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初探
——以都匀天顺华苑规划方案为例

2017-12-14 06:37刘莉平
福建建筑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差山地坡度

刘莉平

(福建晟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28)

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初探
——以都匀天顺华苑规划方案为例

刘莉平

(福建晟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28)

山地居住区存在于山地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文章以“都匀天顺华苑”为例,结合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主要分析了山地居住区的形态特征,设计指导思想,并从总体规划、道路交通、生态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山地居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山地居住区;山地建筑;环境融合

0 引言

住宅作为现代城市最主要的建筑类型,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从目前我国住宅发展现状来看,尽管高层居住形态已然成为主流,但更加亲近自然的山地建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山地住宅更容易带给人们亲近自然的感觉,更符合人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栖居心态。

中国的山地城市分布广泛,山地居民占总人口的52%,山地面积占国有面积的70%[1]。山地居住区存在于山地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如何更好地融合自然,是众多设计师遇到的难题。

本文结合该项目设计实践,从总体规划、道路交通、单体建筑设计、生态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试图对山地居住区设计做出初步的探索和总结。

1 工程概况与场地特征

都匀天顺华苑位于贵州省都匀市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地段,紧临新区主干道黔南大道,地理位置优越。项目用地为13.38hm2,规划区域内原为荒地,天际线起伏较大,环境良好,区域交通便利,是居住的良好地段。项目基地整体上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在基地中间有两个小山包围和形成的小峡谷。基地沿道路的坡度较缓,往东面变得陡峭,基地南面的坡度也较大,整体上项目的自然坡度较大。

2 设计指导思想

为了克服地形高差及由此而带来的其它因素,山地居住区设计需着重考虑以下4个方面。

(1)尽量保持地表的原有地形和植被,有效地保护地貌;

(2)以地形为主要导向,结合地形构建多样性的山地居住形态;

(3)建设良好的山地交通系统;

(4)创造特色的景观环境。

3 规划设计构思

3.1 总体规划布局

山地居住区复杂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给其在规划设计中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并使其有别于平地居住区规划,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点。成功的山地居住区能巧妙地利用山地地形,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得到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在视觉造型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山地的坡度及坡向,对于山地居住区总体规划而言,是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设计需要从山地环境的特殊性出发,以地形为主要引导进行规划设计。该案例结合地形地势,根据不同的坡度坡向条件,布置不同类型的建筑。在地块北面地势较为平坦的位置,布置了一些高层住宅,在沿黔南大道一侧布置一些商业建筑,于地块东南角地势高差较大的自然山地区域,依山就势布置联排别墅或者独栋别墅。在别墅区的整体布局上,采用串联式或曲线型的布置方式,结合山地地形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营造出山地别墅特有的空间层次感。方案设计阶段通过对基本路网的不断完善,对地块坡度的分析及土石方量的平衡计算,做到分区合理,尽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台地整理,结合交通路网使得建设后的台地形态接近原有山体形态,统筹把握整区形态效果。通过对地形的分析,运用山地建筑形态的多样化以及建筑体量的合理设置,结合山地错落有致的地形特点,组合出丰富多样的布局形态,如图1所示。

图1 天顺华苑鸟瞰图

3.2 总体结构规划布局

在保证整体性效果的基础上,对地块进行了总体结构规划,对不同区域进行了区别化设计、组团设计分析从而形成了“一肺、一轴、一廊、三心、四片区、多空间”的总体规划结构分区布局。“一肺”指由原有地貌景观及后期生态景观设计形成的小区森林化景观绿肺;“一轴”指在地块中心一条类似“脊梁”的中央景观轴,将地块分为南北两区,建筑群体依附于主轴两侧排列,依势而建;“一廊”指连接南北两区的景观视线通廊;“三心”指小区的3个主要绿化中心;“四片区”指四大功能片区即商业区、高层住宅区、低层住宅区和生活配套区;“多空间”指多个休闲活动中心,如图2所示。

图2 天顺华苑规划结构分析图

3.3 流线简洁的交通组织设计

由于山地居住区用地形态复杂,一般占地面积较大,自成体系,山地居住区的道路交通系统一般包括车行主干道及人性化步行支路系统。车行主干道用于到达各个组团,结合地形、地势和等高线的变化,因势利导,消化主要的地形高差,尽量做到流线简洁,减少道路坡度变化。

山地居住区步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平地居住区相比要求大为不同。由于山地居住区域车行流线较长,所以在步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上应遵循“人性化”原则,即在方便居民出入的同时尽量选择最短化路径到达,并结合山地景观设置休息节点以达到步行过程的观赏性和舒适性。在山地地形条件下,道路和住宅的入户空间一般会有一定的高差,此时可结合植物的配置、庭院空间踏步和软质景观进行处理、过渡,既可以柔化陡坡,又可以遮挡道路的公共视线,保护用户空间的私密性。

