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2017-12-20 11:38李曼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工商管理培养模式

摘 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都在向"互联网+"模式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迎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存在教学理念陈旧,课程设置体系不完整以及教学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文对工商管理专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越来越重视创新发展,而工商管理专业涉及到工商企业经济活动规律和经营策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和建设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教学更应该借助互联网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一、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不少高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索,但总体来说,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资源保障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保障体系不完整;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等,由于存在这些问题,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如今“互联网+”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积极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因此,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做出改变,才能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才能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1】。

二、“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1.强化创新创业意识

高效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所以,强化创新创业意识至关重要。高效工商管理专业应改变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分离的方式,而建立这两种教育相融合的方式,同时,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再单纯地面向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提供配套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础资源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基础资源。因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必须大力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做好资源的配套,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良好平台。同时,高校应加强和社会优秀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创新的质量和实际价值;联合高校和政府、风险投资公司等社会力量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者大学科技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机会;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机构,比如,创新创业协会等,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立体化网络【2】。

3.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较强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因此,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具体来说,高校应加强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派送优秀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不断增强教师创新创业理论水平;聘请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来校开讲座等等。另外,高校建立导师遴选制,组建专业教师、创业者、企业家、政府官员等专兼职师资队伍,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创新理论和创业实践相结合。

4.加大制度保障力量

高校应该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加入整套的创新创业工作方案,比如,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以及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规章制度等等,从而为学生创业给予制度保障,给予专业指导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3】。

5.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环境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成绩,还需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最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所以,高校应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业素养。同时,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管理学科的相关知识,还需掌握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文学等综合性知识,才能促进战略规划能力、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执行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6.完善课程体系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般来说,专业应该建立创新创业精神、理论与知识、实践三大模块,并且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需设置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同时,有机融合专业课、通识课、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网络教育资源、数据分析课程、数据挖掘体系。另外,高校应增设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比如,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验室软件实习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升实践的创新创业能力【4】。

7.采用合理的新型教学方式

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情境模拟、案例教学、创意设计、合作探究、微课等教学形式,也可以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新型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在真正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应转变教育理念,结合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攀科,郑淑娟.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研究――以嘉兴职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6):37-38.

[2]姚文燕,黄小燕,于海红.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途径探索[J]. 广西教育,2017,(15):39-40+45.

[3]杜军,商雨鹤.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 现代商贸工业,2017,(08):155-158.

[4]张琦,金玉然,宋伟. “创新创业”引领下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 高教学刊,2016,(14):11-12.

作者简介:

李曼(1987-07-20),学历:本科,籍贯:山东滨州,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王忠国(1979-04-18,学历:研究生,籍贯:山西安康,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徐晓燕(1985-11-07),学历:本科,籍贯:山东临沂,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工商管理培养模式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