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入文来,自是别样洞天开

2017-12-15 19:29李勇军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名句辛弃疾樱花

李勇军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璀璨夺目的诗词。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名句及其作者,也是我们写作极其丰富的素材。对这些素材巧妙地加以运用,不仅能很好地增加我们写作构思的新颖性,而且也能很好地丰富我们文章的语言,增加写作的底蕴,让文章文采飞扬。

具体说来,诗词名句在写作中有以下四种常见的运用方法。

一、直接引用

即直接引用相关的诗词名句。

诗词名句可直接用作文章的题目,如:《花落知多少》《难报三春晖》《众里寻他千百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文题分别引用了唐朝孟浩然《春晓》、唐朝孟郊《游子吟》、宋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和《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诗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统摄全文,新颖夺目。

诗词名句还可直接用作文中的小标题,比如中考佳作《一棵小树》中,有这样的三个小标题:“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分别引用了来自唐朝诗人于良史《春山夜月》、《诗经·周南·桃夭》、宋朝诗人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很好地增加了文章的诗意,吸人眼目。

诗词名句还可以直接引用到文中:

【运用片段1】

可能,追梦的路上会有山重水复的困惑;可能,漫漫的征途中会布满一触即发的陷阱;但我们无须沮丧,因为我们心存希望。古人常说:人生不如意者常十八九。对此,我们勿庸置疑,然而,我们为什么不在意剩下的“一二”呢?有了这点滴不断进步,我们就会不断地成长,最终铸成钢铁般的身躯和意志。面对困惑,我们有着战胜自己的勇气;面对陷阱,我们有着睿智清醒的思想。勇者无惧,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一定要用自己内心的力量燃起人生的辉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才是我们前行的口号,这才是我们体验青春、享受青春的风采华章。

【教师点评】

在这个片段中,直接引用了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诗句本身的意思是说: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进而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精神。用到这个片段中,借此表达我们面对人生的自信,非常恰当,也非常形象、生动。

【运用片段2】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每每看见这道旁酷似樱花的花,我就有了立即飞去日本的冲动,它总在不经意间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我总是站在阳台上,倚在栏杆边,身旁是高大的一年四季一成不变的古板常青树,莫名想象着日本街道上四月天里樱花花瓣漫天飞舞,弥漫着整个天空。眯着眼,这感觉有些似曾相识,仿佛身临其境,呼吸的,全是樱花。

【教師点评】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一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长相思》,本意是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发愁的意思。用在这个片段中,很是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自己面对樱花的心理:为看樱花而愁,进而突出了自己对于樱花的喜爱之情。

二、组合引用

顾名思义,所谓“组合引用”,是引用诗词名句时,不再是一句,而是两句、三句、甚至是多句。

【运用片段1】

乘着“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清风,刹那间,我来到了浓墨重彩的唐朝。我随谪仙人一起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一起领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山光水色;我随杜子美一起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伟大抱负,一起体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痛彻心扉;我随李商隐一起经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相思衷肠,一起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忠贞不渝。渐渐地,我沉醉在李太白的浪漫豪迈、杜子美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绵长情深里……

【教师点评】

这个片段,引用的诗词名句多达七处,分别引用了唐朝诗人李白的《上李邕》《行路难》《渡荆门送别》,杜甫的《望岳》《春望》,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排比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抒写了沉醉于李白、杜甫、李商隐的唐诗世界的心得,读来让人热血澎湃。

【运用片段2】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手执一支毛笔,我来到了恬淡素雅的宋词世界。我随易安居士一起立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凌云壮志,随她感受“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满腔愁绪;我同稼轩一起驰骋在“马作的卢飞快”的古战场,同他追忆“梦回吹角连营”的惆怅往昔;我和秦少游一起欣赏“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的逸飞壮思,一起伤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柔和婉丽。后来啊,我沉醉于范文正公的忧乐思想,我沉迷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

