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赣东北良坑钼钨矿区勘查中的应用

2017-12-21 07:09孙社良陈士海李永明杨细浩朱昌杰牛建忠曾凡淼
华东地质 2017年4期
关键词:钨矿石英矿床

孙社良,陈士海,李永明,杨细浩,朱昌杰,牛建忠,曾凡淼

(1.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州 510080;2.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昌 330030)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赣东北良坑钼钨矿区勘查中的应用

孙社良1,陈士海2,李永明2,杨细浩2,朱昌杰2,牛建忠2,曾凡淼2

(1.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州 510080;2.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昌 330030)

良坑钼钨矿区位于赣东北断裂带南东侧、钦杭成矿带北部多金属成矿带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文章研究良坑钼钨矿区的地质特征,分析该矿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结合地形、地质及矿化特征等,共圈定6个综合异常。优选3个最有利的综合异常进行工程验证,发现数条钼矿体和钨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拓展了赣东北断裂带南东侧找矿新领域,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良坑钼钨矿区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赣东北断裂两侧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参考。

钼钨矿;构造;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赣东北

赣东北德兴地区位于钦杭成矿带北部多金属成矿带内,受区域地质背景、大地构造环境等影响,区内构造作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找矿前景,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勘查区[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地质工作者对赣东北德兴地区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矿床成因、矿产勘查及技术方法等进行了相关研究[4-12]。通过对德兴铜矿、银山多金属矿、金山金矿等矿床进行研究,认为该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与早—中侏罗世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Cu-Mo-Au-Pb-Zn-Ag矿床和与新元古代地体碰撞有关的剪切带型金矿床[13],这些矿床集中分布于赣东北断裂北西侧。目前,对赣东北断裂南东侧矿床的地质研究较少。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作为一种常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地表浅部勘查与深部隐伏矿床勘查中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14-18]。为了进一步缩小找矿范围,确定找矿靶区,对赣东北断裂南东侧良坑钼钨矿区东部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依据相关异常发现了较好的钼、钨矿体,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及第四系,总体呈NE向展布,倾向NW,倾角40°~70°(图1)。南华系在矿区东部大面积出露,自下而上为休宁组(Nh1x)、南沱组(Nh2n),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粉砂岩、泥岩、冰碛泥砾岩。震旦系在矿区中部呈NE向条带状展布,自下而上为蓝田组(Z1l)、皮园村组(Z2p),岩性主要为炭(钙)质页岩、泥晶白云岩、微晶灰岩、硅质岩,其与下伏南沱组(Nh2n)呈整合接触。寒武系出露于矿区西北部,自下而上为荷塘组(∈1h)、华严寺组(∈3hy),岩性主要为板岩、硅质岩、灰岩、钙质页岩,其与下伏皮园村组(Z2p)呈整合接触。第四系冲积层(Qhl)分布于山间沟谷,主要由松散的砂、砾石及亚粘土组成。其中,南华纪休宁组(Nh1x)为矿区主要赋矿地层。

图1 良坑钼钨矿区地质简图Fig. 1 Geologic sketch map of the Liangkeng Mo-W mining district1-联圩组;2-华严寺组;3-荷塘组;4-皮园村组;5-蓝田组;6-南沱组;7-休宁组;8-岩脉;9-地质界线;10-断层;11-矿体;1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范围

1.2 构造

受赣东北断裂影响,矿区主要发育NE向和NNE向2组断裂(图1),二者与成矿关系密切,控矿以NE向断裂为主,NNE向断裂次之。其中,NE向断裂走向为50°~70°,倾向NW或NNW,倾角50°~80°,延长>2 800 m,沿走向延伸出矿区;NE向断裂以扭性为主,部分兼具压性,局部见糜棱岩化发育,且被NNE向断裂切割;NE向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为矿化石英脉提供有利的赋存空间;辉钼矿化、黑钨矿化、白钨矿化沿破碎带内石英脉发育,见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如F1、F2、F3。NNE向断裂走向10°~30°,倾向NWW,倾角55°~65°,宽0.5~3.5 m,走向延长约1 800 m;NNE向断裂为张性,断面上见滑动镜面、擦痕及绿泥石膜,破碎带宽窄变化较大,平面为波曲状;辉钼矿化、黑钨矿化沿破碎带内石英脉发育,局部富集形成钼矿体、钨矿体,如F4。此外,矿区还有近EW向和NNW向断裂,其中近EW向断裂为压扭性,见硅化、绿泥石化,但未见明显矿化。NNW向断裂与成矿无关,为成矿期后平移断裂,不仅切断早期黑云正长花岗岩脉,且破坏早期矿体。

