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司机”看大众媒介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2017-12-15 10:45赵一
唐山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女司机私家车驾驶者

赵一 一

从“女司机”看大众媒介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赵一 一

在现如今男女平等的大环境下,大众传媒有时在传播消息时仍存在性别差异对待的现象,本文针对“女司机”一词研究大众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为何存在着女性话语权缺失,进而对女性性别偏见的现象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探究如何促使性别平等观念广泛传播,如何促进女性群体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减少公众对女性的性别偏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大众传媒中女性司机的形象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步上升,私家车的拥有量大大增加。但是,紧跟其后的则是各类交通事故及一些社会性的问题的发生。“女司机”就作为其中最突出的新名词之一出现在大众眼前。近年来,女性私家车驾驶者因为极端的事故案例被推上了舆论的尖刀。女性驾驶者在出现交通事故时性别总会被重点标注出来。于是,私家车驾驶者就开始分成了这样两类——司机或者女司机。也就是说私家车驾驶者出现交通事故而被报道出来时,如果驾驶者是男性,媒介报道时则会忽视男性的性别因素统称司机某某从而弱化男性交通事故新闻的轰动效应。但若驾驶者是女性,媒介则会强调女性的性别因素必定出现“女司机”一词,用这种特定的词语作为符号强化女性交通事故新闻的轰动效应,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舆论。

正因为大众媒体这样简单粗暴得出结论的报道方式,女性驾驶者们的形象被妖魔化和丑化,逐步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报道和评论不断出现和被渲染,女司机一词也一度变成了“马路杀手”“驾驶白痴”的代名词。

二、司机和女司机为何形象不对等?

(一)传统文化对女性认知上的固定模式化

在传统观念中女性是依附于家庭存在的,是男性的陪衬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不具有身为独立人的人格。这些守旧的文化即使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但女性奉献、安静、隐形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一旦女性想要进入到在传统观念中以男性为主导的活动区域时,就会使大众产生一种不协调感,容易使大众排斥。汽车象征着驾驭、自由和速度。这种特征在传统认知中更偏向于男性化,与女性柔和、封闭和被约束的特征不相符合,所以当女性尝试驾驶车辆时,会导致男性的怀疑和轻视。

再者,社会对女性有一种固定的成见,如女性容易情绪化,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心胸较为狭隘等,这些成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大众对职业女性或从事技术性活动的女性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显而易见的,驾驶着车辆在车马骈阗的公路上飞速行驶需要很熟练的技术和高超的判断能力。女性常常被认为没有这种才能,所以才会被贴上各色各样的负面标签。

(二)媒介对女性司机负面印象的强化

许多媒体为吸引眼球,为了迎合消费主义倾向从而增加报道的阅读量和舆论力,总会把题目编写得引人注目。大众传媒在报道中为了满足信息受众(老旧观念)内心中显露或不显露的男权主义,引导人们忽视掉个体差异而以一概全,以一个区别于“男”的“女”字概括了所有女性私家车驾驶者,将她们和个别技术短缺,经验偏少或者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归纳在一起进行批评议论,以凸显男性开车技术的高端,这显然是不客观的。

三、调查数据分析

因为接受了大众媒体的恶劣引导,“女司机”逐步成了大众所厌恶或嘲弄的群体。那么,女性司机群体相对于男性司机群体是否真的是事故高发群体呢?我们来看一组湖南省湘潭市交通事故的数据:

湘潭交通事故统计表

事实上至2014年6月底湖南湘潭市共有51多万名司机,根据数据显示男性司机总数比例为78%约为40万人,女性总数比例为22%约为11万人。但是在重大交通事故中,男性出现死亡性交通事故的比例占到了93%,而女性在死亡性交通事故中只占到了7%。换言之,在重大的交通事故中,女司机的性别比例远远低于男性司机。也就是说在行车驾驶中,男性司机比女性司机更容易出现死伤性交通事故。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男性与女性司机在急转弯、急刹车、急加速减速上次数的比例。

如下表可知,女性应急能力和对环境的观察力不如男性,导致了急减速、急刹车的次数多于男性。但是,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更加谨慎小心,急加速、急转弯次数较少。换言之,虽然女性司机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有可能应对不及时,但是她们更加细心更加遵守交通规则。男性司机在开车时比女性司机更加粗心和急躁,所以在重大交通事故中男性出现事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也就是说女司机并不是大众想象的那样不靠谱,更加不是“马路杀手”的全权代表。

男性与女性应急次数比例表

四、如何创造多元平等的传媒环境

(一)遵循大众传媒传播的平衡性和客观性原则

在大众传媒进行新闻报道时,要遵循真实性、客观性和导向性的原则。只有把握住真实准确且有尺度的新闻报道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报道。以“女司机”为例,就许多报道者而言,他们在了解新闻事件之前,基本上已经在心里有了对“女司机”先入为主的形象和理解,这样就会使报道有了新闻人主观的情绪,单单强调女司机的存在性。新闻报道的目的在于传递真实的信息,不应为了博人眼球而将报道对象异化。为了使报道更加有说服力,更加有价值,新闻从业者应抓住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将事件客观地完整表述,进而能规避媒体对女性报道的标签化。

(二)加强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

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在传统落后思想的影响下,文化观念的变革往往会表现出滞后性,这就要求教育要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我们也不应该用性别的框架来绑架孩子。孩子们的一切发展应该取决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他们的梦想而不应该被成人刻板的眼光所束缚。应该使学生们将性别平等的观念通过日常生活进行内化,使概念性和理论性的东西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女性自我意识的唤醒

对于女性本身来说,尊重自己的性别也十分重要。女性应该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独立而具有平等权利的自然个体,不需要依附任何人而存在,女性可以在法律的维护下,变成任何符合法律要求的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被指责批评。女性应坚定立场,也要懂得维护自己的固有利益。女性不再仅仅具有生育和奉献的价值,女性也不再是男权社会的消费品,而是可以要求社会给予自己跟男性同样的待遇。虽然女性不需要女权带来的地位感,但也不承认男权的绝对地位。性别平等终究要取代性别压迫成为新时代前进的动力。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710130

猜你喜欢
女司机私家车驾驶者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图说
发明电波感应器防止开车瞌睡
私家车将逐渐消失
温馨提醒
美国最差司机在哪里
女司机到底靠不靠谱?
就剩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