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墓园设计
——以长乐松鹤陵园规划设计为例

2017-12-14 06:37
福建建筑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佛道始祖长乐

林 枫

(闽江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0)

现代墓园设计
——以长乐松鹤陵园规划设计为例

林 枫

(闽江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0)

在“保护地球生态,共建绿色陵园”的方针指引下,现代墓园已经不仅仅为逝者提供一个优美的安息环境,同时还应为生者提供一个生态、绿色、可持续的缅怀空间。文章以长乐松鹤陵园为例,探讨如何在设计中着力营造具有独特人文气息的、公园化的、可以成为城市风景的现代墓园。

现代墓园;风景;文化;规划

0 引言

墓园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是家人安葬先人寄托思念的地方,自古以来它就蕴含着中华民族崇祖敬祖的文化基因,更维系着家族甚至民族的血脉情感,即使远游千里,也时刻惦念着要认祖归宗,即便客居他乡,最终的宿愿却是落叶归根。

从现代意义上说,墓园是一个承载历史与人文精神的地方。放眼世界,例如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俄罗斯新圣女公墓、法国的拉雪兹公墓等世界知名的墓园,不仅长眠着对国家发展进程中起过推动作用的名人,更是精美的艺术殿堂和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到此感受先哲的风范,聆听历史的声音,荡涤心灵的尘埃[1]。

从城市的规划建设角度看,墓园的集中埋葬是有效治理滥埋乱葬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行之有效的选择[2],同时,通过公墓规范的建设与管理,更能逐步引导传统殡葬观念的改变,有利于殡葬改革与移风易俗,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3]。

长乐松鹤陵园所在地长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但名人辈出,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数十万闯荡于海外的赤子,奔波于各地的生意人,无不印证着长乐人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而今“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正引领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藉此,松鹤陵园项目不应只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墓园,而应当带给世人的是:一个维系宗族、凝聚情感的精神家园;一个承载城市历史、弘扬人文精神的教育基地;一个体现城市文明发展水准的休闲公园。所以,本设计将之定位于“人文纪念公园”。

1 项目概况

松鹤陵园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80hm2,其中包括现有的松鹤陵园占地17hm2。项目交通便捷,毗邻省道203,规划中绕城高速经过鹤上镇,有利人流疏导,距福州68min车程,距连江67min车程。项目现状环境优美,山地资源丰富,有自然生态水系。基地内生态现状良好,绿树成阴,华盖亭亭,罗汉松、香樟、榕树等大型乔木掩映在云蒸霞蔚的雾气之中,神秘而令人向往。基地依托“凤山”山麓,最高海拔224.6m,最大高差207m,群山绵延,如万马奔腾之势,地理优势使其成为长乐众目仰望的焦点。因此项目区块具备作为城市大规模、集中性安葬墓园的基础条件,如图1所示。

图1 规划总平面图

2 设计目标

(1)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安葬需求,彻底解决滥埋乱葬问题。

(2)助力城市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促进城市殡葬文明。

(3)传承城市优秀文化与人文精神,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

(4)弘扬宗族文化,提升城市凝聚力。

3 设计原则

(1)生态景观墓园

打造一座城市的生态景观公园,为城市保留青山绿水,为先人提供优美的安息之地,成为殡葬改革的典范。

(2)文化艺术公园

打造一座文化艺术公园,让长乐丰富的文化和深厚的底蕴在宁静的鸟语花香中浓缩记忆、缅怀历史、沉淀情感。用艺术的景观语言、弘扬文化、激励长乐精神,打造长乐的文化名片。

(3)崇祖圣地

打造一个崇祖敬祖的圣地,让海外华侨得以落叶归根,成为海外侨胞寻根祭祖的殿堂。

(4)禅修净地

打造一个佛道文化的禅修净地,以清幽的环境让人得以在此感悟生命,休养身心。

4 规划结构分析

4.1 轴线结构:一园三轴

一园:集华侨文化、佛道文化、孝道文化为一体的松鹤人文纪念公园。

三轴:在轴线设计时大胆提出了冥想空间和隐喻主义的概念,以“始祖宗祠”为原点,空间轴线由此延伸,呈现“瞻仰之轴(祭祀线)-天地之轴(参与游览线)-文化之轴(景观线)”三线合一的布局。通过空间序列的变化,营造“三千载松鹤福地泽万民,八百年真元圣迹佑苍生”的人文纪念地气息。

文化之轴:以“叶落归根”为设计主题,在空间上联系“华侨文化公园-综合墓葬区-始祖宗祠”3个景观节点,通过景观序列的变化,打造一个崇祖敬祖的圣地,让海外华侨得以落叶归根的祖荫福地。

瞻仰之轴:设计上尝试着去探求纪念性景观新的表达方式,摒弃以往纪念碑式的设计模式,旨在打造“鹤舞松涛诉儒孝情怀”的场所感和存在感,这也是唯一一条直通始祖宗祠的景观大道。从代表小家的“中式庭院”到沿途镌刻时间与历史的“牌坊”,步步登高至最终的“始祖宗祠”,设计上用景观的方式来感怀时光、追思先人,完成从小家到大家的情感升华。

天地之轴:以真元观为起点,沿佛禅文化体验、山地观光功能展开,总体景观布局呈北斗七星状与始祖宗祠、真元观形成空间上的串联,发展天地之轴。希望创造出一种纪念性与功能性相结合的场所体验,使人们融入其中,感受到“林中澄怀慕钟鼓呈瑞,陌上香丘听梵音几许”的情境。