1.3 岩浆岩

矿区岩浆活动强烈,主要有燕山期黑云正长花岗岩,浅肉红—肉红色,中细粒似斑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黑云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15.6±2.0 Ma,属燕山期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19]。黑云正长花岗岩侵入接触界线呈不规则状,保存有残留顶盖,岩体内原生流动构造不发育,且多呈NE向岩脉状产出,说明其就位与NE向断裂关系密切,属顶蚀的被动就位机制,剥蚀程度较浅,氧化系数平均为0.47[20]。黑云正长花岗岩作为成矿母岩,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21],主要以岩脉产出,其与围岩接触带中的钼钨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等发育,局部富集形成矿体(图1)。

1.4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等,多呈线型分布于构造破碎带及其两侧。其中,黄铁矿化、硅化与钼钨矿化关系最密切。成矿前,黄铁矿为浅黄色,自形、半自形晶结构,呈星点状分布;成矿期,黄铁矿呈自形粒状、不规则粒状、团块状分布的胶状、烟灰色粉末状产于硅化碎裂岩中,且后两者与钼钨矿化关系密切;成矿后,黄铁矿呈细脉状产于晚期裂隙与片理中,与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共生。硅化沿构造破碎带及两侧分布,主要以脉状、网脉状石英脉产出,而钼钨矿化多沿石英脉内部、边部及其裂隙面发育。

1.5 矿体特征

矿体赋存于休宁组变质砂岩中,主要受NE向、NNE向断裂控制,钼钨矿化主要沿NE向、NNE向断裂派生的羽状张性裂隙充填,形成石英脉型钼矿体或石英脉型钨矿体。矿体多呈细脉状、透镜状产出,走向50°~55°,倾向NW,倾角64°~85°,走向延长50~570 m,倾向延伸40~340 m;矿体厚度一般为0.23~3.33 m,最大厚度为4.66 m;矿化石英脉体厚度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延伸几米至几十米,含石英脉密度1~6条/m,含脉率为5%~15%,局部含脉率高达30%。矿石结构主要为他形晶粒结构、半自形晶粒结构、压碎结构、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状、浸染状、网脉状及斑点状。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黑钨矿,少量白钨矿、黄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绿泥石、绢云母。矿石自然类型为岩浆期后高温热液阶段形成的原生硫化物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为钼矿石和钨矿石。

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根据研究区主体构造方向及各地质单元特征,确定土壤地球化学测线方向为145°,网度为200 m×40 m,局部重点地段按100 m×40 m网度加密。本次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面积为0.93 km2,共采集样品350件,并布设5%的重复样。

(2)结合类似地区工作经验,取样层位以B层中上部为主,样品由采样点周围点线距1/10范围内的3~5处子样组合而成。采样深度为20~50 cm,采样介质为亚砂土、亚粘土、粘土质等,样重300 g。野外采样时,利用GPS定位仪和罗盘进行定点,并对采样点及周围的地形、地质、矿化蚀变等情况作详细记录。

(3)样品处理严格按照“干燥—碎样—过筛(40目)—拌匀—称重(≥150 g)—装袋—装箱”等工序进行加工与保存,严格防止样品交叉污染,然后送交实验室分析。

(4)在国土资源部南昌矿产监督检测中心实验室采用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完成土壤样品分析,主要分析Mo、W、Cu、Sn、Pb、Zn、Au、Ag等8种元素。

