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7-12-20 11:20张静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

张静

摘 要:综观全人类发展历史,哲学与科学技术一直紧密相连、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哲学家把哲学视为各种知识的总汇,甚至"科学之科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大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的加快,促进了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因此,现代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一、肯定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即科学技术也是社会发展动力,即“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对此,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科学是“历史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长,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太多,又是人口大国,根据人均GDP、农业劳动力比重等计算的经济水平综合年代差距,2015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相差数十几年。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拉近了世界的联系。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大发展的原动力,是新的生产力的增长点,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的加快,促进了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提出新课题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技术、生产越来越一体化。特别是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劳动资料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改变着劳动对象的结构;智力的开发与应用,成为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标志;以计算机应用为标志的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所有这些都证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最具革命意义的飞跃。它将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在150 多年前所预言的共产主义革命将在工业较发达、财富积累较多,以及生产力较高的国家“同时”发生提供物质文化条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历史上。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视为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则使科学越发快捷地物化为直接的劳动力,实现了从体力向智力的重点转移,缩短了时空距离,使原来无法跨越的世界成为互相联系的“地球村”。同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由于地球距离的相对缩短、信息传递的绝对开放、各国思想文化的充分交流,传统的意识形态受到冲击,人们的思维方式已呈多元化的态势。在这样一个既令人振奋,又使人疑惑的复杂的历史新时期,虽然马克思主义所预见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历史命运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没有改变,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途径、方式和时间,却会发生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预想有很大不同的变化。这就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带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新课题。

三、现代科学技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提供新思路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内在地蕴涵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这几组关系之间的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地。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握从主体方面理解自然的深层意义,以及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合理性。关于哲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恩格斯曾经这样说过:“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像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诸多未知领域的重大突破,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需要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探索和运用新的规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取得的丰硕成果,有些已经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比如现代系统科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联系的原理;纳米技术的发现与应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不灭和无限发展的原理;电脑和人工智能的开发,丰富了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等。但同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比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发展引发的社会道德伦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文化多元化对传统意识形态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科学技术作为“双刃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纳米技术之后出现的“夸克禁闭”问题的研究,都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而这种研究必将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其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定位,使其更加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向、动力和智力支撑。近年来,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都在反复论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要求各级党和政府要像重视自然科学那样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这恰恰说明,目前哲学社会科学还没有引起社会、乃至地方党和政府的重视。这里有认识偏差的问题,但主要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像自然科学那样得到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研究不深、应用理论研究不强、哲学普及工作不够、高校哲学教学效果不好,这种现状如不尽快改变,不仅哲学本身将要枯萎,而且民族的精神也会受到影响。怎样改变这种现状?第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第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思想和不屈的精神,探索和回答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新课题,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法律提供理论支持。第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自身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拓展新领域、掌握新本领,特别要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敢于向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进军,这样才能使哲学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向导和灵魂。第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要想武装人、启发人、鼓舞人、陶冶人,必须首先完善好自己。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社,200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22.

[3][加]瑟乔?西斯蒙多.科学技术学导论[M].上海.上集团2009.1.

[4]张明国.技术文化论[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2.

[5]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