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的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研究
——以蚌埠禾泉农庄为例

2017-12-19 01:38李万莲许云华王良举
关键词:体验型农庄融合

李万莲,许云华,王良举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安徽 蚌埠 233030)

基于产业融合的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研究
——以蚌埠禾泉农庄为例

李万莲,许云华,王良举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安徽 蚌埠 233030)

为适应我国休闲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满足游客对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品质需求,开展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是目的地优化旅游供给的重要任务。基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产品创新及旅游体验理论,构建了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分析框架,并结合蚌埠禾泉农庄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实践进行了个案分析,旨在为旅游目的地拓宽休闲体验型产品的创新开发思路提供借鉴。

产业融合;休闲体验;旅游产品;创新开发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假日制度的不断完善,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各类休闲旅游景区和景点得以快速发展,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周边形成了类型多样、规模不等的环城市休闲游憩带。与此同时,学术界对休闲旅游的研究也日渐增多,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对休闲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1-3]、休闲旅游消费特征分析[4-5]、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6-7]、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布局[8-10]、休闲旅游发展效应[11]及休闲旅游发展模式[12-13]等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为休闲旅游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伴随着我国休闲旅游市场需求规模的日益扩大,休闲旅游供给出现了旅游目的地开发缺乏地方特色、旅游产品相似度高、不注重品牌建设、旅游衍生产品少、旅游产品的体验型和可参与性不足[14-16]等问题。现有旅游市场供给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及游客对优质旅游体验的持续追求。因此,旅游目的地亟待持续加强对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本研究拟从注重游客体验需求满足的角度出发,在产业融合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休闲旅游资源与产品创新开发思路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对安徽省蚌埠市禾泉农庄的实践进行个案分析,以期为休闲旅游目的地开展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提供研究借鉴。

一、体验型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融合理论与旅游资源创新

旅游开发的传统资源基础多是基于旅游地所属、具有特色观赏游憩价值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伴随着产业融合现象的出现[17-18],旅游产业融合逐渐成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所谓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其特征在于新的产业或新的增长点等融合结果的出现[19]。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和关联性都很强的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影视旅游、康体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等新业态,这些新业态均诞生于旅游产业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李树民曾指出,所谓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业和其他产业之间在共生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创立一种新型的业态和一种新的共生产品,并且这种新业态和新型的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能够迅速成长为一种新的行业[20]。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有力地促进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业融合视角下旅游资源的融合创新现象日益广泛,麻学峰等认为旅游资源的产业融合主要是指其他产业以旅游资源的形式融入旅游产业,使旅游资源的外延得以不断拓展,旅游资源的类型更加丰富,同时,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产品通过精心策划组织和创新性开发利用,有利于形成新型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21]。可见,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二)旅游产品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游客欣赏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旅游经验的日益丰富,旅游产业中以观光为主的旅游需求比重不断减少,游客旅游需求多样化、柔性化、个性化日趋明显,跨产业旅游需求、多种旅游产品互补性使用需求不断增多,旅游体验性特征更加突出,旅游需求者对旅游产品的知识性、差异性、延伸性、参与性与补偿性要求程度不断提高[22],目的地旅游产品供给需要顺势而为,持续创新,亦即旅游产品的创新必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产品生产的过程进行重新认识、重新设计,以便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王学峰认为旅游产品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品牌塑造、文脉延续、内涵扩张和主题延伸[23]。Fyall等根据市场与资源的组合情况,提出“追随型”、“灵感型”、“新版性”和“奇观型”四种旅游产品更新的类型[24],见下表1。

