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语言风格浅析

2017-12-18 16:57闫春娥
魅力中国 2017年47期
关键词:形容讲话比喻

习近平讲话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和语言魅力,与民互动,他言谈举止和蔼可亲,让人如沐春风;面对不正之风,他义正辞严,不怒自威。讲话既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又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冲击力,常给人以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真正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一、质朴简单接地气

纵观习近平的讲话,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接地气,没有大话空话套话,用的都是大众语言,即简单质朴的大白话、大实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使干部群众能听得懂、记得住。比如他用“小康不小康,關键看老乡”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三农”;用“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比喻坚定不移地实现改革目标和继续推进改革的决心;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督促领导干部要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用“打铁还需自身硬”谈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用“舌尖上的安全”谈全力以赴保障食品安全;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形容反腐败的高压态势;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警示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提高服务质量,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用“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督促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克服本领恐慌;用“众人拾柴火焰高”勉励大家团结一致、共创伟业;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形容青年时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用“累并快乐着”勉励大家要带着乐观主义精神努力工作等等。这些都是流传于街头巷尾的群众语言,轻松自然、通俗易懂,远比那些经过精心打磨加工后工工整整的大话更生动活泼,更具生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习总书记之所以形成这种平易近人接地气的讲话风格,究其原因,与他上山下乡、长期主政地方的丰富人生阅历有关,与他扎根基层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坚持走群众路线密不可分。只有深入基层,关心群众,了解群众,才能精通群众语言,才能用群众语言道出群众心声。

二、引经据典有哲理

习近平讲话擅于用典,这既增加了他讲话的魅力,又赋予中华典籍以新的时代内涵,达到出神入化的意境。例如他用著名学者王国维关于治学的三种境界来形容共产党人的理论学习,既要有“望尽天涯路”的不懈追求,又要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也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心甘情愿和“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孜孜探索精神,最后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他以“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告诫大家要树立对中国经验的自觉和自信;用“治大国如烹小鲜”形容立足国情、科学施政;用“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勉励两岸同胞要携手共圆中国梦;用“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鼓励领导干部要崇德向善,做人做事常存敬畏之心;用“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表示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用“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警示领导干部要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强调干部学习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育领导干部要转变学风,知行统一;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勉励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提高工作能力;用“虚谈废务”阐明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关系;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强调基层历练是干部成长的必修课等等。

习总书记在讲话常常广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即使到国外演讲,格言、警句、古语和诗词也都顺手拈来、恰到好处,足可见他深厚的文化功底。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无疑是来自于他年轻时就养成的读书习惯。做了国家领导人后,他日理万机,但也从不放松学习,正如他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生动形象释疑惑

习主席的讲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释疑解惑,他用“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比喻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先进科学技术支撑是虚胖;用“缺钙”“软骨病”比喻理想信念缺失的危害;用“总开关”比喻理想信念的核心地位;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比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用“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展示我们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自信;用“墙头草”、“推拉门”批评干部队伍中不讲原则的“老好人”;用“既要养血润燥、化瘀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形容改革要辩证施治;用“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形容改革要勇于冲破观念障碍和利益藩篱;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形容抓作风建设要有狠劲和韧劲;用“打老虎”、“拍苍蝇”形容坚决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形容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相互支撑等等。

习主席讲话文风朴实、形象生动,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富含人生哲理。这种生动风趣的语言,无疑来自于他丰富的社会阅历,来自于生动的社会实践,来自于鲜活的群众生活。清新质朴的文风背后,反映的是习总书记真抓实干、自信笃定的工作作风。

四、情真意切暖人心

无情未必真英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文稿或一个讲话,如果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实感,洋溢着家国情怀,语言文字就会充满灵气,饱含生命的力量。

一句“你比我大,我叫你大姐”温暖无数人心;“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好似与邻家大哥、自家长辈谈话唠嗑;“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如春风细雨直抵百姓心坎,滋润群众心田;他在看望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干部和乡亲们时说:“今天就是来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他也常常满怀深情,抒发内心汹涌澎湃的家国情怀,“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他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向世界展示“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等等。

言由心生,情为民系,无论是以家常话叙事说理,还是以磅礴气势描绘现实与未来,我们都能感受到他胸中激荡的家国情怀,体会到他热爱祖国、情系人民的拳拳之心。

作者简介

闫春娥(女),河南安阳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容讲话比喻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买椟dú还珠
别无长物
一干二净
废寝忘食
比喻
Walk on Eggs
讲话慢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