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

3.1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目前确定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常见方法有长剖面法、图解法和计算法等,后两者均属于数理统计方法[22]。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原始数据既不符合正态分布,也不满足对数正态分布,因而确定异常下限前需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处理。本文采用常用的迭代剔除法,先将原始数据转换成对数值,再用X±3S进行特高值和特低值剔除,直到满足正态分布后再对剩余数据进行统计。

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MeMapGIS6软件对各元素平均值、标准离差等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统计,再根据T=X+1.5S求得各元素异常下限值,富集系数=平均值/土壤元素丰度,变异系数=标准离差/平均值。统计结果(表1)显示,W、Cu、Ag、Mo的标准离差较大,Au、Mo、W的变异系数较大,W、Ag、Mo、Sn的富集系数较大,说明W、Mo、Ag等元素在土壤中发生了较强的次生富集,局部富集形成矿化,而其它元素分布较均匀。

表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统计

Table 1 Statistics of soil geochemical measurement data

元素样品数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离差异常下限变异系数地壳丰度富集系数Au3500475751510192910614010811Ag35069183801893801903512735013800047524Sn350240269264602213802725025826Cu35010233162343650351462021240018188Pb3501950162185623015944009230024450Zn350316237154109650202188010680016125W350186309031820042776033180101094Mo35005919502140336709808026725

注:w(Au、Ag)/10-9,w(其他元素)/10-6,地壳丰度值引自迟清华等[23]。

表2 土壤地球化学数据相关系数矩阵

运用地球化学软件GeoIPAS 3.2对研究区土壤样品原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表2),可知主成矿元素Mo与伴生元素Au、Cu、Ag、Sn呈正相关,其中Mo与Au、Cu相关性较高,Mo与Au相关系数最大;W与Ag、Sn、Pb、Zn、Cu呈正相关,其中W与Ag、Sn、Pb相关性较高,W与Ag的相关系数最大。

为进一步研究土壤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地球化学特征,应用GeoIPAS 3.2软件对土壤样品原始数据进行R型聚类分析(图2)。聚类过程中, Pb、Zn最先聚类,其次是Ag、W,中间是Sn、Cu,最后是Au、Mo。依据元素聚类次序将8个元素分为3组。第1组由Pb、Zn组成,第2组由Ag、W、Sn、Cu组成,第3组由Au、Mo组成。截取距离系数0.5和0.7进行分析,Au、Mo距离系数<0.5,Ag、W、Sn、Cu距离系数0.5~0.7,Pb、Zn距离系数>0.7,与按照聚类顺序分成的3个元素组合基本一致。

图2 土壤地球化学元素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Fig. 2 R-type clustering analysis dendrogram of soil geochemical elements

3.2 单元素异常特征

为研究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本次采用异常下限值的1、2、4倍分别划分异常外带、中带、内带,应用GeoIPAS 3.2软件绘制区内Mo、W等8种元素的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图3)。Mo异常8个,异常最大面积为0.237 km2;W异常5个,异常最大面积为0.13 km2;Mo、W异常分带明显,部分显示3级浓度分带。

由图3可知,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以Mo、W为主,伴生Cu、Pb、Au、Ag异常,局部叠加Sn、Zn异常。其中,Mo、W、Cu异常多呈NE向展布,异常分布集中,浓度分带明显,具多个浓集中心;异常主要沿NE向断裂F2、F3及已知矿体NE方向延伸展布,与NE向断裂关系密切。Pb、Ag异常与Mo、W、Cu异常展布基本一致,与NE向断裂关系密切,但异常面积相对较小,强度相对较弱。Au、Sn、Zn异常面积小,分布较分散,多分布于主成矿元素外围,与NE向断裂关系不大。

图3 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图Fig. 3 Soil geochemical anomaly maps of the study area1-岩脉;2-地质界线;3-断层;4-矿体;5-综合异常及编号;6-勘探线及编号;7-钻孔;8-老硐

部分元素在组合分带中同时出现,这对元素异常在平面上的分带性具有一定影响。研究区元素异常由内向外显示2个元素组合,内带元素组合为Mo-W-Cu-Sn,外带元素组合为Pb-Zn-Ag-Au,与高温热液矿床中元素组合分布规律基本一致[24]。

