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导向法在中职教学中的运用

2017-12-15 11:08孟春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32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中职教学运用

孟春梅

摘要:对中职教学而言,问题导向法是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文首先对问题导向法进行了概述,然后提出了使用该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并以一节上机实训课为例,简单介绍了它的使用过程,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向;中职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2-0144-02

“学会、够用”是中职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于中职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近年来中职学校遵循这一原则,探讨和推行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融入了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必须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1 问题导向法简介

问题导向法是一种基于现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于1969 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 首创,已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法不同,问题导向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导演,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准备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达到学习目标。

2 问题导向法与中职教学

2.1 中职学生分析

我们对中职生有一种偏见,认为他们就是学习程度差、不良习惯多、不喜欢学习、上课爱捣乱的二流学生。其实不然,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我们会发现他们有很多闪光点:一是头脑灵活,善于思考问题;二是兴趣爱好广泛,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三是喜欢“抱团”,团队协作意识强;四是渴望获得尊重、肯定和赞扬,容易激发学习动机;五是对未来充满向往,希望找到理想工作。

2.2 问题导向法分析

问题导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目的在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教学内容,其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设计问题

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尤其要把授课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学专业和教学目标设计为一个或多个学生感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能够顺利解决的问题。另外,问题设计要注意难度的递增和知识的连贯,能使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个解决,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为提高学生后续内容的学习动机打下基础。

在设计问题阶段,教师必须为学生充分准备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资料。在信息化教学的今天,教师最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微信、微博、QQ、电子邮件、蓝墨云班课等网络软件将相关资料提前发布,以便学生课余时间提前浏览预习,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准备。

2) 分析问题

由于中职学生生活阅历浅,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抛出问题后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向学生阐明提出问题的背景,解决问题的指导意见或能采取的方法,问题解决后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对将来的职业有什么样的帮助。当然,也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特点“故弄玄虚”,吊吊学生“口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解决问题

这是实施问题导向法最关键的环节,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因此采取什么方式去解决问题要由学生决定,最好能让学生个体自主探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具体而言,就是部分学生认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就能解决问题时,让其自行解决;部分学生认为需要小组合作,就让其自行组成合作团队。对教师而言,仍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放权给学生,但绝不是放任,教师要巡回指导,实时控制节奏,并给予学生个体或团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探究,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大家都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都是教师直接把班级学生根据座位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任命一个小组长(发言人),形式主义大于实质。个人认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其自由结合分组,虽然课堂看起来乱一些,但只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大家的目标一致起来,效果必然会更好。因此,使用问题导向法一定要给学生充分适度的自由,不能过于干涉。

4) 总结问题

教学内容的学时是有要求的,学生学习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不可能等全部学生都把问题解决掉,教师才总结。当问题已解决的学生达到半数以上时,教师就需要进行总结了。此时,可让1-2名问题已解决的学生发言,阐明思路,总结收获,教师要认真聆听,加以补充,并给予适度表扬(学生是有心理预期和逆反心理的,因此表扬千万不能过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2.3 问题导向法与中职教学

在实施问题导向法进行中职教学时,要把握好三个“导”:一是问题的“导”,导兴趣,导动机;二是学情的“导”,导知识、导能力;三是教师的“导”,导方向,导进程。其中,教师的“导”是关键,是决定因素。教师首先要深入分析学生特点、学情、專业特点和课程性质,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编排整理和深加工,设计出涵盖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问题;然后要主导学生学习探究的方向和进程,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的最终目的。

3 问题导向法的运用

下面以在Photoshop教学中制作一版2寸证件照为例(该课为上机实训课)来介绍问题导向法的具体运用。

3.1 教学准备

1)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图片导入、画布设置、图片尺寸设置、裁剪工具的使用等知识已经掌握,因此,本例的重点是设置画布大小,难点是定义图案,设计问题必须围绕重点进行。

2) 素材准备

本例中需要准备一张照片,告诉学生单张2寸照的尺寸和5寸相纸的尺寸,这些素材最好提前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提前预习,并在上机实训时发至学生电脑中。endprint

3) 设计问题

根据本例的重点、难点,可设计一个问题:怎样制作一版2寸证件照?但为了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其操作方法,按照由简到难的设计思路,可将其细化为四个问题:①如何裁剪单幅2寸照?②画布设置多大尺寸比较合适?③如何定义图案?④如何填充图案?

3.2 教学过程

1) 分析问题

教师首先要对整版二寸照的组成进行分析(也可采用提问法由学生回答),强调画布大小设置时需要上、下、左、右各留出5个像素(可提问为什么?并解答),然后提出本例中需要使用的[定义图案]和[填充]两个新命令。

2) 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逐个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独立思考或自由结合分组讨论,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根据学生学习进度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提示。

3) 问题总结

在此阶段,教师让学生自愿演示问题的解决办法,因为是4个问题,所以最好找4名学生。为了强化巩固该例的操作步骤,最后再让1名学生完整操作一次。学生操作时,教师要适时强调重难点,操作完成后,要恰到好处地对其进行评价。

4) 巩固提高

为使全体学生牢记本例的操作步骤,并能熟练操作,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可让全体学生练习一遍,同时布置一个与所用命令相关的实例。

3.3 教学反思

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准备、问题设计、教学过程、学生表现等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掌握全部学生的学情,为下一次的教学积累经验。

4 结束语

问题导向教学法对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能培养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教师全面掌握学情的一個很好平台。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运用此法并不是每一门课、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长期运用此法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结合学情、课程和教学内容,在众多教学法中合理选择,力争使每一节课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教师教育课程问题导向式教学(PBL)模式建构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2] 刘美珍.浅谈问题导向学习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2).

[3] 李广华.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课堂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

[4] 周璐,吴丽,徐剑侠.PBL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中职教学运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