的信息数据有机集成,构成电梯综合管理平台系统。

4.1 明确大数据信息标准和来源

应统一数据各环节采集、存储、分析和运算标准,以方便数据录入、筛选和运算,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和实现数据共享。需要统一电梯维保记录数据格式、监察指令书电子格式、行政执法文书格式、检验检测报告数据格式、电梯参数指标和电梯运行监控采集数据格式等,建立统一、科学、准确、直观的数据格式和标准。

大数据来源:一是电梯监察和行业数据,包括电梯设计、制造许可、生产、安装、登记等基本数据。二是电梯检验检测数据,包括检验结果、有效期限、安全隐患、整改情况、检验人员、审核人员等数据信息。三是电梯维保维修数据。按照电梯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电梯日常维保工作分为半月维保、 季度维保、半年度维保以及年度维保[8]。大数据系统应收集的信息应包括维保人员、维保单位、维保记录、检修记录、零部件更换记录、应急救援演练记录等,将这些数据信息按照一定格式录入后台数据库当中。三是电梯运行数据。通过物联网监管拓扑系统,采用红外线感应、位移检测、速度检测、平层感应、振动检测、控制柜检测等方式,来监测电梯的检修状态、运行速度、电梯楼层位置、运行故障、环境状况、电梯困人等信息,采集电梯从安装到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指标、运行参数和相关环境参数。四是外部反馈数据。外部数据可以是用户、互联网、媒体等,特别是用户的反馈数据,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对电梯使用情况进行投诉举报和反馈。

图3 电梯安全监管大数据应用结构图

4.2 建立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型

利用大数据信息,建立电梯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型。特别是老旧电梯,上世纪90年代安装的电梯约占总数的10%,使用年限已经达到十多年甚至超过二十多年,表1为我国主要城市老旧电梯情况(使用年限超过15年以上)。

表1 主要城市的老旧电梯情况

我国老旧电梯的报废标准仍未出台,大量老旧电梯带病运行的状况普遍存在[9]。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方法,对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内部数据信息赋值,并结合市民投诉、新闻媒体报道、互联网举报等外部信息,实现自动赋值打分评估。其中,人员因素可分解为管理人员素质和维保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设备因素可分解为8个系统,分别为安全保护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安全系统、层门安全系统、电力控制系统和电梯拖动系统;环境因素评估可根据电梯的使用场所和用途两方面进行打分。通过大数据赋值评估来确定该电梯的风险状况,形成风险评估文件,评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对老旧电梯进行维修、升级和改造。可以提前进行风险防控,降低电梯风险可以有效地提高老旧电梯安全监察针对性、能效性和可行性。

4.3 建立安装、改造、维保服务评价体系

建立电梯安全、改造、维保服务评价体系。以电梯维保为例,以往维保单位星级评定过分依赖人而且一年评定一次,主观性强、容易出现权力寻租。而利用大数据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以大数据评估模型为依托,通过二次维修率、 维修用时统计、 急修到场速度统计、 接警率统计、 过期未保电梯、 维保满意度、 电梯工程统计、 配件故障分析、 故障分类统计等统计,并结合市民投诉、媒体报道、检验报告和事故通报等数据,来显示电梯维保质量分布云图,自动给维保单位进行升级、降级处理甚至是退出处理。

4.4 建立电梯应急救援大数据系统

一是故障实时报警:可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等报警形式,实现电梯位置自动定位和故障响应,大数据系统将故障情况通过短信或者微信的形式发送到该电梯维保人员的手机上。特别是出现安全部件故障、电梯底坑进水、门锁短接、停机、卡门等故障。二是应急快速响应:如图4所示,当电梯出现困人等事故,被困乘客可通过96333进行应急报警或者电梯内部传感器自动实现与电梯救援指挥中心的联动。大数据系统进行应急调度,对接电子地图,实时显示报警所在区域,发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同时记录故障电梯轿厢的语音和视频,应急指挥系统可通过视频或语音的形式对被困人员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同时方便调度指挥人员和救援人员了解轿厢情况。通常情况下,应急救援有三级应急响应[4],分别靠电梯合作维保点、就近范围维保点和应急救援中心的电梯救援专家分别实施救援。现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温州等城市已经建立了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但其应急报警都是靠被困乘客用手机进行报警,大部分地方都未建立电梯物联网系统和大数据系统,无法靠感应器自动判断电梯困人情况和实现自动应急报警。三是数据追忆。当电梯发生事故后,可以随时调阅电梯运行参数、环境状况、故障点,还原事故真相,为事故调查取证和追责提供依据。

图4 电梯应急救援大数据系统

5 结束语

大数据具有规模性、关联性、多样性、高速性和价值性,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市场因素之一。当前电梯安全监管存在问题有:电梯市场信息不对称、公共救援产品缺失、电梯安全监管难度大、电梯日常管理信息共享不畅。构建基于大数据电梯安全监管有利于实现精确监管、精确检验和社会共治。同时,应明确大数据信息标准和来源、建立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型、建立安装、改造、维保服务评价体系以及建立电梯应急救援系统来完善大数据电梯监管系统。

[1] 王涛,柴永昌.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06):121-124.

[2] 吴婷荣,吴晓荣. 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有效性探讨[J]. 人力资源管理,2011(02):60-62.

[3] 韩树新,马舜,李忠,等. 城市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及机制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2):145-150.

[4] 王会方,冯月贵,庆光蔚,等. 城市电梯应急救援响应与救援对策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14(04):101-105.

[5] 林希大. 广州电梯安全监管模式优化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2016.

[6] 黄正. 现阶段电梯安全监管的探讨[J]. 低碳世界,2016 (23):276-277.

[7] 张松. 县级电梯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6 (07):67-69.

[8] 国德军,严志军,严伟军. 宁海县电梯安全监管的思考和实践[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31(01):54-57+68.

[9] 唐大芳,翁绍捷,李克红,等. 加强老旧电梯管理推动老旧电梯改造[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31(06):57-59.

Elevator Safety Supervision Mode Based on Big Data

Xu Jingshun
(Market Supervisory Authority Taicang Suzhou 215400)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levator safety supervision: asymmetry of market information on elevator, lack of public rescue products, dif fi culty of elevator safety supervision and the poor daily management of elevator information shar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using the technology and thinking of big data,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perfecting the elevator safety supervision mode based on big data,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innovation of elevator safety supervision mode.

Big data Elevator Safety supervision Innovation

X941

B

1673-257X(2017)11-0042-06

10.3969/j.issn.1673-257X.2017.11.011

许景顺(1989~),男,硕士,科员,从事特种设备监察工作。

许景顺,E-mail: jom20012@126.com。

2017-05-09)

猜你喜欢
电梯救援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被困电梯以后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