总之,区内Mo、W等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大,且各元素之间具有较好的套合性,异常主要沿NE向断裂分布,且异常展布方向与已知矿体延伸方向基本一致。

3.3 综合异常特征

矿体分布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研究矿体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圈定综合异常时,需综合考虑相关因素[15-17]。综合考虑研究区各元素的次生富集特征,主成矿元素Mo、W与伴生元素的相关性,元素R型聚类特征,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分布规律及分带性等因素后,结合矿区地形、地质、矿化等特征对综合异常进行分析,借助Mapgis软件,共圈定出6个综合异常(Ⅰ-Ⅵ),各综合异常特征如图3所示。

3.3.1 综合异常Ⅰ

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向北、向西均延伸出区外,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纪蓝田组,岩性为炭质页岩、泥岩、泥晶白云岩、微晶灰岩、钙质页岩;次为寒武纪华严寺组和皮园村组,岩性为灰岩和硅质岩、硅质页岩。NE向断层F1、F2以及NNE向断层F4从异常边部穿过。

异常呈NE向不规则状,面积为0.274 km2。异常以Mo、Au为主,伴生W、Ag。虽异常面积较大,但元素组合较简单,套合性较差。虽Mo、Au异常面积较大,但W、Ag仅具有一级浓度分带,异常面积较小。由于异常面积大,导致元素∑NAP值较大。

3.3.2 综合异常Ⅱ

分布在研究区北东部,向东延出区外,出露地层主要为南华纪休宁组,岩性为变质砂岩、粉砂岩、泥岩;次为南沱组,岩性为含砾砂泥岩、粉砂质泥岩、含砾岩屑石英细砂岩、含砾粉砂质泥岩,休宁组与南沱组接触界线从异常中部穿过。NE向断层F3从异常边部穿过,与成矿关系密切。

异常呈NW向不规则状,面积为0.142 km2。异常以W、Ag、Pb、Cu、Mo为主,伴生Au、Sn、Zn。异常面积大,元素组合复杂,浓集中心明显,各异常套合性较好。W、Cu显示三级浓度分带,Ag、Pb、Mo均显示二级浓度分带,且为该区最大的W、Ag异常,元素∑NAP值较大。

3.3.3 综合异常Ⅲ

分布在研究区中北部,出露地层、岩性与综合异常Ⅱ一致,且休宁组与南沱组接触界线从异常中部穿过。NE向断层F3从异常中部穿过,与成矿关系密切。

异常呈NE向不规则状,面积为0.121 km2。异常以Pb、W、Ag、Mo为主,伴生Zn、Au、Cu。异常面积较大,元素组合复杂,浓集中心明显,套合性较好。Pb、W显示三级浓度分带,Zn、Ag显示二级浓度分带,为该区最大Pb异常,元素∑NAP值较大。

3.3.4 综合异常Ⅳ

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出露地层主要为南华纪休宁组,岩性为变质砂岩、粉砂岩、泥岩。NE向断层F3在异常外围穿过,已知矿体向北东延伸进入该异常。

异常呈NE向椭圆状,面积为0.093 km2。异常以Mo、Cu、W为主,伴生Sn、Ag、Zn。异常面积一般,元素组合复杂,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套合性较好。Mo显示三级浓度分带,Cu显示二级浓度分带,元素∑NAP值一般。

3.3.5 综合异常Ⅴ

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出露地层、岩性与综合异常Ⅳ一致。异常内部及外围构造不发育,已知矿体向东延伸进入该异常。

异常呈NNE向“8”字型,面积为0.060 km2。异常以Mo、Cu为主,伴生Sn、Ag、Pb。异常面积较小,元素组合一般,浓集中心较分散,套合性一般。Mo、Cu、Sn显示二级浓度分带,而Ag、Pb仅具有一级浓度分带,元素∑NAP值较小。

3.3.6 综合异常Ⅵ

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向东延出区外,出露地层、岩性与综合异常Ⅳ一致。异常内部及外围构造、矿化均不发育。

