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潮尔音乐的考察与研究

2017-12-19 23:57王婷
大观 2017年10期

摘要:“潮尔”音乐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集大成者。因蒙古族人民的代代相传,独特的“潮尔”音乐内涵也得到了无限的丰富和延伸:它包括“人声潮尔”“弦乐潮尔”和“管乐潮尔”,本文的重点是“冒顿潮尔”乐管的考察与研究。

关键词:潮尔;冒顿潮尔;潮尔音乐体系

一、关于潮尔音乐的界定和外延

關于蒙古族吹管乐器“冒顿潮尔”的研究是从一九四八年春莫尔吉胡老师在新疆阿拉泰蒙古自治乡采风时发现“冒顿潮尔”这一乐器起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前人的演技多数集中于潮尔音乐的现象和一些相似乐器的族属关系上。而针对“冒顿潮尔”的研究有限。因此,笔者想通过“冒顿潮尔”这一独特的发声特点等问题着手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冒顿潮尔”的历史渊源。

前面提到,“潮尔”是对多声部音乐的总称,“冒顿潮尔”是“潮尔”音乐中的一个类型。想要深入了解“冒顿潮尔”则必须弄清“潮尔”一词的概念及其界定范畴,才能让“冒顿潮尔”的思路更为清晰。“潮尔”是蒙语,其汉语译为“共鸣、回声”。

蒙古族潮尔(多声部)音乐类型有两个共同属性:1.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其中上声部为旋律声部,下声部为持续低音声部的双声部居多。2.多个声部同时发生构成多声部和声音响效果。

“潮尔”一词的外延。新疆蒙古族的冒顿潮尔。冒顿潮尔在新疆的蒙古族音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音乐属性为“管乐潮尔”,表演形式多为管乐的高音泛音旋律的独奏形式;阿勒泰地区蒙古族的浩林潮尔,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的蒙古族聚居地、蒙古国等地区,音乐属性为“人声潮尔”,表演形式多为持续的低音泛音与高音泛音旋律的二声部独唱;阿勒泰地区蒙古族的托布秀尔,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的蒙古族聚居地以及蒙古国多个地区,音乐属性为“弹拨潮尔”,表演形式多以持续的内弦g音与外弦旋律的二声部独奏;阿勒泰地区的叶克尔潮尔,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的蒙古族聚居地和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额济纳旗,音乐属性为“弓弦潮尔”;演奏形式为四度定弦,持续的内线低音与外弦旋律的二声部独奏。

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的“潮尔哆”,又之称为潮尔合唱,是蒙古民歌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以及阿巴嘎旗等地,音乐属性为“人声潮尔”,表演形式多为一人或多人的持续低音和一人或多人的旋律二声部合唱为主;科尔沁地区的传统乐器乌他顺潮尔,是科尔沁蒙古人的传统乐器,琴弦和弓弦都是用束状马尾制作而成的,汉语音译为“束状马尾”。

二、潮尔音乐的音乐文化语境

(一)潮尔音乐的地域环境

往往处于落后或者封闭状态下的民族文化,通常可以展现出其最真实也是最原始的样态。在新疆地区,较为集中居住的有两个蒙古族自治州,分别是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新疆阿尔泰地区气候干冷,这种复杂的地貌与恶略的气候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却客观上对对于传统音乐的保留给予了足够的养分,使得潮尔音乐在这里广为流传。

(二)潮尔音乐的生存语境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从小型的家庭宴会、婚丧嫁娶、那达慕、以及乃日仪式等都离不开歌舞音乐的陪伴,这些民俗活动也为潮尔音乐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空间。冒顿潮尔、浩林潮尔、托布秀尔和叶克尔等音乐现象也成为这些民俗活动的主角。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在客观上也成为保护蒙古族潮尔音乐的重要载体。

