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西洗煤厂浓缩机底流加压过滤机回收生产实践分析

2017-12-19 13:59马彦徐亚男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3期
关键词:浓缩机水分

马彦+徐亚男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太西洗煤厂浓缩机底流加压过滤机回收对加压过滤机产品粒度组成、产品水分、灰分、过滤机处理能力、电力消耗的影响,分析其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水分;浓缩机;加压过滤机

1引言

厂根据生产需要对浓缩机底流进行加压过滤机回收,加压过滤机回回收浓缩机底流后,过滤机产品灰分、水分等发生明显变化,对生产系统产生影响。

2 对过滤机产品水分、灰分的影响

2.1对过滤机产品水分的影响

分别对过滤机回收不同产品水分数据进行收集,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水分统计指标对比,浓缩机底流通过过滤机回收后产品水分升高,A601底流与浮选精矿过滤机同时回收,过滤机水分增加1.1%,入仓精煤水分增加0.6%;601、602、A601底流、浮选精矿过滤机同时回收,过滤机产品水分升高达到2%,经过计算,入仓产品水分增加1.4%。

601、602、A601底流过滤机同时回收,后对产品水分影响较大,入仓水分升高1.4%。

2.2对过滤机产品灰分的影响

分别对过滤机回收不同产品灰分数据进行收集,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灰分统计指标对比,浓缩机底流通过过滤机回收后产品灰分升高,A601底流、浮选精矿过滤机同时回收,过滤机产品灰分升高3.51%,按照生产灰分10%产品计算,每小时可减少配煤16t;601、602、A601底流、浮选精矿过滤机同时回收,过滤机产品灰分升高12.47%,按照生产灰分10%产品计算,每小时可减少配煤44t。

通过过滤机回收浓缩机底流,减少配煤量,降低装载机筛煤转运成本,同时由于过滤机产品配掺均匀,没有结团等现象,提升产品稳定性。

3 浓缩机底流对加压过滤机回收对系统的影响

为了实现浓缩机底流全部过滤机回收,利用半浓缩浮选工艺改造管路,增加A601底流入浮选精矿池管路,实现A601底流过滤机回收;在浓缩机底流回掺管路分支处安装阀门,实现浓缩机底流进入压滤系统的控制;增加浮选二楼缓冲槽容量,提升底流掺配的稳定性。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情况控制不同浓缩机底流进入浮选精矿池,通过加压过滤机回收。

3.1对过滤机产品粒度组成的影响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A601底流进入浮选精矿池通过过滤机回收后,+0.125mm各粒度级产率下降,累计产率由59.40%下降到50.50%,下降8.9%,-0.125mm各粒级含量上升,但总体粒度组成波动不大,0.125-0.25粒度级影响最大为6.5%,其次为-0.045粒度级为4.3%,其他粒度级影响均小于3%;601、602、A601底流、浮选精矿过滤机同时回收后,+0.125mm各粒度级累计产率由59.4%下降到41.3%,下降18.1%,0.045-0.125mm各粒级含量波动不大,-0.045粒度级含量上升,由8.7%上升到25.4%,上升16.7%。

601、602、A601底流、浮选精矿过滤机同时回收后,-0.045细颗粒含量明显增加,大量细粒煤泥进入过滤机产品。

3.2对加压过滤机排料时间影响

分别对过滤机回收不同产品排料时间数据进行收集,统计结果如下:

由上表数据可知,浓缩机底流配掺进入系统后,加压过滤机排料时间明显延长,主要由于细颗粒含量增多,滤饼及滤布的通透性变差,成饼时间延长,达到160s,加压过滤机处理能力下降。

3.3加压过滤机电力消耗影响

601、602、A601底流、浮选精矿过滤机同时回收,在B508开启同时,需开启354、357加压过滤机,两台加压过滤机平均需开启9小时(按每个生产班12小时计算),则每个生产班,增加压风机使用电力消耗4500kw·h,增加精矿泵、过滤机、刮板输送机电力消耗2430kw?h,共计增加电力消耗6930kw·h。

4 改造后的效果

(1)实现过滤机产品灰分提高,灰分由6.85%上升到19.32%,较直接浮选浮选精矿灰分提高12.47%,压滤板数回收由原来平均每日55板,下降至6板,通过过滤机回收浓缩机底流煤泥量每班達到392吨;

(2)降低浮选药剂消耗,通过配掺提升灰分,在浮选环节减少加药,经过统计,浮选药剂消耗降低0.04kg/t;

(3)减少煤泥转运、晾晒、装载机筛分、配煤等生产环节,同时提升配掺煤泥的均匀性,防止结团煤泥影响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薛丽群,杨猛,霍国杰.加压过滤机用于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的试验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9,(05):20-22.endprint

猜你喜欢
浓缩机水分
叶子会释出水分吗?
煤泥水处理用浓缩机浓缩规律分析研究
苯中水分的检验
浓缩机消泡问题的探索及治理
防挂料高效箱式浓缩机的设计
减盐不如减水分
完形填空Ⅳ
芝麻平衡水分及吸着等热研究
一种新型的周边传动中心自动提耙浓缩机
我国高效浓缩机技术综述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