表1 新产品开发策略†

(三)体验经济理论

Pine和Gilmore于1998年宣称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他们认为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是来自个人心境与外部事件的互动,根据体验者参与的主动性与投入程度,将体验分为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逃避(escape)和审美(estheticism)四类,每个体验者的经历都是上述四类体验不同程度的结合,而这四类体验的中心集合点被称为“甜蜜地带(Sweet Spot)”[25],在这个地带,体验者将达到一种“畅爽”的境界。Pine和Gilmore关于体验的“四分法”被许多学者用于研究各类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体验经济导向下的消费者体验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旅游地开始关注旅游行为对旅游者的意义,多方面考虑旅游者对不同旅游体验的需求,并通过对已有产品进行提升、改进、对现有资源进行组合、加工或对潜在资源进行开创、挖掘等,使其转化或开发为体验型、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市场对丰富而独特的旅游体验的追求[7]。因此,将早期以观光为主的旅游目的地打造成为具有独特识别特征和体验符号的旅游地,已成为旅游目的地产品创新开发的重要驱动力。

二、产业融合视角下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分析框架

体验经济时代游客对便利、高效与优质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明确,游客旅游需求的价值复合性不断增强,旅游地或旅游企业为响应市场需求的这种变化,需要从各自的资源、技术、管理、产品的现实基础出发,不断突破产业边界,通过产业融合构建价值创新能力更强的旅游产业融合体,以创造更多价值,获得更多利益。可以说,实施旅游产业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旅游资源观,而且切实推动了旅游主题、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这些新型旅游产品、旅游业态一般具有更强的旅游体验性,更快的扩张速度,也更容易成长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受到旅游业界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不能只是因循传统的思路,将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仅仅建构在旅游地本底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还应该拓宽思路,借助产业融合对旅游资源创新的支撑,将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建构在基于产业融合的创新型旅游资源基础上。同时,旅游产品的创新与开发还需要重视游客体验不断变化的特点,将游客体验需求的满足与基于产业融合的旅游资源观加以综合考虑。鉴于此,本文综合考虑旅游资源创新与游客体验需求两方面因素,构建一个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分析框架(见图1)。图中横向维度代表“基于产业融合的旅游资源创新”,表示旅游地要充分利用产业融合原理,打破一些原有的产业边界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资源的有效融合以形成一些新的旅游资源类型,这些新型旅游资源不仅拓宽了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资源基础得以,而且也增强旅游产品结构的动态开放性。图中纵向维度代表游客“旅游体验类型”,旅游产品创新开发需要遵循重视游客体验差异化的基本原则,针对游客的不同偏好以及不同体验,考虑使用者和使用情景的细节设计,才能设计出高体验、高参与型旅游产品[26];游客通过参与各类旅游体验活动,才能更加主动、深入地接触、理解旅游地特色,进而对该旅游地留下深刻印象。

图1 产业融合与旅游体验二维视角下旅游产品创新的分析框架

三、产业融合视角下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个案分析

(一)蚌埠禾泉农庄概况

1.基本情况

蚌埠禾泉农庄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涂山风景区内,占地1500亩,涂山为大禹会诸侯遗址所在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深厚。禾泉农庄距离蚌埠市区25公里,据蚌埠高铁站30公里,毗邻合徐高速公路与206国道,交通便利,是典型的城郊型休闲旅游度假地。禾泉农庄自2001年成立至今,始终以有机农业的生产、经营与销售为基础,以农耕文化、田园风光、及山水野趣为主题,着力营造城郊休闲旅游氛围,现已成为南京、合肥、淮南及蚌埠等周边城市居民短程旅游、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目前农庄的收入主要来自生态餐厅、度假宾馆、生态会所、有机农产品和各类休闲体验型项目的销售等。经过15年的持续发展,禾泉农庄现已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安徽十大休闲度假基地”和“安徽省农业科技示范园”。

2.旅游设施建设情况

禾泉农庄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型产品为主,现已建成一批特色民俗活动展示与休闲体验场所,如以生态酒店、生态会所、客房、有机养殖及种植基地带动乡村生态休闲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已建成梅花鹿养殖基地、垂钓池塘、石榴盆景园、禾泉观鱼放生池、拓展训练场地、小小动物园、生态餐厅、专家公寓和标准客(套)房、茶社、咖啡厅、酒吧、休闲小吃、卡拉OK、休闲健身等旅游展示、服务接待设施。

