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物资供应链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

2017-12-20 09:53杜新宇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电力行业物资供应商

杜新宇

摘要:电力物资的准时供应直接关系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本文从当前我国的电力物资供应管理现状出发,对供电企业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类别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从建立风险管理信息库、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以及风险模拟等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电力行业电力物资供应链的稳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字:供电企业;物资供应链风险;识别;防范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电网建设和升级改造速度也随之加快,对电力物资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但是,日益庞大的电力物资供应链也使得一些物资供应风险被逐渐暴露出来。对此,各供电企业要综合考量供应商、组织、环境、质量等因素,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损失。

1电力物资供应管理现状

由于电能不能大规模储存,其即产、即供、即销的特性使电力行业的电网物资供应链与其他行业有着较大的区别,即电网物资供应链有着垄断性、内部性、复杂性、计划推动性、风险厌恶性等特点。电力物资的及时、有效供应是电网建设和维护的重要基础,其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如物资供应不及时,会影响工程工期及维修抢险的进度;物资质量出状况将导致电网运行不稳定,甚至造成供电中断等。此外,电力物资具有的涉及范围广、投资成本大、管理链条长等特点,每个电力单位需要管理的物资数量大、品种广,又需要面对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采购、配送、仓储等方式,因此,供电企业的采购部门发展至今,已不再是传统单一的后勤保障部门,而是一个集产品研发、质保以及供应链管理等重要职能的管理部门,它不仅仅支撑着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营,也是供电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保障。

2供电企业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日常风险管理体系

现在电力行业中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因自然灾害引起的电网损坏的应急抢修抢险,并设立专门的物资应急抢修抢险管理机制。但是在日常运作中,只是做到了事故发生后的积极响应,没有做到事故发生前的防范。

2.2缺乏风险意识

供应链的运作流程是一个弹性较小的环节,必须做到及时、有效,但是从整个供应链角度来看,整个运作流程中存在不小的风险,而供电单位不仅不能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甚至有部分供电企业完全没有意识到供应链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更不用说去全面、系统的寻找风险点。

2.3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系统

现阶段的供电企业,大多都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系统,不能对风险进行客观评估,也无法估算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所造成后果的不确定性。一般都是等到风险发生后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或者通过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对风险进行预防。

2.4缺乏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降低风险发生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电力行业往往是等风险损失发生之后再进行应对,并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既没有组织上的风险管理架构,也没有标准、规范的风险管控措施,特别是没有风险预警机制,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3电力物资供应链风险识别

3.1供应风险

电力行业中的供应链风险主要表现为供应商产能不足无法及时供货、或者延迟交货等。其次则是部分电网设备具有高技术高标准的要求,造成了该批物资供应商单一的风险,从而使得供应链稳定性低下。此外,不稳定的需求关系也是供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举例来说,某工程遇到特殊情况,工期被迫提前,需要与供应商变更合同以更改交货日期,但是供应商根据合同所编制的排产计划也会因此被打乱,从而导致无法根据实际交货期供货的情况。

3.2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供应商厂房或仓库等地发生意外事故,如火灾等;其二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这两类风险都会导致电力物资无法及时供应。此外,环境风险也包括部分地区或项目因自然灾害破坏需要应急抢险的情况,而且由于基建类物资是单批次进行定制生产的,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往往会导致物资无法及时供应。

3.3网络风险

由于供电企业物资供应涉及的范围较广,有着较为庞大、复杂的供应商网络,而由于供电企业的物资需求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供应商或因交货日期提前,或因自身产能不足,往往会选择外包,这是由于着层层外包,不仅导致了整个供应链的混乱,还严重导致了供应商的供应和库存风险,甚至扰乱生产商的计划安排与营销管理秩序,导致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这种信息的不及时、不对称也容易影响后续的采购供应进程,并容易打击供应商积极性。

3.4组织风险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仍有一定差距,各省、市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逐步进行仓库建设,尤其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各省、市的供電企业都逐步开始了ERP系统的改造工作,但是由于各个地区ERP系统的开发进度不一,运行也不够稳定,在一定程度也对物资供应链风险的控制造成了阻碍。

4电力物资供应链风险的防范

4.1建立物资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库

物资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库首先要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综合考虑物资供应链的业务类型,对潜在的供应链风险进行评估,并将与业务类型相对应的风险内容、风险类别、出现频率、影响程度以及处置措施等因素进行汇总,上传至物资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库。从汇总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供应商无法及时供货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项目单位或物资需求方,目的不是为了惩罚无法供货的供应商,而是把保供应、保工期作为首要目标。在发生此类事件时,物资需求方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物资情况,对于无法及时到达的物资进行物资转包或者调送,来完成保工期的首要工作。所以,建立物资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库十分必要,它能够有效实现企业上下游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并能够对物资需求进行实时反馈,在有效提高双方信息沟通效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供应链风险发生的概率。

4.2构建物资供应链风险信息化管理体系

物资风险管理信息化是为了有效实现风险管理与风险处置的双管齐下,进而实现物资供应链风险类别的差异化处理:对影响程度较低的风险事件进行“预警”,并对业务人员进行提醒;对影响程度较高的业务事件进行“终止”,将风险控制在源头;对影响程度十分低,由其他外界不可避免因素造成较大业务风险的事件进行“事后处理”。

4.3实施物资供应链风险模拟策略

电网企业是电力行业物资供应链的核心,基本上都是内部客户,因此,电网企业内部就完成了物资供应的大部分流程,也为风险管理场景的模拟提供了便利。一般来说,电力行业的物资供应链风险可通过有效管控来进行防范,而场景模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实现供应链风险从“应急性”向“常态性”的转变,并逐步实现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的物资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最终融入电网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

结束语

虽然供电企业物资供应链风险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是,其自身特性也决定了风险的可控性。供电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制度,充分考量各物资供应业务,识别和衡量各潜在风险的风险内容和风险等级,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程充.电力物资供应链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9):48-49.

[2]井伟.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电力物资供应风险管理提升[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8):26-27.

[3]郝泽军,陆颖.电力企业供应链风险防控及措施研究[J].物流科技,2016,39(12):117-121.

猜你喜欢
电力行业物资供应商
被偷的救援物资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浅谈电力行业知识管理的集成信息化
电力行业的减排救赎
救援物资
电力行业的碳市大考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PKPM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