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鹅的饲养管理

2017-12-14 05:53李俊逸李沐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吉林吉林132109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7年11期
关键词:种鹅母鹅鹅群

●李俊逸 李沐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吉林 吉林 132109)

●郭文场 蔡 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刘佳贺(长春市图书馆 吉林 长春 130021)

中国鹅的饲养管理

●李俊逸 李沐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吉林 吉林 132109)

●郭文场 蔡 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刘佳贺(长春市图书馆 吉林 长春 130021)

1 雏鹅

雏鹅指从孵化出壳后至4周龄(28天)的鹅。雏鹅的生理特点: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消化能力弱,易扎堆,抗病能力差。

1.1 育雏方式

按育雏设备分为垫草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按温度来源分为自温育雏和人工加温育雏两种。

1.1.1 自温育雏 即利用鹅自身的热能取暖。采用箩筐、纸板箱等器具,上面加盖保温物品,通过增减盖物、垫草厚薄,或用手分开扎堆鹅群等措施调节温度。特点是设备简单、经济,适合小群育雏和气候较温暖的季节使用。

1.1.2 保温育雏 在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时,用人工加温的方法达到雏鹅生活适宜温度。如用电热保温伞保温、红外线保温、地下烟道保温、燃气热源保温或煤炉保温。特点是育雏效果好,劳动生产率高,适合大群育雏和天气寒冷季节使用。

1.2 饲养

1.2.1 分群 定期按强弱、大小分群,及时淘汰病雏。每群100~150只雏鹅为宜,群内再分若干小栏,每栏25~30只,合理安排密度。雏鹅的饲养密度,见表8。

表8 雏鹅的饲养密度 (只/栏)

雏鹅喜聚集成群,温度低时会挤堆取暖,易发生压伤、压死。出现挤堆时,饲养人员要及时赶堆分散鹅群。

1.2.2 “开水”和“开食” 雏鹅出壳后第一次饮水称“开水”或“潮口”。雏鹅出壳后24~36小时,育雏室内有2/3雏鹅站立走动、伸颈张嘴,有啄食欲时,就可以进行“开水”。“开水”的温度以25℃为宜。用0.05%的高锰酸钾液或5%~10%的葡萄糖水或含适量复合维生素B的水。“开水”时轻轻将雏鹅嘴按至水中蘸一下,让其饮水。“开水”后即可“开食”。“开食”料用雏鹅配方饲料,或颗粒破碎料搭配切细的嫩青绿饲料按配比1:1,或用蒸熟的籼米饭加一些鲜草配制而成。开食时,将配制的全价饲料撒在塑料薄膜或草席上,或装在料槽(长30~40cm、宽15~20cm、高3~5cm,周边插一些高3~5cm,间距3~5cm的竹签,以防雏鹅跳入槽内弄脏饲料。)内。第一次进食时,不要求雏鹅吃饱,只要吃进一点饲料即可。2~3小时后,再用同样方法调教,几次以后雏鹅就会自动采食。

1.2.3 放牧

1.2.3.1 放牧时间 冬季和早春,雏鹅21日龄后,部分鹅羽毛开始翻白才可放牧;其他季节,外界气温与育雏室内气温接近时,10日龄后即可放牧。初次放牧,冬季、早春择风和日丽时进行。放牧场地要求在育雏室附近平坦的嫩草地上,无疫情,无污染,有饮水源。严禁在被农药污染过的草地上放牧。雷雨天、烈日下、露水未干时不放牧。同时,雏鹅放牧应迟放早归。

1.2.3.2 管理 俗话说:“雏鹅请到家,七天七夜不离它”,“人懂鹅性,鹅听人话”。只有真正做到“三分饲养,七分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生产效果。

1.2.3.3 保温 雏鹅出壳后,由于季节、气候不同,需人工保温 3~4周。第一周育雏室温度保持在28~31℃,以后每周下降 2~3℃,直至降至 18℃时开始逐步脱温。

1.2.3.4 防湿 雏鹅舍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每天更换垫草一次,还要防止饮水外溢,并在保证育雏温度的前提下,注意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干燥。

1.2.3.5 卫生防害 经常打扫场地、更换垫草,保持育雏室清洁干燥;每天清洗料槽和饮水器;消毒育雏环境;按免疫计划接种疫苗,同时,防止鼠、狗、蛇等敌害。减少应激,严禁在育雏室内大声喧哗和粗暴操作。室内灯光不宜太亮,只要雏鹅能看到饮水、饲料即可。

2 中鹅(中雏鹅、青年鹅、育成鹅)

中鹅指从5周龄至选入种用或育肥前的鹅。留作种用的中鹅称“后备种鹅”,不能作种用而转入育肥期的鹅称“肉用仔鹅”。后备种鹅培育分为前期(5~10周龄)、后期(11周龄至开产前一个月)两个阶段。中鹅的生理特点是骨骼、肌肉、羽毛生长最快,消化道的容积明显增大,消化能力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大大提高,因此,中鹅的饲养管理重点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通过放牧,以培养出适应性强、耐粗饲、增重快的鹅群,为选育种鹅或转入育肥鹅打基础。

2.1 饲养

有放牧、舍饲、放牧与舍饲相结合三种饲养方式,多数采用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其优点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省饲料成本。中鹅饲养关键是抓好放牧,要求放牧场地不仅有丰富的青草,附近还要有清洁的河流、湖泊或水塘,树荫和其他遮阳物,便于鹅群随时能饮到清水和良好的休息环境。人们常说“鹅要壮,要勤放”。

