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忧伤

2017-12-18 10:34围子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17年12期
关键词:巴比伦雪雕高架桥

围子

我问巴比伦,为什么喜欢用那样一幅少年骑着摩托车的图片当头像。

他想了想,说把双脚放在车座上,微笑着回头的样子,很像一个人十七岁想去远方打拼的模样。

很可惜,十七岁的时候,我们每天把自己埋在一周才会换洗一次的校服里,捧着厚厚的报考书,一千道一千道地刷着题,根本没什么機会想远方。

最远的远方,就在报考书里吧?

北大秋日的天空,吉大冬天的雪雕,厦大6月的凤凰花,武大春末的落樱。

每个人小心翼翼地守着自己的梦想,用青春的心血交换。

大家都说,这是个值得的交易。

老师和学姐们带来外面的世界,她们说社会从走出校门的一刻摊开在眼前,而那张学历就是走进一扇门的通行证。

那些我们疯狂粉着挂在墙上的人,在北京的三里屯走几步就撞见一个;那些出名的作家,都在重点大学里,作为一个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在上课。

那些五百强,从来没有在二本学校开过招聘会;大千世界推不开的社会资源从不属于任何一个无名小卒。

十七岁的时候,我们一边向往,一边恐惧;一边被胁迫,一边告诉自己要积极。

巴比伦说他在十七岁报考的前几天,忽然想不明白上大学的意义。

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如果人人都有学历,学历意味着什么?如果三十几岁毕了业才能开始真正的人生,那三十几岁前为什么而活?

万一呢?

万一寿命不长,回头看,过往千疮百孔;往后想,明天渺渺茫茫。

那一生的意义,在哪里呢?

意义这样的哲学命题,是苏格拉底、黑格尔那样的哲学家想了一生都没有想明白的事情。

我们终其一生做的哪一件事情,想到底,是有意义的呢?

吃饭、睡觉、买外套、学游泳。

动心、看海、吃冰激凌、等日落。

无论庸俗还是浪漫,都没有一个公式告诉你,怎样的函数法则是有意义的。

而少时的我们,为什么一定在那一个时刻,去追寻那个确定的意义才是需要考虑的。

比如高考前,比如压力大,比如不尽如人意,比如被胁迫。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想的都是一夜看尽长安花。

有挫折、有恐惧、有不满、有无能为力,才会特别在意人生的意义。

思维就像高架桥,四通八达、错落有致、构造完善,绕在上面,转多少年都觉得顺畅又圆满。

只是,你想去一个地方,唯一的路,是找对高架桥的下桥口。

你那么忧伤,是在害怕什么呢?

猜你喜欢
巴比伦雪雕高架桥
巴比伦餐厅酒吧
巴比伦传奇
福州高架桥上的“红色飘带”
拆除高速路
拆除高速路
科尔德威与巴比伦城的考古发掘
巴比伦人
雪雕——冬天的无数种可能
印高架桥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