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2017-12-20 11:26张英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股利现金股票

张英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特别是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一重大判断,为我国迎来了新时代的资本市场。我国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截至目前A股公司3000多家,新三板公司11000多家)。投资决策、筹资决策以及利润分配政策属企业财务管理中三大财务决策,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利润分配政策可以理解为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政策之一,在公司生产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合理利用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所以说我们应在研究我国股利政策不同特点的同时,还应分析我国股利分配政策成因及因素。

一、股利及股利分配方式

1、概念

股利指股份公司按发行的股份分配给股东的利润。股息、红利亦合称为股利。股份公司通常在年终结算后,将盈利的一部分作为股息按股额分配给股东。股息是指公司根据股东出资比例或持有的股份,按照事先确定的固定比例向股东分配的公司盈余;而红利是公司除股息之外根据公司盈利的多少向股东分配的公司盈余。显然,股息率是固定的,而红利率是不固定的,由股东会根据股息以外盈利的多少而作出决议。

2、股利分配方式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的狭义分配,即通常所知的红利和现金股利的分配;所谓广义的分配,不仅包括现金股利的分配,还包括股票回购、股票股利、股票分割等方式;我们仅来分析现金股利和股票股股

(一)概念

(1)现金股利,是指以现金形式分派给股东的股利,是股利分派最常见的方式。大多数投资者都喜欢现金分红,因为是到手的利润。企业发放现金股利,可以刺激投资者的信心。现金股利侧重于反映近期利益,对于看重近期利益的股东很有吸引力。

(2)股票股利,是指公司用无偿增发新股的方式支付股利,因其既可以不减少公司的现金,又可使股东分享利润,还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因而对长期投资者更为有利。股票股利侧重于反映长远利益,对看重公司的潜在发展能力,而不太计较即期分红多少的股东更具有吸引力。

(二)区别

(1)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适用的条件不同

现金股利适用于企业现金较充足,分配股利后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能达到一定的标准的,并且有有效广泛的筹资渠道的,才能发放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只要符合股利分配条件,即企业不管是否实际收到现金,只要账上能够赢利,就可以采用股票股利。

(2)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在性质上的差异

现金股利的发放致使公司的资产和股东权益减少同等数额,是企业资产的流出,会减少企业的可用资产,是利润的分配,是真正的股利。

股票股利是把原来属于股东所有的盈余公积转化为股东所有的投人资本。只不过不能再用来分派股利,实质上是留存利润的凝固化、资本化,不是真实意义上的股利。股票股利并无资产从企业流出,发给股东的仅仅是他在公司的股东权益份额和价值,股东在公司里占有的权益份额和价值,分不分股票股利都一样,没有变化。

(3)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对公司、股东财务影响不同

1、发放股票股利可使股东分享公司的盈利而无须分配现金,便公司留存了大量的现金,便于进行再投资,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也不影响资产、负责及所有权益。而发放现金股利将减少企业的实物资产,直接影响企业内部资产的结构及占比。

2、发放股票股利可以摊薄每股价值,可以吸收更多的投资者加入。

3、发放股票股利往往会向社会传递公司将会持续发展的信息,从而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反之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一面。

4、发放股票股利会增加公司的费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成因分析

(一)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的原因分析

(1) 股权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尚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股票流通权人为割裂,使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缺乏共同利益基础,不同股东利益关注点的不统一,往往导致股利分配政策制定缺乏共同利益的指导。而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严重阻碍了资金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导致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政策形成的制度诱因。

(2)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大股东的虚设、缺位,使得股份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手中,即“内部人”控制,占尽可能多的公司可控制资源,也会不惜侵占股东的权益,在没有很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将利润留存而不愿分配股利。因此造成了不理性的股利政策。

(二)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分析

(1) 上市公司不分配的现象带有普遍性,上市公司的责任是给股东较高的投资汇报作为对其承受高风险的补偿。但是,我国的上市公司明显缺乏这种应有的责任感,不分配的现在带有普遍性,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说上市公司是铁公鸡一毛不拔。从所搜集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截至2016年3月23日午间,A股总计有53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5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截至2017年4月18日,A股共有151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6年年度現金分红预案,可见不分配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还是非常大的。

(2)我国上市公司中不少企业致益较差无利可分,有的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要求操纵利润,因只是账面利润无能力支付股利也有的上市公司尽管有利润,但变现能力差,流动性不足,无现金可分。而发放股票股利,公司只要在账簿上做一笔转账业务,无须支付任何代价,这是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股票股利而不选择现金股利的客观原因。

三、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

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众多,即有公司的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而且各素之间又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 内部因素

(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股股东的意志,如果控股股东存在着强烈的资本扩充动机,就会出现了异常低派现的现象。与此同时控股股东急需资金而又不愿出让股权,只有通过分红渠道来获取现金,也会导致异常高派现的出现。endprint

(2)国有股股份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手中,管理层为了占有尽可能多的公司可控制资源,也会不惜侵占股东的权益,在没有很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将利润留存而不愿分配股利。此外,投资的高投机性,也是造成不理性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投资和被投资双方都不重视现金股利的分配,实质上也就造成了上市公司少分配或不分配股利的恶性循环。

(3)有些上市公司账面上盈利,但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却不多,这也是上市公司派现数量少的直接原因。在我国,公司间相互拖欠的现象十分普通。公司虽然记录了账面上的收入,但却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而且,部分公司为追求市场占有率或账面利润而采取冒险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方法,导致应收账款和库存急剧增加,公司没有充裕的现金发放股利。

(二)外部因素

(1)在股市发展的初期,我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房地产、家电、计算机、金融等产业上市公司随之飞速发展起来,这些公司通过高比例送配股政策,短时间内股本得到了迅速扩张;而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时期,很多公司的分配采取不扩张股本的方式或干脆就不进行分配。

(2)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尚未完全建立,并购市场还不发达,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使公司面临的外部制约十分有限,特别是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由于地方政府或母公司的保护等多种原因迟迟无法实施,导致亏损甚至严重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没有退出市场,ST公司的经营者和大股东没有受到惩罚。外部制约机制的缺乏,使得上市公司对股利政策不够重视,很少考虑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3)从委托代理的角度看,国有企业区别于私人企业最明显的特征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委托人是非人格化的“国家”,或者说是政府,而实际控制权在政企不分的情况下则掌握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的手中。这些政府机构和官员并非企业的最终股东,他们对企业的成败并不承担经济责任,他们的行为通常基于政府动机和个人效用最大化,而不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存在着事实上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和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越俎代庖的问题。

四、建议

(一)优化公司股利分配的微观环境

(1)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平衡不同融资手段的筹资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方式,改变目前上市公司不分配、不送转股的做法。

(2)上市公司首先应对公司的投资项目进行严密的可行性研究,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从而做出正确的股利政策选择,合理确定权益资金数额,制定相应的股利政策,同时应对股利政策信息进行充分、及时的披露等。

(二)优化公司股利分配的宏观环境

(1)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律环境建设。除了目前正在执行的《证券法》、《公司法》等以外,还应制定其他相关市场监管法律,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法律体系。

(2)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强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加快股权分置改革的步伐,真正做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4)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公司“三会”的職责,保证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总之,在证监会的监督和市场的引导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不规范逐步走向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既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要满足股东目前的实际利益,使公司未来的发展与公司股东利益都能兼顾。

参考文献:

[1]苏志明.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分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04):67-69.

[2]董青马.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股利现金股票
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探讨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只“普”不“惠”的现金贷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连续上涨3天以上的股票
近期连续涨、跌3天以上的股票
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双汇发展的股利分配政策
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监管制度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