异常呈NE向椭圆状,面积为0.059 km2。异常以Mo、Au为主,伴生Ag、Cu。异常面积较小,元素组合简单,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套合性较好。Mo、Au显示三级浓度分带,而Ag、Cu仅具有一级浓度分带,元素∑NAP值较小。

4 综合异常优选与工程验证

4.1 综合异常优选

在分析研究区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单元素异常和综合异常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已知矿体特征,对综合异常进行优选[15-17]。

研究区主体构造呈NE向,且NE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中部已知矿体呈NE向延伸,且已延伸进入Ⅳ异常。对比各综合异常,其中Ⅱ、Ⅲ、Ⅳ综合异常面积较大,主成矿元素Mo、W异常面积较大,元素组合复杂,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套合性较好,主成矿元素均显示二、三级浓度分带,伴生元素较多,∑NAP值较大。对各综合异常打分、排序,Ⅱ、Ⅲ、Ⅳ综合异常排序依次为1、2、3(表3)。

因此,本次优选出综合异常Ⅱ、Ⅲ、Ⅳ作为找矿靶区进行工程验证(图3)。

4.2 工程验证

对综合异常Ⅱ主要采用地表槽探和深部老硐进行验证。探槽内见多条矿化石英脉,其中见黑钨矿化、黄铁矿化及褐铁矿化,但矿化相对较弱;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WO3品位最高为0.012%,WO3品位最低为0.005%。老硐中见多条矿化石英脉(图4),其内见黑钨矿化、辉钼矿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及磁黄铁矿化,局部见银矿化。根据工业指标圈出多条钨矿体,单样WO3品位最高为1.70%,WO3品位最低为0.08%,见矿厚度为1.0~2.0 m。

表3 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表

Table 3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soil geochemical anomaly in the study area

异常编号综合异常Mo异常W异常元素组合程度浓集中心及异常套合性面积/km2得分面积/km2得分面积/km2得分元素组合得分程度得分Ⅰ027460237600083Mo⁃Au⁃W⁃Ag2差1Ⅱ014250032301306W⁃Ag⁃Pb⁃Cu⁃Mo⁃Au⁃Sn⁃Zn6好4Ⅲ012140023100475Pb⁃W⁃Ag⁃Mo⁃Zn⁃Au⁃Cu5好4Ⅳ009330036400384Mo⁃Cu⁃W⁃Sn⁃Ag⁃Zn4较好3Ⅴ006020028200002Mo⁃Cu⁃Sn⁃Ag⁃Pb3一般2Ⅵ005920044500001Mo⁃Au⁃Ag⁃Cu1较好3异常编号浓度分带伴生元素∑NAP值成矿地质条件评序结果分带得分个数得分数值得分优劣得分总分名次Ⅰ33211836一般4324Ⅱ33661295好8461Ⅲ33550574好8392Ⅳ33440483较好6343Ⅴ22430272一般4225Ⅵ33320151较差2206

图4 平硐中段平面图Fig. 4 Plane map at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adits1-南沱组;2-休宁组;3-地质界线;4-矿化石英脉;5-导线点

对综合异常Ⅲ主要采用地表槽探和深部钻探工程进行验证。探槽内见多条矿化石英脉,其中见黑钨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及少量黄铜矿化;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WO3品位最高为0.14%,WO3品位最低为0.005%,并圈出1条钨矿体。在异常中部布置3个钻孔对深部进行验证(图5a),孔内见数条矿化石英脉,其内辉钼矿化、黑钨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磁黄铁矿化发育;辉钼矿化主要沿裂隙分布,黑钨矿化主要沿石英脉分布;依据工业指标,共圈出钼矿体13条、钨矿体3条;单工程Mo品位为0.03%~0.63%,见矿厚度为1.0~2.35 m;单工程WO3品位为0.17%~2.97%,见矿厚度为1.0~1.78 m。