三、“冒顿潮尔”的乐管形制

(一)冒顿潮尔的形制

《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十三:木管两端施角,管长二尺三寸九分六厘。末角翘上而哆。口径一寸三分二厘,上角口径三分六厘四毫,设三孔,第一孔是尺字,二孔是工字,三孔为六字,闭三孔为上字。《钦定皇舆西域图志》:绰尔(潮尔),形如内地之萧,以竹为之,通体长二尺三寸九分,凡四孔,距管端二尺一寸三分,次上一孔距离管端一尺九寸三分二厘,次一孔距管端九寸三分三厘次上一孔距离管端一尺七寸二分,最上一孔,距离管端一尺五寸二分二厘上口径九分六厘四毫,管末口径六分三厘,吹之成音。《清史稿·礼乐制》中有记载:木管,三孔,两端施角,末翘而哆,自吹口至末二尺三寸九分六厘。

(二)民间遗留的“冒顿潮尔”形制

民间遗留下来的“冒顿潮尔”无论是在尺寸上还是外形上都较文献中的更为原始,它的制作就地取材、因人而异。在一次田野调查中发现民间艺人制作乐管的材料为红色柳条,管身全长58.5厘米,三孔,管身两端开口,吹口端管径1.8厘米,底端管径1.2厘米。两端开管的中空乐管,乐管整体形状呈上宽下略窄的锥形:三音孔(孔位靠管中部以下)、管端上口无山口、无簧片、上端管口即为吹口。一般木质的“冒顿潮尔”的吹口外壁通常会被削薄。

(三)“冒顿潮尔”的制作方法

“冒顿潮尔”大多是用芦苇类的较为坚硬的空心植物制作而成的,但现今大多是用红柳或松苗做成。目前“冒顿潮尔”的制作方法与乐管制作的材质不同而有区别。红松木或幼嫩落叶松苗等木本类植物的制作方法有些复杂,首先需要将木条从中间劈开,将木心挖空,然后合在一起,最后用绵羊食道管的外膜套在上面,目的是为了不让木管漏气。最后再开音孔,开音口的方法很方便,也不需任何丈量工具,因为都是有具体的规律可循。从口径粗的一端开始,即:上端管口,乐管吹口。从吹口到第一孔的距离是拇指到中指撑开的距离叠加拇指到食指的距离,一孔和二孔之间是四个手指的宽度,二孔和三孔之间是三个手指的宽度。

四、“冒顿潮尔”的吹奏方法

“冒顿潮尔”这种乐管的持管方式比较独特,它既不不像笛子也不像萧,它的持管方法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任何一种乐管。因个人习惯不同,持管方法各不相同。

首先,将乐管的上端出口顶住上牙和上腭,乐管上端端口全部含入口内(或放在左侧或放在右侧);其次,演奏前先由人声发出一个持续的长音即低音“呼麦”作为低声部,“呼麦”的音高通常是所演奏乐曲的主音或者是属音到主音的四度跳进;最后用舌尖堵住管口大部分,留一个小孔为吹口。在低音“呼麦”的持续中将气流输送至管内,冲击管内的空气柱震动而发出管音,从而形成人声和管声的二声部“潮尔”音乐。“冒顿潮尔”的演奏对气息的要求非常高,也就是肺活量一定要非常大的人才可以胜任;例如,较为短小的乐曲需一口气完成,稍长的乐曲一个乐句吹完方可换气。以上均为现代吹管的吹奏方法。

“潮尔”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弘扬需要千千万万艺术工作者不断的努力与探求,更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帮助。草根文化的传承及发展任重而道远,将传统音乐从边缘化的危机中解救出来更是每个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莫尔吉胡.追寻胡笳的踪迹——蒙古音乐考察纪实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3]方建军.中国上古乐器发展和种类[M].中央音乐学报,1996(02).

[4]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历史轨迹初探[J].民族艺术,1996(02).

作者简介:王婷(1992—),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2015级音乐与舞蹈学硕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