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振兴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7-12-19 08:57任伟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3期
关键词:企业改革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任伟

摘要:近年来东北经济之所以陷于新的困境,这是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产业转型升级严重滞后、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等结构性和体制性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在新常态下,要重振东北地区经济,单纯采取脱困的办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行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把经济脱困与转型升级和体制再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有利于东北经济全面振兴、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东北经济;转型升级;企业改革;民营经济;新兴产业

一、东北经济发展现状

2017年上半年,东北外贸跑赢全国总体增速,黑龙江、吉林、辽宁外贸整体增速达到23.1%,高于东部10省市外贸整体增速。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的回暖折射出东北经济“最困难的日子”似乎正在过去。而对“最困难的日子”正在过去,更有力的佐证是今年1—4月东北地区的经济数据。辽、吉、黑三省一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2.4%、5.9%、6.1%。这意味着,在黑龙江、吉林两省经濟去年已经企稳的基础上,今年首季区域内经济体量最大的辽宁增速已由负转正,东北三省2016年以来的分化走势开始扭转。但与此同时,东北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型面临许多困难。目前,包括东北三省在内各地已出台了很多改革方案。但仍存在资产布局结构待调整问题待解决。许多工业领域的“天花板”已经或即将到来,这意味着这些资产未来增值空间不大,将资本投放在一个升值空间不大的行业,而不进行结构调整优化,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同时要解决厂办大集体等在内的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光靠所有制改革是不够的,所有制改革只是解决激励和治理问题。东北经济发展只有解决结构调整未深入、国企改革难落实、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才能实现东北经济真正的复兴。

一、当前东北经济面临的新困境

(一)产业转型升级严重滞后。从三次产业结构看,虽然近年来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升,从2010年的37%提高到2016年的51.6%,但目前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工业内部结构看,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比重高,产能过剩行业规模大,产业链条较短,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不高,抗外部干扰能力较弱。

(二)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目前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仍然偏高,国有企业历史包袱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国有资产营运效率仍比较低且改革的成本越来越高。解决这些职工经济补偿金、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和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需要改革配套资金的支持。

(三)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由于各项政策落实不到位,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上国有企业垄断造成的挤出效应,导致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这已经成为东北振兴中亟需补齐的“短板”。由于其是央企垄断,民营资本虽然能够进入某些领域,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东北地区国内三种专利申请但大多在生产经营上依附国有企业。

(四)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依靠科技创新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特别是本驱动经济发展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同时,由于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缺乏、创新人才不足、现有创新成果产业化体制机制不顺等,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还未形成。

二、对重振东北经济的战略思考

(一)重塑政府行为模式。使东北三省摆脱经济增速低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根本上需要重塑政府行为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政府作用要从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特别是地方政府要从政策优惠竞争转移到企业营商环境竞争,形成有利于新动力培育的政府治理体系。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要从大投资、大出口、大招商转向大创新、大改革、大服务,着力建立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竞争、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创新的市场体系。同时,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贸易、投资与产能合作。东北三省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制造业基础很好,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要,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就可以既充分放大自身的比较优势,又解决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二)推动形成创新驱动的长效机制。创新宏观政策,为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同时,要立足于解决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即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缺乏、创新人才不足、现有创新成果产业化体制机制不顺等,从根本上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各种类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并购海外高科技企业和科技项目,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为支撑,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资源型产业向新兴产业领域延伸。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二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要求,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特点,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打破“一股独大”的局面;三是统筹解决分离办社会职能问题。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研究解决分离办社会职能问题。中央财政应给与相应资金支持,解决职工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和解决厂办大集体退休职工参加医保问题所面临的资金缺口。

(四)放手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一是要打破央企对产业链的垄断,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限制,全面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认真落实现有的各项政策,激发民营企业发展的活力。二是把国有企业脱困与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可以考虑采取就业补贴的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吸纳国有企业脱困分流职工实现再就业。

结语:

总体看,东北地区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以空间换时间,将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

参考文献:

[1]孙乃纪.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的优势与困境——关于“东北现象”的思考[J].东北亚论坛,1993(4):26-30.

[2]张樱馨.浅论新常态下东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中国商论, 2017(2):108-109.

[3]吕大洲.对乡镇企业摆脱困境的思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4):88-92.

猜你喜欢
企业改革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改制中的作用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东辽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
内部控制在企业改革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