3.发展历程

2001年成立至今,禾泉农庄的发展大致历经了“有机农业园、农家乐暨观光农园、生态休闲体验农业园”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具体如下:

第1阶段(2001—2005年):有机农业园发展阶段。建立梅花鹿园,以饲养梅花为主,同时在周围种植树木和无污染无公害蔬菜,这一阶段,农庄的主要业务是餐饮接待,并在2003年通过了有机认证,是全省第一家通过有机认证的休闲农庄。但受制于较为单一的发展模式,休闲旅游产品较为初级且产品单一缺少新意,旅游吸引力不足。

第2阶段(2006—2009年):农家乐暨观光农园发展阶段,打造以有机农业园观光为主,餐饮与住宿接待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地。这一阶段,农庄加大了有机农业的种植与养殖力度,建设有机菜园和有机果园大量种植乡土作物和特色蔬菜,包括银杏、美国蓝莓、怀远石榴、冬枣、桃梨、日本甜柿、凯特杏、无花果等;建设优质苗木繁育基地、石榴盆景园;建设有机养殖园,养殖梅花鹿、小黑猪、果园草鸡、有锦鲤、麻鸭等。同时建成了皖北地区最大的生态餐厅、度假与会务接待客房、特色农具展示区、酿酒坊等旅游设施,供游客免费参观体验。

第3阶段(2010年至今):生态休闲体验农业园发展阶段。在前期生态农业、有机养殖及休闲观光产品的基础上,农庄调整经营管理思路,转向以注重特色食宿、农庄休闲娱乐、户外拓展、农事体验、商务会展及研学旅行为主的系列休闲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建成了禾泉假日酒店、生态休闲会所、会议中心、有机香油作坊、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军事对抗游戏场、艺术创意活动基地、安徽省作家村等设施场所。

(二)禾泉农庄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实践

现代乡村休闲旅游者大多向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闲适惬意的田园风光,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关键在于可以使旅游者体验和回味休闲主题与创意。在此背景下,禾泉农庄主动探索、积极更新农庄旅游产品谱系,尤其注重对体验型、参与型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在产业融合理念的指导下整合旅游与相关产业资源,将区域特色文化、生态农业、休闲娱乐、主题研学、康体养生等有机融合起来,持续开发出基于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创意与旅游融合、休闲时尚与旅游融合的多种旅游产品(见表2)。

表2 蚌埠禾泉农庄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情况†

1.旅游与文化融合型产品

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一直是提升旅游产品内涵的重要途径,对旅游者来说,区域特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开发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凝视与理解旅游地特色文化符号提供了载体,游客在对旅游地文化符号的体验过程中提升了其旅游体验满意度。禾泉农庄一直注重对区域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开发,对区域内散落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创设文化空间与载体,致力于将皖北特色文化符号融入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如创建农家木屋、酒坊、粉坊、腊肉制作坊、老式农具展示园等文化体验场所,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验到农耕文化、淮河流域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利用禹狄酒坊、大禹浴足池等景点展示大禹文化符号,吸引游客前来寻觅大禹足迹,感悟大禹治水的艰辛;通过陶艺坊、手工染坊、木榨油坊、纸坊等景点的建设,让游客深度体验,参与其中,传递传统民俗技艺及其文化内涵;以皖北特色民俗技艺花鼓灯表演、中秋赏月、春节庙会、蜡染坊等活动为载体,将皖北民风民俗的文化内涵传递给游客。

2.旅游与教育融合型产品

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已成为旅游市场的新领域,针对这一新兴市场,禾泉农庄精心策划“考古”、“种菜”、“陶艺”、“蜡染”、“户外烧烤”、“春秋学生科普游”、“学生生活常识培训”、“参观有机农场”等形式新颖的研学旅行产品,不仅使中小学生们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创意设计能力得到了展示与提高,还将“爱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以爱的眼光看世界”等理念融合于研学旅行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旅游教育功能,实现了旅游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3.旅游与农业融合型产品

