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绵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

2017-12-20 09:36张昱昊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海绵城市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海绵城市凭借其环境适应力强的优势,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以海绵城市的给排水管网建设作为研究核心,先对当前海绵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完善海绵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希望能为海绵城市给排水管网的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管网;顶层设计

引言:在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中,给排水管网的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项目,一个良好的给排水管网不仅能帮助城市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内涝问题,还能缓解径流污染的程度,在海绵城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海绵城市的给排水管网建设工作展开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当前海绵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地下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目前,各地区的城市面积正在不断地扩大,城市中的建筑物高度也呈现出了整体攀升的趋势,与地下建设有关的项目越来越多。然而,大多数海绵城市现有的供水管道在质量、构造和长度上都无法满足的需要,城市范围的急剧扩大以及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使得供水水源和管网建设很难满足给排水管网建设的需要,也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另外,在很多的海绵城市中,地区的政府和相关部门仍然存在着“重地上、轻地下”的传统思维,这种传统思维对于建设给排水管网工作是非常不利的,也造成了给排水管网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地下建设工作也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很多城市的低下建设工作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并且对城市中的市政排水管网也缺少足够的维护和排查。

1.2极端天气频繁发生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幅度在不断增大,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也越来越严重,这些都会对天气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一些短时间的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各种突然出現的短时强对流天气和各种局部范围内频发的强降雨都可能会给海绵城市的给排水管网建设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另外,由于受这类天气状况的影响,以及这类极端天气所独有的规模较小、突发性较强、转瞬即逝等特点,很容易使海绵城市的建设以及给排水管网的建设工作出现“盲区”和“盲点”,从而引发诸如城市内涝等二次灾害,以及市民恐慌、交通瘫痪等社会性的问题。

2.完善海绵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1突出规划引领,树立“大规划”的理念

海绵城市的给排水管网建设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规模巨大、流程复杂的长期工程,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树立“大规划”的建设理念,以长远的眼光来开展建设工作,实现给排水管网建设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突出规划引领。海绵城市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秉持科学分析的原则,采取最适合建设地区环境和气候特点的建设措施,确保海绵城市可以循序渐进地完成对给排水管网的建设[1]。

例如,政府需要在总体层面上对海绵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对相关的专项工作加以控制,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做到对各项因素的统筹考虑,秉持低污染的开发理念,深刻贯彻建设方案中制定的各项目标。各地区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所在地区的区域特点,制定出一个有地方特色的给排水管网建设方案,严格地控制各项工作指标。在“大规划”的理念下,做好对城市中雨水排放的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缓解城市中的内涝问题,并在源头上降低径流污染,使海绵城市的景观得到改善,在城市中构建出一个健康、稳定的水循环系统。

2.2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顶层设计

国家在城镇化的规划方案中明确指出,我国想要进行城镇化建设,就必须将提升质量作为城镇转型与发展的主要工作,这也是让海绵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迈入新阶段的关键。因此,海绵城市必须要将新型城镇化作为给排水管网建设工作的发展道路,在保护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够实现海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海绵城市应建设可以完成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工作的给排水管网,使城市中的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从而在海绵城市的城镇化建设中完成给排水管网建设的协调发展。

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有着投资金额较大、持续周期较长、不可控因素较多的特点,而且,我国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仍然停留在初步探索的阶段,与之有关的技术和方法还并不成熟,也没有太多能够加以借鉴的经验。给排水管网建设有着很强的公益属性,吸收外界资金的能力并不突出,所以,海绵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顶层设计的研究,同时国家也应尽快制定出和海绵城市建设有关的规章制度,在给排水管网管等方面尽快推出有推动效果的政策。例如,国家和各地区政府可以使用政策扶持、专项资金、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帮助海绵城市尽快完成对给排水管网的建设工作。

2.3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试点

在对给排水管网的建设过程中,各地区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地发挥地区内的各个资源的优势,使雨水、地表水、地下水能够有一定的系统性,并对给水环节和排水环节加以协调,在对城市的规划发展有着充分考虑的前提下,结合给排水管网所专有的复杂性特点,大力发展对城市生态的保护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海绵城市中的水系系统、绿地系统以及市政设施都能够参与到给排水管网的建设工作中,这样不但能够对管网的压力加以缓解,还能够使管网的承载能力得到加强,从而可以吸纳更多的雨水和污水,实现“排得出、用得上”的建设目标[2]。

例如,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积极鼓励一些再各方面的条件都发展的比较成熟的地区开展给排水管网的建设试点,并对这些试点地区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在实际的工作中,试点地区应以城市中的各项基础设施作为建设工作的基础,在确保城市中的各项基础设施能够保持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对这些试点地区进行合理的统筹与规划,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重点对雨洪水的利用技术展开深入地研究,积极地对海绵城市给排水管网的建设策略进行探索,寻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设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分享出来,使其能够为全国各地区的海绵城市给排水管网的建设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途径。

总结:由此可见,尽管在当前阶段的海绵城市中,给排水管网的建设工作存在着地下建设工作进展缓慢、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海绵城市的政府应突出规划引领,树立“大规划”的理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顶层设计,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试点。只有这样,海绵城市才能真正完善给排水管网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徐锋. 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8):214.

[2]李宇超.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作者简介:张昱昊(1996.03--);性别:男,籍贯:山西省运城市,学历:本科,在读于太原学院;研究方向:海绵城市;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海绵城市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广东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