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交换”图书平台创新研究

2017-12-19 08:47王晓燕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3期
关键词:创新

王晓燕

摘要: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至今的几十年间,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的同时,校园图书馆的书籍也在增多,此外,学生也会购买一些课外书籍或辅导材料。通过实践调查得知,大学书籍使用率一般均在7%以下,造成了图书资源浪费的现象。而图书交换作为促使图书资源得以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尝试建立图书交换平台,这不仅仅体现在校园图书馆,其他公众图书馆也在探索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图书交换平台。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促使图书资源得以资源循环利用,构建“i交换”图书平台,方便用户在此平台上按照自身意愿进行相应的图书交换。

关键词:i交换;图书交换平台;创新

引言:

新时代的今天,信息与技术并存,网络的迅速普及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子商务促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得以优化分配。在此种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进而搭建“i交换”图书平台。推动图书的再次流通过程,方便平台用户能够按照自身所需发布图书信息,并进行图书交换,进而实现图书信息共享,避免图书资源浪费现象,因此,建立“i交换”图书平台顺应当下发展趋势。

一、早期形态下的图书交换

最初的图书交换一般均发生在机构单位间,比如各个图书馆间所进行的官方交换,特点在于以批量形式的交换为主。这一类型的图书交换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也较为常见。比如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以相应交换形式引入的图书超过了整个年度所引进图书总量的六成;又如波兰科学院图书馆与108个国家的大约两三千个机构或组织保持着相应的交换活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需求量的与日俱增,所进行的图书交换已不限于机构之间,各地也开始搭建起了基于个人行为的相应交换平台。20世纪6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组织了“图书漂流活动”,这一活动从本质上来讲也属于图书交换的一种表现形式。2001年,由美国的一对夫妇申请注册了世界范围内首个图书漂流网站。而我国人士也发展的类似的网站平台,比如“图书漂流网站”(www.tspl.cn),现今已被关闭。

二、图书交换的现状

由于信息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不仅在图书馆,包括机构间展开相应的图书交换活动,社会中已形成比较合理的交换平台,借助于这一平台方,能够更加方便用户所进行的图书交换。如上述内容中所提到的“图书漂流”。按照谷歌数据的统计,这一活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普及的读书活动,受到了众多书友的欢迎与支持此外,也存在另一种形式的图书交换活动,主要以书友自发进行为主,个别书友进行私下的沟通与交流,双方达成交换共识时就进行实际的交换。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个体所构建的图书交换平台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也有许多书友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无地点时间的约束的优势进行图书信息的发布与求购。国内也有类似的平台,比如换书网,换书网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一家换书平台,许多用户在这一平台上均找到了自身所期望的图书。此外,百度贴吧、天涯、豆瓣以及知乎此类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社区的发展,也方便了用户展开图书交换活动。

三、“i交换”图书平台创新研究

“i交换”图书平台的搭建需要遵从用户的意愿,以用户所需为核心进行具体的搭建。分析相应的情报工作时,得出这样的结论: 情报或消息内容服务对象为用户,因而应当侧重于对用户认知感受的把握,为用户打造一个良好的使用体验,能够明确用户情报所需,突出体现系统与用户于认知方面的相應交互。同理,图书交换平台的搭建也应当依据这一标准。只有从用户实际的信息行为习惯的出发,最终所搭建出来的平台才能够符合用户所需,进而促使“i交换”平台能够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就现阶段国内发展现状来看,尽管国内兴起了各种类型的图书交换平台,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同类型的交换系统,但未能够激发读者参与的兴趣,并没有取得的理想的参与效果。而某些网站也正是由于没有用户不得已就关闭了。特别是那些营销推广不到位图书交换网站无法取得长期发展,而就我国当前发展形式分析,许多交换平台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应当转变传统形式上的交换模式,加入创新性思维。基于“i交换”的图书平台也应当融入创新思维,进而增强用户的参与程度。创新主要可以就用户实际所需入手,基于用户信息行为进而搭建相应的图书交换平台,这种创新体现在交换内容以及交换途径以及方式上,对于交换内容不不应该仅限于图书,应当按照起实际需求扩宽交换内容所涉及的领域,依据用户要求确定相应的交换内容,比如非正式出版物、社会图书、复习资料、辅导资料,或者某些虚拟形式的资源均可以作为交换对象。比如在高校,学生针对科目的复习资料需求远远高过针对图书的需求,因此可以就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定;而就交换方式而言,可以是一物换一物或多种物品的形式,或以书换书。也可以在完成交易时,增加该用户的账户余额或虚拟货币进而来实现图书的再次流通,采取各种交易方式可以按照用户行为习惯进行具体的确定,前提是需要确保交易双方各自的利益,双方均认可这种交换方式。借助于这一平台,促使图书价值最大化,同时交换方式丰富化,进而推动图书交换活动能够有序正常进行,并取得长期发展。

而交换平台的搭建不应当局限于网站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进行宣传与推广,可以搭建基于网络模式相应的平台,促使用户借助于微博、豆瓣、天涯社会等平台发布交换需求。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需要逐步完善健全各项功能,促使图书交换系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从读者角度出发,进而更好的为更多读者服务。

四、完善图书交换平台的举措

(一)按照图书所属类别展开相应的主题活动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每一类别的图书均有特定的受众群体。比如当下,少儿类图书的销量十分巨大,许多同时父母带孩子参加主题活动的情况比较常见。此外,也有某些参与活动的成人反映成人读者比较少。由此可见,倘若不明确交易图书相应的主题活动,很难集中顾客的关注点,进而降活动成效。因此,完善图书交换平台可以首先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明确定位,进而推动交易的进行,促使交易的目的性明显,同时更加准确。

(二)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宣传,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闲置图书能够以交换、交易的形式再次流通,属于一种创新型思想,很少有市民参与。对于此种情况,应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而促使更多的读者参与到此次活动之中,进而促使闲置图书资源能够得以循环利用。图书馆方面可以借助于一切所可能的渠道与途径进行推动,促使社会人士能够参与到交换活动之中。

(三)借助于网络平台展开相应的交换活动

大多数的图书交换平台均有一个固定的地点,虽然方便读者展开实际的图书选择,但由于地点的限制,服务也同样受到空间以及时间的约束。虽然现阶段的交通比较发达,但是也存在时间不便的读者,阻碍了交换的公平进行。因此,可以在固定平台的基础上发展相应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信息的发布,倘若交易双方达成共识,可借助于快递形式进行图书的配送。

参考文献:

[1]刘启裕.公共图书馆搭建图书交换平台初探:以“顺德图书换客之家”为例[J].卷宗,2013(7):43-44.

[2]余蕾、尹晶.教材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证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