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研究述评及展望

2017-12-20 18:19张民阔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述评

摘 要:隨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结构性失业已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中的突出问题,治理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学术梳理和述评,提出了破解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高校毕业生;述评

高校毕业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在深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治理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日益凸现成为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国外的研究现状述评

凯恩斯是国外最早研究结构性失业的西方经济学家。在传统的西方就业理论中,结构性失业被概括成“摩擦性失业”的就业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和杜生贝把结构性失业作为一个专门问题引出研究视野。他们认为失业的特征与通货膨胀并发的原因主要在劳动力市场技术结构的不合理,表现为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的现象。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提出,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公平性原则”和“工资粘性”的不合理不协调关系造成的。“公平性原则”和“工资粘性”导致和造成劳动生产率增长迟缓的部门呈现出劳动力失业的状况。加尔布雷思从劳动力市场制度结构层面入手,采取了二元结构的方法,利用了大小企业两种经济结构对结构性失业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和分析,把失业的最主要和最根本原因归结为制度结构的不合理。萨恰罗波洛斯认为本土常住居民的结构性失业和外来移民工人就业难这两种现象并存的现象和局面,主要是由劳动力市场内部呈现头等和次等市场的层次划分造成的。劳雷?马泽克、小斯雷克、罗曼斯等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造成地区之间劳动力资源流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结构性失业问题与劳动力市场地区结构的差异有重要的内在关系,并对迁徙成本数量进行了模型研究和分析。

事实上,劳动力市场的社会结构性分析方法和制度结构分析方法都是以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只不过前者比后者在实践应用中更为广泛。劳动力市场的社会结构可以从就业人员本人对职业的社会评价、企业的所有制和职业本身的社会地位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和探讨。对我们进一步探究结构性失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国内的研究现状

高等学校扩招后,高校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凸显为重大的民生和社会问题,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者们根据国外结构性失业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推断出我国目前的就业和失业问题包含总量性就业和失业压力与结构性失业双重困境和矛盾,结构性失业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任婷、周畅在《结构性失业与高教政策调整》中认为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只占到总人口的近1/2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3的水平;与“知识失业”现象相对应的是,劳动力市场中的高等专业人才及技工人材又呈现出大量短缺的现象,劳动力供给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2004年4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40个城市进行了劳动力需求状况调查显示,劳动力市场中高级技术人员的供给增长速度赶不上需求增长速度,中国高级技工人数只占技工总数的4.2%左右,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去甚远。据统计,2009年广州市技术工人需求缺口已经达到30万人,教育专业方向内部也存在着大量的失衡现象,一些专业方向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另一些专业方向的劳动力却供给不足。在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统计数据显示,招聘数量最多的市场营销人才供不应求,在企业最急需的人才中缺口比率达14.4%,而求职人数最多的企业管理人才有17.8万人供过于求。

造成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有诸多方面原因。学者从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当从高等教育改革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眼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解决我国当前结构性失业的战略举措和关键环节。如,蔡昉、杨宜勇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解决好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实施并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员工培训的产业化,从根本上改变和改善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和能力不强的基本现状。郑功成认为,我国目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快速增长与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形成严重的反差,主要是结构性失业矛盾造成的。胡鞍钢认为结构性失业的根源在于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改革的结构性问题和矛盾。陈淮和王广庆认为结构性失业主要体现为地域结构、社会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等方面。丁兆春认为,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教育缺乏全面可靠的就业信息、盲目追逐就业市场需求和教育体制僵化。董兆波、孙永红等也从制度创新、入世后的新形势新变化等角度进行了探究。劳动力的短缺与滞后并存、技术进步的推进,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力度等是当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解决的关键。

2.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展望

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配置呈“总量不足,相对过剩”的状态,“知识失业”实际是由于教育机构所提供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内在的原因是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结构的改革,导致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总体上说,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结果,而这种情况又主要体现为结构性失衡。只有针对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全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找出正确的解决途径,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才能有效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任婷,周畅.结构性失业与高教政策调整.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1月。

[2]成学真,王超.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经济纵横,2005年第5期。

[3]付继元.论职业教育与结构性失业.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

[4] WD.Mccausland.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Wage differentials and Hysteresis Effects[J].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2005,44(1).

作者简介:

张民阔(1974—),男,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战略与决策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南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C1072)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述评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