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东:梦想直抵苍穹

2017-12-15 22:31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钢索南仁东天眼

南仁东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2017年9月25日,“中国天眼”——这座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一周年,而10天前,它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72岁的南仁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天眼”,是他留给祖国的骄傲。

1994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有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应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坐不住了,他一把推开同事的房门:我们也建一个吧!而那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不到30米。

动了这个念头,南仁东就再也没有停下来。10余年时间里,他走遍贵州上百个窝凼,只为选出一个理想台址。他把目标锁定在了贵州天然的喀斯特地形。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不少地方连路都没有,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遇到陡峭大山时,大家劝他在山下等,他却坚持:“我和你们一起上去,看看实际情况。”七八十度的陡坡,人就像挂在山腰间,要是抓不住石头和树枝,一不留神就摔下去了,可南仁东的眼睛里充满兴奋,像发现了新大陆,他知道,希望就在这看似没路的路途中。

台址好不容易定了,却又遭遇了一场近乎灾难性的技术风险。当时购买的十余根钢索进行组网结构疲劳试验时,没有一例能满足FAST的使用要求。台址已开始动工,工程建设迫在眉睫,可钢索结构定不下来,工程就无法继续进行。为此,南仁东带领技术人员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两年时间里,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最终,南仁东和研发团队研制出满足要求的钢索结构。

从2007年立项到2016年落成启用,他跑遍工程现场的每个角落,即便被确诊为肺癌,还继续带病参加工程例会……“天眼项目”就像为他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天眼”项目。工程建设之初,由于经费紧缺,他要坐近50个小时的火车来往于北京和贵州之间。他不再有时间打牌、唱歌,没事找他“唠嗑”的人,片刻就会被打发走。在审核危岩和崩塌体治理、支护方案时,不懂岩土工程的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对方案中的每一张图纸都仔细审核、反复计算。即使到了70岁,他还在往工地上跑。“天眼”现场有6个支撑铁塔,每建好1个,南仁东总会第一个爬上去查验。几十米高的圈梁建好了,他也要第一个走上去看看,在圈梁上奔跑时,他开心得像个孩子。

FAST的创新技术得到了各方认可,可南仁东获得的个人荣誉却不多。他的低调谦逊与淡泊名利令人动容。在他看来,“天眼”建设不是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来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令他倍感欣慰的是,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终于在贵州告成,成为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而此时的他,却已时日不多。

南仁東病逝后,家人转达了他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天眼”,是他留给祖国的骄傲。还有几句诗,写给他自己,以及这个世界: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

召唤我们踏过平庸,

进入它无垠的广袤。

热议锐评: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天眼”,看似一口“大锅”,却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堪称大国重器。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不仅是研究天文学的利器,还将叩问人类、自然和宇宙亘古之谜。24载,8000多个日夜,南仁东心无旁骛,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他的离去,连星空似乎也为之黯淡。而他,已经进入那广袤的无垠宇宙,走向梦想中的星辰大海。

素材运用:梦想与坚守;大国重器;探索宇宙;不屈不挠;中国脊梁;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资料来源:凤凰网、新浪网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索南仁东天眼
推荐/《中国天眼∶南仁东传》
命运在你自己的手中
天眼·数据·未来
仰望苍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九龙皇帝
了不起的天眼
走钢索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天眼”之父南仁东
大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