禾泉农庄利用城郊山水自然资源,创意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农事体验基地,推出“我的菜地”、“采摘品尝”、“认养树木”、“闲趣野钓”等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满足久居闹市的人们亲近自然生态、体验农耕文化、享受田园生活的需求。农庄还通过与安徽省科技厅、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完成“软籽石榴优良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不仅培育出了高质量的软籽石榴,而且还在盆景造型、瓜果变形、花草培育等方面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农业科学与科普知识,让游客在游览、参与农事活动时既有体验又有收获。

4.旅游与生态食宿融合型产品

在餐饮方面,禾泉农庄推崇自然生态餐饮与生态居所的概念,通过开展“农家菜展示活动”,让游客了解有机瓜果、蔬菜的种植过程与营养构成,同时游客在遍植常绿树种、花卉的生态餐厅就餐,切身感受生态、健康的餐饮新理念。另外,农庄通过农家木屋、竹屋,专家小院、生态宾馆等各类生态住所,积极探求生态居住方式,游客入住后既能居住,又能参与蔬菜种养,深度体验生态休闲居住方式。

5.旅游与商务活动融合型产品

禾泉农庄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精心优化农庄生态空间布局,为各类商务会展活动搭建平台。目前农庄内的假日宾馆具备会议研讨、业务培训、商务谈判等功能。同时,禾泉农庄还建有多种户外越野及拓展训练设施,满足各类商务拓展训练需求。农庄会议展陈及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形象凸显,知名度日益提高。

6.旅游与养生养老融合型产品

旅游养生养老已成为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主要领域,禾泉农庄的胖瘦门景点、太极拳训练基地均充分体现了运动、养生、康体的理念。同时,农庄还定期组织各类专题养生养老培训班,重点开发的“老顽童乐活”体验项目,通过“配秘书教老人发短信”、“帮老人完成兴趣劳动”、“为老人提供再学习和展示自己专长的机会的机会”,旨在帮助老年人实现乐养、乐学、乐做,让老人快乐地享受晚年,该类产品受到老年休闲旅游市场的广泛认可。

7.旅游与休闲时尚融合型产品

为拓展时尚的青年人群市场,禾泉农庄积极开发“禾泉汽车咖啡屋”、“汽车影院”、“流行音乐节”、“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生态婚宴”、“草坪婚礼”、“特色纳凉晚会”、“露天烧烤篝火晚会”等符合年轻人群需求的时尚休闲旅游产品,并充分利用网页、在线视频、微博、微信圈等新媒体技术传播旅游信息,吸引潜在旅游者。

(三)禾泉农庄实施旅游产品创新策略的效果简析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2012年12月4日)以来,各旅游地公务接待和公款旅游锐减,相应的散客休闲旅游市场得以快速发展,以工薪阶层为主的大众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与旅游服务品质提出了新要求,城郊型休闲旅游地遭遇市场定位调整与产品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挑战。禾泉农庄作为城郊休闲型乡村旅游地,不仅需要面对上述压力,还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经调查,近5年来蚌埠城郊25公里管理范围内新增乡村休闲农庄型旅游地6家。在此背景下,为提升竞争力,禾泉农庄主动适应市场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将目标市场定位于增长迅速的自费游客,从注重服务品质、关注游客体验入手,加大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创新力度,在旅游产品创新方面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经验。这些创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增强农庄旅游吸引力、整合区域特色产业资源、提高旅游产品品质、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扩大农庄知名度、提升美誉度等均产生了良好影响。表3表明近5年来,禾泉农庄在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次方面基本保持稳定且略有增长,这为自2012年以来历经市场转型压力的农庄进一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发展路径支持。

表3 2011-2015年禾泉农庄旅游人次与收入变化情况†

四、结语

伴随着国内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旅游景区和景点需要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旅游地资源本底情况,有效利用产业融合理论,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化休闲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路径。本文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以游客体验需求满足为导向,构建了一个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分析框架,并结合蚌埠市城郊禾泉农庄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实践进行了个案分析。研究表明,旅游产品创新开发需要有效利用产业融合理论,关注游客体验需求,准确判定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点,深度挖掘资源特色与内涵,积极创新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推进目的地旅游供给侧改革。

[1]邹宏霞,李培红.长沙城郊乡村体验旅游的开发探讨[J].经济地理,2007,27(6):1051-1055.

