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军地共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2017-12-18 00:57余昊东,张霞,杨宝才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双拥驻军临沧

谋划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

开展警地联创联建

落实国防教育

云南省临沧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做好双拥工作的指示精神,将双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军地领导的重要目标责任,紧贴边疆民族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前沿阵地等特点,在巩固、发展、提高上做文章,在抓基层、抓落实上下功夫,巩固和发展党政军警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深情,共同构筑维护边境稳定的钢铁长城,2007年、2012年、2016年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撒向军营都是爱。中共临沧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举全市之力协助部队完成教育训练、战备执勤、科研试验等任务,主动为部队解难帮困,积极在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倾斜,把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的深情厚谊、浓情关爱撒向绿色军营。先后筹资4200余万元,用于驻军部队基础设施建设,为驻军部队配发工作用车10余辆,建图书室20余个,捐赠各类图书6万余册,修建完善训练场10余个,建蔬菜大棚20余个;划拨1200余亩土地用于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保障;组织300余个拥军慰问团慰问驻军部队500余场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200余件,发放慰问金700余万元。

拥军优属见真情。临沧市委、市政府以“军民无矛盾、军地无扯皮、军嫂无下岗”为目标,开展双拥在基层关爱功臣活动为抓手,修订完善《拥军优属办法》《退役士兵接收安置管理实施细则》《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文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培训、就业安置、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就业安置等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四年来,全市共完成复、退、转军人教育培训1000余人,兑现自谋职业退役士兵补助金3000余万元,解决军属就业120余名,优先安排军人子女入托入学160余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连续12年单项考核位于全省前列,先后被《解放军报》《云南国防》等多家媒体誉为拥军优属的“临沧样本”。

赤诚丹心献边疆。驻临军警部队官兵着力提升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能力,加强边疆国防现代化建设,按照“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要求,在边境维稳处突中,构建“党政军警民、市县乡村组、师团营连排、团营连排班”四个“五位一体”联合管边控边机制,形成了统一指挥、合力应对、情况联处、行动便捷的战斗力,实现了边疆“民心稳定、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财产损失和有效实施管边控边”的良好局面。加强军地双方共建互访活动,在边境近百个行政村(社区)推行军官兼任村官制度,共组建双拥对子286个、“青年民兵之家”245个,充分发挥驻临军警部队官兵在保家卫国、艰难险重工作中钢铁长城作用。

军民融合建小康。军爱民来民拥军,实施《驻临军警部队拥政爱民“四联”行动方案》,建立县(区)连挂钩帮扶机制,促进驻军官兵大力支持驻地经济建设,主动参建“青山绿水”“佤山幸福”等重点工程,投入170余万元援建“八一”爱民学校,建立“1+1”“2+1”助学对子,帮助贫困学生圆了上学梦。广泛开展挂钩一点、扶助一村、美化一校、帮扶一户等为内容的“十个一”活动,帮助驻地村寨兴建文化活动场所20余个,发放图书3000余册,帮扶建立水产养殖、特色农林业等民兵致富示范点50余个,带动周边2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军地携手组建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医疗巡诊等小分队,适时深入边境村寨开展爱民为民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军嫂联谊会”“相约边关·真爱同行”“学跳民族舞、学唱民族歌、学习民族语言”等系列军民融合双拥活动,极大地增进了军地交流,提高了边境群众的幸福指数,谱写了军民共建小康的新篇章。

捐资助学

扶贫济困

军爱民民拥军

猜你喜欢
双拥驻军临沧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做好“双拥”工作 增进鱼水深情
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三个建设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
香港驻军的历史渊源
『双拥』运动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