管理主要是放牧管理。应进行有计划地放牧。应在每天的下午选好第2天的放牧场地,不走回头路,以达到鹅群吃饱、饮足的目的。鹅吃饱后,便会自动停止采食,此时应进行放水,水塘要经常更换,每次放牧30~40分钟,上岸休息40~50分钟,再继续放牧。

放牧前和收牧后都要对鹅群进行观察,发现病鹅应及时隔离和治疗。天热时,要早出晚归;天凉时,要晚出早归。归牧后,要及时补饲。鹅舍、料槽、水盆等要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鹅群要适时接种有关疫苗,做好疫病的预防工作。

2.2 仔鹅上市前的肥育

中雏鹅养成后,应短期育肥。可利用收割后的麦地、稻田放牧育肥,或在光线较暗的舍饲育肥。每天喂以玉米、稻谷、大麦等精料,每只鹅每天饲喂400~500g,经8~10天肥育后即可出售。舍饲肥育时,饮水应充足,光线要暗些,适当供给青绿饲料。

3 后备种鹅

后备种鹅指10周龄以后至母鹅开产前或公鹅开始配种之前准备种用的鹅。中鹅80日龄左右开始换羽,经30~40天换羽结束。

根据其生理特点,分为生长饲养阶段、控制饲养阶段和恢复饲养阶段。

3.1 生长饲养阶段

生长饲养阶段指80~120日龄这一时期。此时中鹅处于生长阶段和换羽时期,不宜过早粗饲,应根据放牧场地的草质,逐步降低饲料营养水平,使中鹅体格发育完全。

3.2 控制饲养阶段

控制饲养阶段指从120日龄开始至开产前50~60天的时期。后备种鹅经第2次换羽后,如供给充足的饲料,经50~60天即可开始产蛋,此时,鹅群内个体间常会出现发育不整齐、开产期不一致等现象,故应采取饲养措施,调整母鹅的开产期,使鹅群整齐一致地进入产蛋期。公鹅第2次换羽后,开始有性行为。为使公鹅达到性成熟,从120日龄起,将公、母鹅进行分群饲养。弱鹅或伤残鹅等要及时挑出,单独饲喂和护理。

3.3 恢复饲养阶段

经控制饲养的种鹅,在开产前30~40天进入恢复饲养阶段。此期逐渐增加喂料,定时不定量地补饲全价饲料。在开产前,给种鹅驱虫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4 产蛋种鹅(产蛋鹅)

产蛋种鹅指30周龄开产后至淘汰的时期。北方地区饲养的高产种鹅,通常利用1年,做到年年清;南方地区饲养的高产鹅,通常利用4~5年。

4.1 开产前的准备

4.1.1 种鹅的选择 在后备种鹅转入产蛋期,要再次进行严格地挑选,除对种公鹅本身的体形、外貌、生长发育情况等检查外,最主要的是检查阴茎发育是否正常,性欲是否旺盛,精液品质是否优良,并按公、母配比留足种公鹅。种母鹅的选择重点放在与产蛋性能有关的特征上,一般只剔除少量体弱和有缺陷者,多数留下作种用。

4.1.2 配备产蛋箱 在母鹅临产前30天左右,在舍内摆放足够数量的产蛋箱。产蛋箱规格为长60cm、宽40cm、高30cm,留有供母鹅进出的洞口,箱底铺垫柔软的垫草,2~3只母鹅设一个产蛋箱。

4.1.3 卫生防疫 产蛋前对种鹅进行一次驱虫,并接种小鹅瘟和禽流感疫苗。

4.1.4 管理 生产适温保持在10~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55%,加强舍内通风换气;做好舍内外的环境卫生;舍内垫草勤换勤晒,保持干燥清洁。

4.2 配种

配种仍以自然交配为主,且交配多在水中进行。一定要提供足够大的水上运动场,并保持水源清洁卫生。依据不同鹅的品种特点,安排公、母种鹅配比。

4.3 产蛋

母鹅产蛋多在下半夜至上午8~10时,故要等多数母鹅产完蛋后再去放牧。放牧地应选在鹅舍附近,以便于母鹅及时回舍产蛋。为便于管理,训练母鹅定位产蛋,初产母鹅还不会回窝产蛋,如发现其在牧地产蛋时,将母鹅和鹅蛋一起带回产蛋间,放在产蛋窝内,用竹箩筐盖住,逐步训练鹅回窝产蛋。放牧时,若母鹅神态不安,急于找窝应予检查。早上放牧前要检查鹅群,发现鹅有鸣叫不安、胸部饱满、尾羽平伸、行动迟缓、不肯离舍等现象时,应捉住检查,如有蛋,就不要随群放牧。及时收集种蛋,及时放到指定的蛋库中。

4.4 休产期

鹅的产蛋期(包括就巢期)有7~8个月,还有4~5个月的休产期。在南方地区每年的6~9月份几乎全群停产。休产期鹅只消耗饲料,不产蛋,管理上以放牧为主,停喂精料,任其自由觅食青草,此期可人工拨毛,增加收入。

※通讯作者:李沐森,1970年生,硕士。

更正:本刊2017年第10期第4页《中国鹅的繁殖管理》一文的第一作者李骏逸应为李俊逸,特此更正。

猜你喜欢
种鹅母鹅鹅群
探讨提高种鹅养殖效益的几项措施
被鹅追
夏季五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后备种鹅的饲养管理
影响种鹅产蛋量的因素
放鹅娃
地方良种——马岗鹅
火海中的爱
鹅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