[2]陶婷芳,田纪鹏.特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价值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35(7):110-121.

[3]张 灿,魏晓平.河北省环京津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J].河北学刊,2013,33(1):195-198.

[4]田彩云,王明月.京郊观光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密云县观光休闲农业旅游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8):37-39.

[5]陈胜科,吴甫成.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中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研究[J].消费经济,2012,28(2):79-82.

[6]邓爱民.我国乡村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研究——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0,(7):37-41.

[7]李敏琦,张玉钧,吴必虎.市民农园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市场-体验”模式研究——以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12):141-146.

[8]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21(4):354-359.

[9]陈享尔,蔡建明.基于资源类型及空间特征的城郊观光农业旅游线路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9):161-168.

[10]高文智.旅游圈层结构理论对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借鉴与启示[J].农业经济,2016,(3):53-55.

[11]罗文斌,吴次芳,戴美琪,等.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对社区居民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黄兴镇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8,(4):48-54.

[12]石惠春,姜庆花.基于RMP分析的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11,(4):126-128.

[13]吕华鲜,杨主泉.中国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1(4):80-81.

[14]王会娟.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架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57-158.

[15]王国华.北京郊区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4):28-35.

[16]乔海燕.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27-30.

[17]Rosenberg 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23:414-446.

[18]Greenstein S,Khanna T.What does industry convergence mean[A].In:Yoffie D(ed.).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C].Boston: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Press,1997,201-226.

[19]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4):5-11.

[20]李树民.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协整发展[J].旅游学刊,2011,26(6):5-6.

[21]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4):678-681.

[22]袁尧清,任佩瑜.产业融合域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机制与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6,(1):119-123.

[23]王学峰.旅游产品创新的基本问题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4):58-61.

[24]Fyall A,B Garrod,A Leask (eds.).Managing Visitor Attractions:New Directions[M].London:Butterworth-Heinemann,2003.

[25]Pine II B J,J Gilmore.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8(1):97-105.

[26]赵 婧,乌 恩.基于使用者和使用场景的生态旅游景区环境教育体验系统“2231”模型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4):89-94.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Experiential Tourism Produ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A Case Study of Hequan Farm in Bengbu

LI Wanlian,XU Yunhua,WANG Liangju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Bengbu 233030,Anhui,China)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leisure tourism market,meet the demands of higher tourists’requirements on the quality of tourism products,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experiential tourism produc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 supply.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alysis of tourism industry convergence,tourism product innovation and tourist’s experience,this research constructed a analysis framework of leisure tourism produc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Then an analytical case study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experience tourism products of Hequan Farm in Bengbu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framework.This study provides a analysis support for those destinations which want to broaden their innovation perspectives of leisure experiential tourism products.

industry convergence;leisure experiential;tourism product;innovative development

F590.7

A

1673-9272(2017)01-0073-06

10.14067/j.cnki.1673-9272.2017.01.014 http://qks.csuft.edu.cn

2016-12-08

安徽省旅游局青年专家项目“产业融合视角下安徽旅游资源创新开发及其效应评价研究”(AHLYZJ201401);安徽财经大学2013校级重点科研课题“基于产业融合的旅游资源创新开发研究”(ACKY1316ZDB)。

李万莲,副教授,博士;E-mail:liwanlian2003@163.com。

李万莲,许云华,王良举.基于产业融合的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研究——以蚌埠禾泉农庄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73-78.

[本文编校:罗 列]

猜你喜欢
体验型农庄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农庄
玉米人农庄
“营销之星”训练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力发展初探
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作为城市边缘景观的价值研究
农庄里的羊圈
“体验型”实践活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