4.2 功能结构

一山:迎仙峰

两谷:乘鹤谷、松涛谷

一园:松鹤陵园

五景区:入口服务区;华侨文化公园区;综合墓葬区;孝道文化区;佛道文化区。

一山两谷:规划上因地制宜将其划分为“一山两谷”,依托基地北边的迎仙峰,铺叙崇祖寻根的孝道文化。坡之南面,藏风聚气,深谷和风,适宜观光、游览及文化艺术园的展现,以松涛谷为名。坡之北面,真元晨钟暮鼓悠响近千年,山谷百卉葳蕤常绿已百年,故喻以乘鹤谷之动势,寄予念念之禅机。

为了顺应一山两谷的自然格局,统摄全园的文化主旨,以峰顶的始祖宗祠为中心,将华侨之轴、孝道之轴、佛道之轴联系起来。

一园五景区:基于松鹤陵园现有景观资源和真元观的影响,规划将园区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子景区,以文化多元呼应季美的峰、幽谷、绿水、长天。集天地之灵,聚人杰之气。营造顺应山水的区域空间、个性特征和景观氛围,如图2所示。

图2 功能分区图

5 详细规划设计

5.1 入口景观区

从十字路口牌坊进入,蒹葭苍苍,半亩水塘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伴随沿路成行绿树,点点繁花,在十二生肖柱引领下,景渐深,情渐浓。

游客服务中心掩映在葱郁的丘陵之间。绿瓦石墙、欧式柱头、文化挡墙,温润着多少游子漂泊的心,这是根的牵引,是乡情的呼唤……自此酝酿的回归之情氤氲弥漫开来。

5.2 华侨文化公园区

于文化挡墙夹道前行,眼前豁然开朗。绿草茵茵,小路蜿蜒,迎仙峰为障,暖木翠坡。映入眼中的华侨文化博物馆依偎在巍巍群山中,矗立在粼粼清波上,与山顶的始祖宗祠,遥遥相望,如图3所示。距离隔不断同宗同祖血脉溶于水的深情,时间也丈量不出叶落归根的旅程。唯有此心一路向阳、向着故乡。浓荫之中的名人文化园、雕塑园等拥簇左右,彰显着故乡的魅力。

图3 始祖宗祠效果图

设计做到尊重场地特征,注意生态自然保护,依山就势开挖水体、引水造渠、营造景观、层台累榭。通过空间具体形态的推敲,结合植物造景、名人文化雕塑等景观小品,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5.3 综合墓葬区

5.4 孝道文化区

该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景观有机结合,并集中体现“孝道文化”这一核心主题。作为唯一一条直通始祖宗祠的景观大道,规划上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轴线终点设置始祖宗祠,将各景观轴线的视觉焦点汇聚于此,实现“三线合一”的空间聚合力。文化上,宗祠的位置亦是儒家文化中正统地位的象征。景观上围绕“孝道文化”构筑二十四孝景观柱与文化小品,配以每年一次的祭祖大典,在逐级拾级而上的朝拜中,酝酿情感;在步步向上登临的风光中,体悟初心;在巅峰的俯瞰下,始知祖地的安详和崇敬。

5.5 佛道文化区

利用真元观的佛道文化氛围和内涵,围绕其规划景观配套服务设施,保留原始生态林,低处蓄水,扩展场地佛道禅修林间澄怀、山地游览、观光等多层次功能。整个区域划分为“步虚” “声韵” “清江” “逸渺”4个精神空间。“步虚”主要是入口处景观的设计空间。“声韵”是林间澄怀、暮鼓晨钟的游览体会空间,如图4所示。“清江”是水景主题区域。“逸渺”则是关于禅修的展示体验区。其分别通过不同的园林形式诠释了佛道文化,旨在为现代人找回一个心灵回归的精神空间。

图4 梵音阁效果图

6 结语

松鹤陵园项目位于长乐市区中部,规划关乎城市总体建设水准。设计中突破传统思维,引进先进理念,将文化内涵作为整体设计的灵魂,完美地规划陵园建设,打造一座现代的生态景观墓园。竭力将松鹤陵园建设成一个思亲念亲的精神家园,一座崇祖爱乡的朝圣祖地,一处瞻仰先贤的观光公园,一个人文精神的教育基地和一张城市文化之根的记忆名片,一道城市边缘的风景。

[1] 田旭.墓园景观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2] 黄文珊.新天堂乐园——论城市景观墓园之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5,21(11):22-26.

[3] 周鸿.绿漫生态墓园:生态墓园与景观设计随笔[J].城市环境设计,2007(3):111-113.

Moderncemeterydesign——ChangleSonghecemeteryplanninganddesignasanexample

LINFeng

(MinJian University,Fuzhou 350100)

With the guidance of "Protect the earth, build a green cemetery" policy, modern cemetery shall not only provide a beautiful afterlife environment for the deceased, but also it shall provide an ecological, green and sustainable space for people to reminisce. By taking Pine and Crane Cemete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how to create a modern cemetery with unique humanism atmosphere, and which is park-like and can become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Modern cemetery; Landscape;Culture;Plan

林枫(1975.11- ),高级工程师。

E-mail:274918616@qq.com

2017-11-21

TU986.4

A

1004-6135(2017)12-0054-04

人文纪念园的概念,利用不同的宗教文化及景观表现形式来规划不同的风格墓区,使得墓区景观化、葬法多样化。其次,引入“缓冲空间”,在每个墓区地块之间穿插公共休闲、活动绿地,避免大面积的墓区违和感,有利于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整体融合。营造出一种景观优美,让先人安息于青山绿水间的墓区景观,消除了传统意义上墓区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

猜你喜欢
佛道始祖长乐
窦圌山绝顶飞渡表演(外一首)
『万工始祖』鲁班
华夏始祖
长乐姑娘陈佼怡 新晋欧洲华姐冠军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南岳名胜楹联的内容研究
Chinese Idioms
大宋小神探 夜黑黑,敲窗声
后稷教稼
《始祖》心魂在 光焰万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