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培养选拔干部要坚持事业为上?

2017-12-14 14:49
共产党员·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干部基层人才

十九大报告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中,明确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事业为上”。这是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重要讲话后,在党的政治报告中继续加以强调,可见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坚持事业为上是选人用人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党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干部健康成长和充分调动大多数干部积极性的基本要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很好坚持。现实中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地方和单位对此意识不够强、认识不够深、自觉性不够高,在是以事业发展、工作需要为上还是以安排干部为先这一问题上,一直模棱两可,有时甚至陷入了为选干部而选干部、为培养干部而培养干部的误区,忽视了地方发展、老百姓利益和工作需要,造成很不好的影响。选拔任用干部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强化事业为上意识,始终抱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工作需要第一,把事业发展、工作需要、岗位要求与合理培养选拔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充分调动大多数干部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依岗选人、以事择人、优中选适,让干部在推进事业发展中经受锻炼、健康成长,使事业在优秀干部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兴旺发达。

牢固树立“以事择人、优中选适”的理念。考察识别干部不能仅仅从外在条件分析,要注重从工作经历简与复、工作岗位难与易、工作成效优与劣分析中发现干部、评价干部,从“更合适、更胜任”角度去把握干部、选拔干部。任何形式、任何对象的选拔任用,着眼点都应聚焦在岗位需要上,从符合条件的对象中看谁更优秀、从优秀对象中看谁更合适。着重选拔那些条件优势能很好转化为实践优势的干部,各个岗位都干得很有成效、各方面评价反映很好的干部。只有这样,优秀干部才会大量涌现,党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用人传统。“老中青”相结合是我们党在多年选人用人中积累的一条成功经验。但在一段时间里,有的地方和单位在年龄上搞层层递减,在标准把握上重才轻德,只看唱功、不看做功,或多或少选拔了一些重自我设计、重拉拉扯扯找门子的年轻干部。近几年反“四风”反腐败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是需要认真总结教训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要着眼于整个干部队伍,综合考虑党的事业发展和调动干部积极性两个方面。在选好用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认真用好其他年龄段的干部,决不能让大多数人迁就一小部分人,让少数人有前途而多数人没奔头。要下决心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对那些尽职尽责、踏实干事、精力充沛、经验丰富、年龄稍大一点的干部,对那些因用人风气不正和某种客观因素影响迟迟没有得到重用的优秀干部,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该使用的要继续使用,该提拔的要大力提拔。

大胆选拔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党的事业是靠这样的干部支撑起来的。由于多方面因素,目前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不作为”的问题,少数干部存在“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心态,而实现党的既定目标,需要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解决干部队伍中“不作为”问题需要多方面努力,综合施策,但核心是要树立事业为上的用人理念,大胆选拔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对他们在改革创新中出现某些失误时,在帮助总结教训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继续大胆前行。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严格执行“渎职要问责,不作为也要问责”的要求,兑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确保“事业為上”落地生根。

如何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也是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最急需、最紧缺的资源。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人才流动的重要方向,强调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人才队伍突出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当前,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瓶颈约束日益凸显,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这种情况在艰苦边远地区尤为明显,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越发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通过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事关全局、影响长远。为此需要加强统筹谋划,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提升人才待遇和发展空间为核心,健全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保障措施。大幅度提高工资待遇,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机制,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政策惠及基层,让基层洒满阳光、充满希望。研究实行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数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特殊支持政策,实现这些地区干部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省会城市同职级干部职工。进一步完善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完善正常增长机制。改革完善职称政策,建立体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工作实际和特点的评价标准。进一步降低艰苦边远地区县乡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招录门槛,研究制定符合艰苦边远地区实际的提前退休政策,等等。

二是以实施人才项目为载体,加大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支持倾斜力度。要探索在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人才计划中设立艰苦边远地区专岗,定向用于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并适当放宽申报条件,降低评审标准。进一步加大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力度。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县乡工作提前转正定级并高定工资的政策。

三是以健全人才干事创业支持服务机制为重点,帮扶艰苦边远地区采取更加灵活多样方式引才用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促进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为他们在艰苦边远地区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进一步加大艰苦边远地区企业减免税政策优惠力度,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许可费收益权证券化、专利保险等金融服务机制,为引进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健全东西部地区人才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为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四是以激活本土人才为根本,健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突出艰苦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大力培养这些地方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继续实施免费师范生项目、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扩大在艰苦边远地区招生规模。鼓励艰苦边远地区与院校合作,探索“高考定向招生、在校定向培养、回乡定向就业”方式。加强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层人才资源开发。

猜你喜欢
干部基层人才
人才云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