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语境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7-12-19 17:55李丹昱王晓晨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硕士媒介语境

李丹昱+王晓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14-01

2010年1月,国家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与学术型硕士不同,MJC更侧重专业实践并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全能型”媒体从业人员。媒介的高度融合使现今的信息社会快速进入全媒体时代,媒介形态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对新闻转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培养新闻实务人才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更应该革新培养模式。

一、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影响

1.全媒体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理念变化

自2010年国家设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之始,媒介环境和信息传播方式就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媒介融合的发展,助推了媒介技术形态发展,这一系列的变革使得新闻专业硕士培养理念和模式构建发生变革。面对“全民记者”的传播现实环境,业界与学界之间存在矛盾、高校打造复合型的“全能新闻人才”能力较弱、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新闻传播高层次人才,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2.全媒体时代新闻从业人员标准变革

在全媒体语境下,微信、微博、知乎等都可作为发声渠道,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者日渐丰富。媒介环境的变化使得媒体从业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新闻传播职业领域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全媒体新闻传播能力。受传播环境影响,媒体从业人员也从原有的采访、写作、编辑等基本能力,转化为具有新闻信息采集、策划和信息整合思维和全媒体整合传播的能力。

3.全媒体时代新闻教学内容需要改进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应以打造融合型人才为核心。打造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传播技术选择、受众行为评估、传播效果分析等一系列问题为教学添加了新的内容,超越了以往的单一的学科知识。

二、当前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困境

1.课程设置以理论学习为主,不重视实践

在目前设置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高校中,理论课程仍占据较大比例,实务课程较少,实践性偏弱。在全媒体语境下,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多项技能。但在现阶段,大多数高校设置的课程前沿性较差,全媒体语境下,记者需要具备的诸多技能并没有加入课程中。培养过程中,由于经费不足导致的教学设备老化、实习机会较少、实践考核不严谨等问题,严重困扰了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的能力培养。

2.培养过程与学术型硕士混淆,缺少特色的培养模式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已成立7年,许多院校还没有脱离学术硕士学位的培养领域,课程和教师资源还存在重叠,对硕士学位的培养缺乏明确的认识,甚至存在忽视自身条件扩大招生规模的情况。具体而言,就是存在理论与技能脱节、教学与实践脱节、与全媒体环境脱节、人才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

3.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

全媒体语境下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全面技能不同,各高校对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的评价体系相对单一,主要以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主,尤其是评奖评优过程中,论文撰写和发表占据重要地位。以学术和理论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使得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忽视实践的重要性,毕业考核以论文作为唯一形式,无法引起学生对于实践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弱。

4.师资队伍实验配备尚待完善

国务院学位办明确指出,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但目前,“双师型”的师资结构仍未得到贯彻,许多高校在引入实践导师的过程中,将学历作为评价的第一标准,大部分教师在科研和理论方面具有较高的成就,但实践能力不足。

三、全媒体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路径

1.构建符合全媒体语境的课程培养体系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手机等媒介开始颠覆传统的媒介构成了一个新的媒介网络,并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成为“多面手”。首先,应人性化改革学制:新闻专业出身的学生,建议学制为两年;其他专业学生,建议改为三年学制。本科阶段已接受过采、写、编、评等基础教育的学生,应加强媒体融合训练不需在研究生阶段重复学习。其次,改革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按需选择课程。在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行业课程、地方或学校特色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等。

2.重视实践,构建特色鲜明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目标

实习是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一环。首先,要打造高校内部的媒体实验平台,将目前较为前沿的影像剪辑、可视化报道、大数据分析、图片制作等多个工作平台集于一体,切实锻炼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积极拓展实习实践基地,与新闻媒体合作,也要保证实践基地的领导和导师可以有效指导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的媒体实践。

3.設计多元化考核标准

针对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评价体系,各高校应设计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侧重对其实践性和专业能力的评价。在校期间,评奖评优的标准,可加重各类实践作品所占比例。在实习成绩鉴定方面,严格按照校内导师和实习单位领导共同打分的制度进行,及时核查。也可将学生的实习作品加入毕业考核中,改革以论文为主的毕业考核形式。

4.构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应与业界建立联系,建立互通渠道,以各种形式使学生及时了解业界前沿动向,从而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技能储备,以应对挑战。首先,高校提升任课教师媒体工作经验的要求。已经在岗的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到媒体行业交流一段时间,及时学习最新的媒介技术。其次,可以聘请业界专业的从业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到校任教。不同类型、不同特长的教师可以将他们的工作内容以案例的形式进行交流。

四、结束语

当前,许多院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招生人数正大幅增长。各大高校应该正视培养过程中的不足,构建符合全媒体语境的课程培养体系,重视实践技能培养,打造有特色的“双师型”师资结构,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全面考核学生,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明德,刘禅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反思与变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7):23-26.

[2]李春雷,曾娅洁.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外实践双向考评机制[J].新闻界,2014(10):76-80.

[3]董天策.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与模式[J].新闻与写作,2014(4):66-68.endprint

猜你喜欢
硕士媒介语境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唐维泽、段立作品
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