我沉醉在这墨花绽放的字里行间,感受文豪字墨的诗意纵横,感受宋词的美,豪迈而不失婉约,恬淡而不失芬芳……

【教师点评】

这个片段,引用诗词名句也是多达七处,分别引用了宋朝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夏日绝句》《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秦观《念奴娇·过小孤山》《鹊桥仙·纤云弄巧》,形成排比,以富有气势的语言铺陈抒发了沉醉于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的宋词世界的情怀,给人美的享受。

三、展开描述

诗词名句是诗人写的。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合理化的想象,将诗人写作诗词的背景、写作诗词的具体情景等展开描述,从而突出我们所要表现的主旨。

【运用片段1】

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我愿走访他人生中历经的一个个站点,回望他留下的那一道道令人兴叹的风景。

犹记彼时,正值丙辰中秋之夜,一轮明月高悬,苏轼与众人大啖酒肉,欢饮达旦。清澈的月光下,他的眉梢却隐藏着淡淡的忧伤。月转朱阁,席终人散,他本欲回屋就寝,行至院中,却突然停步。他突然意识到,今夜,本应是与家人团聚之日,月光竟格外清冷,而自己,是那样孤独。怅然转身入户,低倚窗前,想到远在齐州的弟弟,想到天下离人,他再也无法入眠。于是,铺纸磨墨,纵笔挥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不能相见,便以明月寄相思。于是,千年的中秋月景,一腔手足之思,千古的美好祝愿,不仅渗入笔画之间,更浸入每一个人的心中。endprint

【教师点评】

在这个片段里,作者采用了合理化的想象和联想,将诗人苏轼写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景描述得细致入微,“再现”了当时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进而突出自己对于苏轼的钦佩与赞颂之情。

【运用片段2】

闲居的日子,是诗酒的日子。雪后初晴,好友陈亮来访,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端起了酒杯。酩酊大醉的辛弃疾百感交集,面对好友不仅吟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豪放语,词作一路大刀阔斧,使人心潮澎湃。待到“可怜白发生”,一切又无影无踪,归于幻觉。

这也是一段了不起的岁月,辛弃疾站在中国词史的巅峰之上而不自知,此时的他,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

【教师点评】

这个片段,运用合理化的想象,非常形象地演绎了辛弃疾书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情景,进而写出了诗人在闲居的日子里,“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令人感慨万千。

四、巧妙化用

所谓“化用”,就是将诗词名句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化用看似信手拈来,可往往却是深思熟虑,即是语言的创新,也是思想的提升。

【运用片段1】

除了作业大突击让人有狼吞虎咽的兴奋外,准备新衣服也是一大乐趣。记得有次开学前在杂志上看到一件鹅黄色的裙裤,死缠烂打拽着妈妈寻遍商场,未果,悻悻而归。所幸妈妈扯了同样颜色的布料,然后拿着那本杂志去找裁缝。取时裁缝伯伯委屈了:这是我半辈子接的最难的活了,没有图样,差点交不了工!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开学穿着它,女王般地接受伙伴们羡慕的小眼神。等到初二开学了,又增加了一个小乐趣,那就是准备一个带锁的日记本,以便课间时少年聊发老夫愁。

【教师点评】

此段最后一句“少年聊发老夫愁”化用了宋朝诗人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进而清晰地交代了自己准备带锁的日记本的目的及原因。

【运用片段2】

开学了。嗯,各种不适。毕竟早已深陷假期那疏懶散逸的状态里,想要无缝切换到校园模式,估计还得好些日子来过渡。往往开学前一周,情绪就莫名低落,离愁别绪,涌上心头。那种感觉就像秋雨淅沥时反复发作的腹疼,隐隐不知处,绵绵无尽期。

【教师点评】

“隐隐不知处”化用了唐朝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中的“云深不知处”;“绵绵无尽期”化用了唐朝诗人白居易《长恨歌》“绵绵无绝期”。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化用,形象而鲜明地写出自己开学前那种低落、惆怅的心绪。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句辛弃疾樱花
封底:·英诗名句·花儿
赏樱花
《中庸》名句节选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辛弃疾作词限酒
一抹樱花粉
中华名句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高考英语名句展播及专项训练
辛弃疾:做不成英雄,只好当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