3.4 单体建筑设计

该项目场地总体高差较大,区内与西侧沿街道路高差约3.2m,小区西侧以3%的缓坡作为人行、车行主入口,地块南侧入口以5%的坡度进入小区,沿路结合景观造型消化场地高差。受不同山体坡度、山线地形、山体地质运动及山体景观等因素影响,建筑与山体结合出了多样性共生的建筑形态。

通过对整个地块的高差分析,在每栋楼的设计上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在沿黔南大道一侧利用高差形成地下式沿街店面;在高层住宅部分利用高差设计地下一层架空大地下室;别墅区由于高差较大,运用了错层、跌落、错迭、掉层、吊脚等多种多样的设计手法。在别墅单体设计过程中,利用山势,将建筑分成几部分,分别设计在不同高度的台地上,利用建筑不同的地面层以此来消化台地高差。由于建筑随山势层层跌落,使得人们的居住空间可以充分享受到南向的阳光并且有良好的通风,如图3所示。

图3 别墅单体剖面图

山地建筑位于起伏地形之中,为了消化高差,踏步、坡道等过渡性空间将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过渡空间既可以被安排在室内,也可以与室外空间相结合。踏步、坡道等能对建筑或群体的流线形成导向,使山地建筑的内部空间或外部空间因地面高度的变化产生动态性,形成具有特殊意味的动态空间。

山地居住区的竖向设计与场地现状地形密切相关。由于山地地形的变化,在地块内划分出高程不同的台地,对每个台地进行合理有效的平整。山地建筑的土方工程平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选择合理的设计标高,尽量减小土方工程量,利用建筑基础、地下车库、路槽及管沟挖方余土,移挖作填,使填挖方基本平衡,避免出现余土外运现象。

3.5 空间布局,因地制宜

山地建筑要满足日照、通风、密度、朝向、间距等方面的要求,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或防风条件,并能有效地防止噪声污染。规划要“ 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态系统,让建筑和自然和谐地融合。在山地环境中,由于坡度、坡向和基地的海拔高度的不同,每块山坡基地的日照时间和允许日照间距有很大差异。太阳光线要到达山坡基地,需保证不被坡地本身、当地的辐射云雾所遮蔽。

3.6 生态景观设计

居住区环境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尺之一[2]。自然生态、绿树环绕的居住环境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由于远离自然,对居住的生活环境有一种舒适宁静的渴望[3],因此,山地住宅对户外观赏风景的要求较高,应因地制宜,合理寻求景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依山就势,打造景观亮点。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林木。

结合建筑的布局方式,利用自然地势形成景观组团,并在建筑间较开阔的地方设置景观节点,形成空间趣味点。借用树木、石材、水体等自然要素,让建筑融入自然之美。将建筑掩映在树木之间,可增加建筑的生机。

设置视觉通廊,通过对建筑合理组织,形成无视线障碍的景观通廊,使整个小区空间通达舒展。

项目中还设计了大量的挡土墙和边坡,在景观处理方面,应先尽量弱化其体量,利用爬藤及垂吊植物软化其背景效果,与建筑高低穿插,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的延续。另外,还设计了一些斜式花台,利用景观植物作为上下台地的自然过渡,改善环境视觉效果。

4 结语

山地住宅建筑是一种极具魅力的建筑类型,涉及了人文、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复杂程度大大超过平地设计。山地居住区设计,应从山地本身的特殊性出发,以地形为主要引导,因地制宜、顺应地势,解决总平布局、交通系统、建筑单体以及竖向设计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在尊重自然、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才能建造出富有特色、宜居的山地居住区。

[1] 潘凤英,沙润,李久生.普通地貌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

[2] 华红.城市住宅(区)居住环境系统[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7(6).

[3] 张春,张丽群.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健康化设计探讨-以成都市和祥苑为例[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4).

AnInvestigationintothePlanningandDesignoftheMountainousResidence——TakingtheCommunityofDuyuntianshunhuayuanasanExample

LIULiping

(Fujian ShengY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uzhou 350028)

The mountainous residence exists in the mountains with the special natur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This essay, taking the community of Duyuntianshunhuayuan as an example with relevant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ories,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mountainous residence and the overall design philosophy. Besides, it is an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mountainous residence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plan, road system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Mountainous residence; Mountainous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coexistence

刘莉平(1983.11- ),女,工程师。

E-mail:121506312@qq.com

2017-11-02

TU98

A

1004-6135(2017)12-0022-03

猜你喜欢
高差山地坡度
山地草甸
高差影响下的城镇燃气管道水力计算简化公式
框架结构梁板面钢筋叠合产生的高差问题探讨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关于公路超高渐变段合成坡度解析与应用
山地之旅
同时对向间接高差精密测量技术应用研究
山地之美——雨补鲁
基于图像处理的定位器坡度计算
地形高差较大的别墅区排水设计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