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三个问题追问

2017-12-18 10:33李丽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观点

摘要:针对目前高考作文存在的争议,改革高考作文命题需要追问三个问题:高考作文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需要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拟针对三个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各种写作任务及对象的写作能力,以达到与世界有效沟通,适应个人生活、学习、工作需要的目标。

关键词:高考作文;问题;追问

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高考作文尤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多少年来,尽管作文命题一再改革,但还是不断遭到质疑和指责。焦点大致归纳如下:高考作文过于强调道德教育与政治宣传,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题目晦涩玄虚,写作任务不明确,学生审题困难;评价标准不合理,导致学生作文缺乏见识与内涵。每年高考命题的专家都在绞尽脑汁,进行改革创新,但每年问题依旧。

治标还需治本,多年来,作文教学都在致力于怎么教,却忽视教什么,为什么教?在既定的理念和命题的镣铐下,教学方法再怎么改革,终究难以引起实质性的改变。因此,我们需要追问高考作文的三个问题:第一,高考作文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即为什么让学生学习写作?)第二,为了实现终极目标,我们需要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第三,我们该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

一、学生写作的根本目的

当今世界,写作、阅读、计算已成为一个人的基本技能和公民素养。写作是用书面语言,以一定的文字媒体(如纸质及各种电子媒介等)存在的形式,向外界输出信息,表达作者想要告诉外界的各种各样的内容,如观点、情感等。一个人需要吸收和输出信息,才能与这个世界进行沟通。在这一点上,写作与其他交际活动的目的是一样的,即写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流。

高考作文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具备适应各种写作任务及目的的写作能力,以达到与世界有效沟通,适应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在沟通、合作、传播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学生如果不会写作,就意味着缺失沟通能力,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否写好作文,则关系着学生能否有效与人沟通交流。作文想要有效交流,必须根据各种情境需要,做出各种得体、适宜、富有表现力的表达。至于有些观点所提出的诸如:通过写作促进学生心智成长,培养思维能力,正确的价值观等,这些应该是辅助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是在写作能力培养中自然而然渗透的,作文应该有其自身课程目标和专业性目标,不应承担太多的任务和负担。高考作文应该回归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时以负责任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二、学生需要写什么样的作文

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很多是因为高考作文命题不当所导致的。我们目前的题目还不能明确告诉学生交流的对象及具体的任务情境,需要学生猜题,揣摩题目暗含的意义。这样的命题不仅使学生缺乏选择和参与意识,也限制了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及能力的发展。例如,近几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2008年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对谁说?在什么情境下说?通过说不要,要达到什么效果及目的?这些都语焉不详。2010年的“与你为邻”,2011年的“回到原点”,2015年的“感知自然”,这些题目虽然有一定的选材和对主题的解释,但实质上都是缺乏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的题目。写作的本质是交流,交流就一定要有明确的交流对象。面对同一个材料或主题,为着不同的目的,与不同的对象交流,行文的要求是不同的。写给不同的读者对象,会有措辞、语气、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学生要站在对方可读性的角度去写作,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高考命题应该引导学生写具有真实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的作文。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设计在于给一个具体真实的读者和目的,这样的题目能够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写作支架,帮助学生写好作文。高考作文命题应以有效的作文题目,引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结合阅读、口语交际等活动,设计指导方案,培养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负责任地表达,得体、个性化的表达,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写作目的和读者需求,实现作者、读者、主题、写作目的的相互作用。

美国语文教材中的一个案例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特点:小说选文《一场瓦格纳作品音乐会》写了“我”的婶婶当年为了嫁给心爱的人,放弃音乐教师的职位和对音乐的追求,在边疆艰苦生活多年。多年之后,以困苦的农妇形象进入音乐厅,作者细腻地描写了主人公听音乐会的形象和感受。情节和语言波澜不惊却别有韵味。在学生读完这篇小说后,教材设计了下列写作题目[1]:

1.日记作文。在文章的大部分中,克拉克都无法估计音乐对他婶婶的影响。那么就让乔治娅娜婶婶为自己做出表达吧,写一篇日记记录她对这场音乐会的反应。

2.学校宣传册。乔治娅娜婶婶决定要开办一所音乐学校,制作一本宣传册,你的目的是说服内布拉斯加州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来上学(媒体连线)。

3.编辑评论。一场瓦格纳音乐会 引起了内布拉斯加州人的强烈抗议,认为作者不公正地描写了那个州,而作者说是对拓荒者的力量和坚韧所做的一篇颂词。作为内布拉斯加州报纸的编辑,写一篇评论陈述和论证你的观点。

这三个作文题目分别让学生写日记,宣传册,评论文,且都有明确具体的任务情境及读者对象。学生无需猜题,结合阅读选文,学生写作有着丰富的结构素材指引,这实际上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题材的搜集难度。

三、应该怎样评价学生的作文

好的文章要文质兼美,但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在文章的思想内容方面有颇多顾虑与限制。如为了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写公园,一定要写公园的美丽,公园人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不能写社会的阴暗面,不能对题目暗含的观点提出质疑。比如,2017年的廣东高考作文题目:“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粗看起来,这是一个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题目,学生可以在12个词里自由组合。但很多教师凭多年的应考经验,却很担心学生的作文会因主题主意的问题而拿低分。比如写共享单车中人们对单车进行破坏的种种现象;有的考生可能会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去写自己家乡的落后、萧条、留守儿童的问题等等。这些选择都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但在评阅中,往往把思想及观点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观点正确”作为第一重要的标准,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比怎么表达的更为重要,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

这方面看美国高考作文及评价标准,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美国的高考SAT的题目多年来一直让学生写一篇论述文,题目往往是不涉及政治宣传或道德评判的中立话题,如:1.在你试图说服他人时,听是否比说更重要?2.有没有可能保持双重真诚?题目没有正确或提倡的暗含的答案,评卷教师不评价考生作文的政治思想观点,而主要是评价考生的说理能力,即摆出各种观点并用各种论证手段来支撑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从2016年SAT进行改革,给出一篇别人的文章,有文学作品或论述文等多种文体,要求考生阅读此文后,写一篇文章评价作者作品风格,表现技巧,运用哪些手段建立观点说服读者。作文无需评价作者观点是否思想健康,立意新颖等。美国西北教育实验中心的研究者提出写作评价标准的七个维度:想法、组织、语气、选词、句子流畅性、惯例、和呈现。每一个部分的写作技能都有具体标准。

我国高考作文评价虽有语言分,但实际评价标准比较粗略,高考中评价也未能细细对照标准,往往是模糊的整体感觉,重心在题材与立意,从而导致学生语言的锤炼、表现能力方面普遍不高。我国高考作文应更多关注怎么写,怎样表达,看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比如客观、辩证、理性,学生应有自己的思考、独特角度,不人云亦云,不盲从别人,有理有据表达,有好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支撑观点材料,结构等等。如果我们的高考作文评价能够侧重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文,那么,相信一定会对日常作文教学产生示范影响,从而使学生成为具备各种文体及实际情境下写作技能的会思考、会表达、有创新的写作者。

注释:

[1] 张健鹏.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1[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本文为2017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广府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现状与路径研究”(2017GZGJ76)成果】

作者简介:李丽华(1969—),女,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研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观点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你眼中的我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