由于地表植被茂盛,覆盖层较厚,综合异常Ⅳ主要采用深部钻探工程进行验证。在异常中部布置2个钻孔对深部进行验证(图5b),孔内见数条矿化石英脉发育,其内辉钼矿化、黑钨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磁黄铁矿化发育,且辉钼矿化、黑钨矿化与石英脉关系密切;辉钼矿化主要沿裂隙分布,黑钨矿化主要沿石英脉分布;依据工业指标,共圈出钼矿体7条、钨矿体3条;单工程Mo品位为0.06%~0.51%,见矿厚度为1.0~2.36 m;单工程WO3品位为0.19%~2.19%,见矿厚度为1.0 m。

4.3 找矿前景分析

图5 勘探线剖面简图Fig. 5 Simplified geologic sections of exploration lines1-休宁组;2-变质砂岩;3-变质粉砂岩;4-泥岩;5-断层;6-钼矿体;7-钨矿体;8-钻孔

良坑钼钨矿区位于赣东北断裂SE侧、钦杭成矿带北部多金属成矿带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良坑钼钨矿成因类型为石英脉型钼钨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受NE向、NNE向断裂控制。矿区大面积出露休宁组赋矿地层,NE向、NNE向断裂发育,燕山期黑云正长花岗岩侵入,硅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强烈(图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多处综合异常,且其主要沿NE向断裂呈带状展布。通过工程验证,在Ⅱ、Ⅲ、Ⅳ综合异常内均发现较好的钼矿体和钨矿体(图4,图5),且矿体延伸可观、矿化蚀变强烈,说明其为有利的综合异常。

下一步应按照钼钨矿床勘查工程间距对已发现的矿体沿走向、倾向进行追索控制,钼、钨资源量可能实现较大突破。根据目前综合异常验证结果,可对其他几处异常进行探索。

5 结论与建议

(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以缩小找矿范围,快速确定找矿方向。本次共圈定Mo异常8处、W异常5处,综合异常6处,优选出3处最有利的综合异常。对Ⅱ、Ⅲ、Ⅳ等3处综合异常进行工程验证和深部探索,发现数条钼矿体和钨矿体,说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良坑钼钨矿区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2)地表调查和工程揭露表明,与已发现的赣东北断裂NW侧矿床(点)不同,良坑钼钨矿床与断裂关系密切。钼矿体和钨矿体受NE向、NNE向断裂控制,前者尤甚。矿体多呈透镜状、细脉状,矿化主要为辉钼矿化、黑钨矿化,主要沿NE向、NNE向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裂隙分布。矿床成因类型为石英脉型钼钨多金属矿床。

(3)由于本次探矿工程数量有限,矿体缺乏系统控制,下一步应加密勘查工程,进一步精确圈定钼、钨矿体范围。应注意黑云母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中的矿体以及新的矿床类型,加强断裂控矿、成矿规律及成矿结构体系研究,进一步指导良坑钼钨矿区矿产勘查工作。此外,除了在赣东北断裂北西侧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外,还应加强赣东北断裂南东侧矿产资源的勘查及研究。

[1] 毛景文,陈懋弘,袁顺达,等. 华南地区钦杭成矿带地质特征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J]. 地质学报,2011,85(5):636-658.

[2] 陈芳,杜建国,许卫,等. 钦杭成矿带皖浙赣相邻区成矿地质背景对比[J]. 金属矿山,2013,43(3):111-115.

[3] 杨明桂,王光辉,徐梅桂,等. 江西省及邻区滨太平洋构造活动的基本特征[J]. 华东地质,2016,37(1):10-18.

[4] 万大理. 江西富家坞斑岩铜(钼)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J]. 地质与勘探,1995,31(4):47-51.

[5] 於崇文.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田成矿作用的流体动力学分形弥散机制[J]. 地质论评,1995,41(3):211-220.

[6] 叶德隆,叶松,王群,等. 德兴式斑岩型矿床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J]. 地球科学,1997,22(3):252-256.

[7] 曾键年,范永香,谭铁龙. 江西金山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J]. 地质与勘探,1998(1):1-6.

[8] 张文淮,张德会,刘敏. 江西银山铜铅锌金银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研究[J]. 岩石学报,2003,19(2):242-250.

