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是把双刃剑

2017-12-20 07:06安徽姜丙利
垂钓 2017年11期
关键词:钓者钓友鱼群

文/安徽·姜丙利

雾化是把双刃剑

文/安徽·姜丙利

凡是喜欢玩台钓的朋友都很重视饵料的雾化效果,饵料的雾化效果好,诱鱼的效果往往就好,不仅聚鱼快,聚鱼的层次也较广,因而被钓友们所重视。不过,笔者通过多年的用饵实践感受到,雾化是把双刃剑,恰到好处的雾化效果可以起到良好的诱鱼、留鱼效果,但若不能根据鱼情的实际需要,过分追求雾化效果,则会将鱼层、鱼口诱乱,导致对择口和提竿时机的误判。

雾化需要根据鱼情掌握限度

众所周知,在垂钓的开始时段,钓者需要用较松散的饵料来频繁抛饵,利用饵料的雾化诱鱼进窝,这是玩台钓的基本常识。一旦有鱼进窝并开始上鱼了,钓者就要根据鱼情对饵料雾化的程度进行合理把控了。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追求雾化效果,在什么情况下又该控制雾化效果呢?本文中,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根据鱼群的密度用好雾化

恰到好处的雾化效果可以起到良好的诱鱼、留鱼效果

在底钓鲫鱼的诱鱼阶段,由于鱼群的密度尚小,加大雾化效果以快速诱鱼是正确的,良好的雾化效果可以更快地诱鱼、聚鱼,提高上钩率。当你发现鱼群的密度已经很大,常出现有讯号而频繁空竿的时候,则很有可能是窝子里诱的鱼太多造成的,而过分的雾化又促使鱼群兴奋而出现“乱口”,它们常在窝子里上下翻腾来回蹭线,只抢食漂荡于水中的细小饵渣而很少吃絮状的饵团,这就给钓者择口带来困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钓者就要及时控制饵料的过度雾化,一边适当降低抛竿频率,一边改拉饵为搓饵以减少雾化,压制鱼群泳层,控制鱼的兴奋度。特别是小鲫鱼较多的情况下,钓者更要注意这一点。

有一次,笔者初到一个公园里练竿,听说湖里的小鲫鱼密度很大,水深只有1米左右,我便习惯性地用拉饵诱鱼,不到10竿浮标就有了动作。我继续抛竿,想多诱一些鱼再钓,结果没钓几条小鲫鱼,就见满窝的鲫鱼星,浮标虽然有讯号,但提竿都是空钩,我很仔细地看浮标,但想抓实口却很难。很显然,小鲫鱼乱口了。针对这一情况,我马上适当放慢抛竿速度,改拉饵为搓饵,约5分钟过后,鱼情明显改善,上钩率明显提高,甚至多次“双飞”上鱼。

如果是钓离底、浮钓,则一定要让饵料有很好的雾化效果

二、根据鱼群的泳层用好雾化

当鲫鱼既有一定的密度,又有变泳层追饵觅食的愿望时,为了追求钓快鱼、多钓鱼,钓者就该采用浮钓的方式来应对。浮钓鲫鱼除了在钓组和用标上要有所针对外,钓者还应该保持较高的抛竿频率、选择比重小的饵料,并开得软散一点,充分发挥其雾化诱鱼的优势,让源源不断的微小颗粒诱惑鱼群并将它们留在水体的中上层以便钓取。如果你的饵料颗粒较大或开得较黏,雾化效果差,就很难诱到鱼,更难留住鱼。

前年梅雨季节,我原打算到公园钓鲤鱼,哪知道当天天气闷热,鲤鱼、鲫鱼、翘嘴多处于半浮头状态,而我带的饵料颗粒较大,比重也不对路,能勉强浮钓鲫鱼,钓翘嘴效果很不理想,结果一天下来没钓几条鱼。第二天,我有针对性地调整了标型和饵料,增加了雾化效果,一天下来,我一共钓获6斤鲫鱼和翘嘴。个人的经验是,如果你底钓鲫鱼,并且鱼群密度大,那么你可以不必过于追求饵料的雾化效果;但是如果是钓离底、浮钓,则一定要让饵料有很好的雾化效果,否则很难达到好的诱鱼、留鱼效果。

三、应根据鱼群的个体用好雾化

笔者喜欢野钓,自然水域里鱼的个体大小不一,钓者要在这样的环境里钓个体稍大的鱼,也要运用良好的雾化技术。常玩台钓的钓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钓大小不一的鱼群时,用拉饵钓取的鱼往往个体偏小,但尾数偏多,用搓饵钓获的鱼往往个体偏大,但尾数偏少。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饵料的状态决定的。

一般来说,我们在钓取个体大一点的鱼的时候,常常是搓大饵团下水,而搓饵一般开得较硬,它的状态大致可概括为:大、硬、雾化较差(搓揉导致),小鱼吃这样的饵料较困难,从而给个体稍大的鱼提供了机会。所以,若你只为了追求乐趣,不问个体大小,或者参加竞技钓比赛拼尾数时,你可以追求饵料雾化程度的最大化,将饵料开得软、散、小,这样的饵料状态对体型大小不一的鱼群有很好的诱惑力,能有效提高上鱼频率。

四、根据鱼群的“口相”用好雾化

雾化状态的把握也要跟鱼口相适应,钓生口鱼和钓滑口鱼是有区别的。钓生口鲫鱼时,钓者可适当增加抛竿频率并增强雾化效果,以保持窝饵诱鱼的强度和持续性。若钓滑口鲫鱼,钓者就要谨慎控制雾化效果,过分雾化会使滑鱼更不安分,它们会上下快速追食雾化后漂荡着的微小颗粒而很少吃钩,增加垂钓难度。

常有钓友抱怨:窝子里鱼泡直冒,就是不吃钩。我通过观察发现,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垂钓的水层不对——窝料中粉饵的比重过大,打窝子后,无数细小粉状饵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底,鱼群便被诱至水体中上层追逐粉饵而不下底,而钓友基本上又是钓底的,如此垂钓水层与鱼所处的泳层不对应,有鱼泡而无吃口也就不难解释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钓者在应对滑鱼时对饵料的雾化程度把握不当——有的钓友看到有鱼泡而无吃口,便认为“鱼的密度不够,鱼多了自然就抢食了”,于是提高抛竿频率诱鱼。结果,雾化效果越强越是无鱼吃钩。我多次在钓鱼教学视频里看到,水底的滑鱼更偏爱散落在窝子周围的细小粉状饵料,只有吃不到粉状饵料时才吃钩上的絮状饵团。可见,在钓滑鱼的时候,钓者一定要控制好饵料的雾化,将饵料开得稍微软黏一些,或改“拉”为“搓”,只有控制住饵料的过分雾化,使鱼没有碎饵可吃,才会增加它们吃钩的几率。

钓滑口鱼时,钓者要谨慎控制雾化效果,过分雾化会使滑鱼更不安分

雾化较好的饵料具有很明显的诱鱼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要注意的是,雾化要有针对性,并非所有鱼情都要追求高雾化。雾化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丰收鱼获,用得不好则打击信心。要想掌握好雾化技术,我们就要在日常垂钓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用饵水平。

猜你喜欢
钓者钓友鱼群
钓友的表情包
人工鱼群算法在雷达探测器射频端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夏末秋初
钓轻口鱼的方法论
顺势
鱼群漩涡
顺势
朱梦琪??《鱼群》
沉静
具功能反应食饵捕食模型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