[9] 李晓峰,王春增,易先奎,等. 德兴金山金矿田不同尺度构造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J]. 地质论评,2007,53(6):774-784.

[10] 潘小菲,宋玉财,王淑贤,等. 德兴铜厂斑岩型铜金矿床热液演化过程[J]. 地质学报,2009,83(12):1929-1950.

[11] 王翠云,李晓峰,肖荣,等. 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热液蚀变作用及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规律[J]. 岩石学报,2012, 28(12):3869-3886.

[12] 翁望飞,丁勇. 德兴含铜埃达克质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J].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36(2):104-115.

[13] 李晓峰,胡瑞忠,韦星林,等. 江西德兴地区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关系[J]. 地质论评,2012,58(1):82-90.

[14] 罗正传.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智利阿尔法矿区的应用效果[J]. 物探与化探,2010,34(4):472-475.

[15] 王秋印,程华生,朱梅花,等.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内蒙古东乌旗查干楚鲁银铅锌多金属矿区的找矿效果[J]. 物探与化探,2009,33(6):652-656.

[16] 孙社良,徐青峰,张寿庭,等. 河南栾川地区陈南沟钼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特征与评价[J]. 地质通报,2011,30(11):1785-1793.

[17] 席明杰,马生明,刘崇民,等. 内蒙古准苏吉花铜钼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评价[J]. 地质与勘探,2013,49(2):337-345.

[18] 刘宝山,赵立国. 黑河市大新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应用及找矿效果[J]. 华东地质, 2016,37(2):152-156.

[19] 张招崇,简平,魏罕蓉.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花岗岩SHRIMP年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类型[J]. 地质论评,2007,53(Z):28-40.

[20] 杨明桂,吴富江,黄志忠,等. 江西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680-684.

[21] 周济元,肖惠良. 成矿结构体系及其钨矿找矿意义[J].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6,27(2):110-119.

[22] 王崇云. 地球化学找矿基础[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15-60.

[23] 迟清华,鄢明才. 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81-85.

[24] 邵跃. 热液矿床岩石测量(原生晕法)找矿[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18-20.

ApplicationofsoilgeochemiacalsurveyinexplorationoftheLiangkengMo-WoredistrictinnortheasternJiangxiProvince

SUN She-liang1,CHEN Shi-hai2,LI Yong-ming2,YANG Xi-hao2,ZHU Chang-jie2,NIU Jian-zhong2,ZENG Fan-miao2

(1.GuangdongGeologicSurveyInstitute,Guangzhou510080,China;2.GeologicalSurveyofJiangxiProvince,Nanchang330030,China)

Liangkeng Mo-W ore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fault belt in northeastern Jiangxi and within the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of the northern Qin-Hang mineralization belt. It has an excellent metallogenic condition.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angkeng Mo-W deposit including geomorphology, geology and mineralization, this paper defines six integrated anomalous areas using the soil geochemical anomalies. The three advantageous anomalous areas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engineering testing, and several Mo-bearing ore bodies and W-bearing ore bodies have been found. Promising exploration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and this will expand a new field for prospecting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fault belt. Therefore, this study shows that soil geochemical measurement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effects in the prospecting of the Liangkeng Mo-W ore district and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future prospecting on the both sides of the fault belt in northeastern Jiangxi Province.

Mo-W deposit; structure; soil geochemistry; integrated anomaly; northeastern Jiangxi Province

10.16788/j.hddz.32-1865/P.2017.04.006

2017-01-15

2017-03-06责任编辑谭桂丽

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江西省宝山—夫山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编号:20090208-2)”资助。

孙社良,1987生,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及研究工作。

P632

A

2096-1871(2017)04-279-09

猜你喜欢
钨矿石英矿床
江西钨矿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探讨
共和国“第一国企”助革命成功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新疆哈密市沙尔萨依地区钼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关于宽带石英滤波器配套谐振器的选用
西昆仑新发现盐湖型卤水硼锂矿床
严重楔状缺损石英纤维桩树脂修复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