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假设的交通行为分析

2017-12-23 12:58沈为琪陶琳娜黄雅琴肖文圣
市场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利己黑车闯红灯

徐 颖,沈为琪,陶琳娜,黄雅琴,邱 达,肖文圣

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假设的交通行为分析

徐 颖,沈为琪,陶琳娜,黄雅琴,邱 达,肖文圣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是最基本的假设。“经济人”思想存在着严重的利己主义思想,每一个经济人都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试图用最少的经济成本去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文章分析表明,非理性的交通行为能够清晰地反应出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点,这会危害到社会公众利益和安全,需要得到正确的法律和道德引导。

经济人;利益最大化;交通行为

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把人比作“经济动物”,即人的行为都是以自我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现代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研究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但在现实中,依旧存在许多非理性行为。近年来,我国交通方面显现出了许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因此,开展对交通中的经济人行为的探讨与研究,分析他们非理性行为的原因,思考这些行为的不利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减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这对于社会交通秩序的维护、社会经济行为的认识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交通中的经济人行为

我国正逐步建立并完善交通规则框架,但“经济人”的存在使得交通问题突出,像“闯红灯”“黑车占道”“加塞”“逆行”“超速”“抛物”等诸多交通陋习,它们都有“经济人”的特质,即仅考虑自身利益,为了节省时间成本、行车费用或自身方便,而全不顾对他人造成的交通安全(也包括自身安全)危害和社会公序良俗,下面仅以闯红灯和黑车占道分析其“经济”行为。

(一)闯红灯

近年来,虽然各社交平台上持续播报各种因闯红灯而发生的惨状,但人们依旧我行我素。

对于行人而言,他们的潜意识默认司机看见大量人群闯红灯会马上停下,又或是人群中人数如此之多,自己可以在几秒内躲避来往车辆,所以撞到自己的概率小之又小。他们知道,跟着人群一起穿过马路,意味着只需花费1分钟,不必再多花费1分钟去等待下一个红灯。而在这个人群中,上班族占了很大一部分。迟到对于上班族,会使其全勤奖泡汤,如果碰上更严苛的公司,则这个结果会成倍放大。相对于迟到而带来的后果,他们不愿意多花这1分钟。他们以自我最切身的利益为出发点,驱使自我做出闯红灯的行为。在闯红灯行为中,还存在着另一群体——老人。他们仗着自己的“年龄优势”,随便闯红灯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他们不愿意多走一段路,多等一分钟,在他们身上,对于快速到达目的地的渴望之情早已超越了可能被撞带来的后果之忧。

对于司机而言,闯了红灯,被抓到也就扣分,罚点小钱。有些司机的的确确是赶时间,掐着点必须处处省出时间。也许是为了赶一批货,也许是为了赶航班、赶火车、赶大巴……也许是为了急着去见某个人一面……。也有的自认为车技娴熟,再加上道路宽阔,油门一加就过去了。再者,司机大都买了人保、车保,闯了红灯,就算出了事情,一笔不菲的保险费也够补偿自己的损失。无论怎样,闯红灯对于这些司机,他们认为当前得到的个人利益是最重要的。

就以上两种社会人,“闯红灯”永远利大于弊,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是这个社会中的“经济人”,只追求着对自己好的那一面,而不顾社会他人的利益。

(二)黑车占道

黑车占道即非法运营车辆擅自占用车道。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租车作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所以整个社会对于出租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租车行业得到了快速迅猛的发展。但是在大部分城市,整个地区的出租车数量早已超过了合法出租车数量,而这些超出的出租车只能作为黑车来招揽客户。黑车的大量存在,不仅造成了出租车行业的混乱,也扰乱了交通客运秩序。

虽然从法律方面来说,黑车是不被允许存在的,但是站在黑车司机的角度,他们所能得到利益的可能性完全大于他们可能承受风险的可能性。比如黑车司机占用公交车站的车道,公交站本来客流量就很大,其中不乏有因紧急事务赶时间的人,虽然非法占用公交专用车道有可能收到交警的罚单,但是在黑车司机看来,即便交了罚款,但他们载客所得到的利益还是远远大于罚款数额,所以说对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黑车司机来说,冒险占用公交车道招揽生意对自己是完全利大于弊的。他们中个体黑车司机,往往选择交警下班之后,进行黑车运营,这样就避免了行政处罚。再比如说学校、景区、医院、公园等一些公共场所的黑车占道行为更是屡见不鲜。就拿学校来说,每逢节假日,学校门口的车辆中黑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大部分学生为了赶时间回家,一般都会选择乘坐黑车到火车站,虽然这些黑车有可能会受到学校保安或地方警察的驱赶,但当黑车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执法人员除了维护秩序之外,并不能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杜绝这种行为,这也间接助长了黑车司机的气焰,当然这里不考虑其他因素。

无论是黑车司机还是公交站台的行人、学校门口的学生,他们为了行自我的最大方便,获自我的最大利益,就很轻松地默许了自我的“经济人”行为。

二、原因浅析

(一)“经济人”假设提出原因

1.“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基于人的经济行为建立的假设,以追求私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2.“经济人”是基于人的经济行为建立的假设,并不是脱离社会孤立地存在,其利己的私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经济人”的社会性造就了“经济人”的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目标。在中国,存在的“经济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式:既要追求物质上的利己,更要追求精神上的利己。说的简单点就是,“经济人”的最大利益就是私己。

3.“经济人”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竞争只是手段,互助共赢才是终极的目标,交易关系只是各种人际关系中的一部份,人际关系不是以个人利害而是以伦理契约来共同维系。上述“经济人”是理性的,实现了自利和利他的结合,实现了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相互促进。

(二)“社会经济人”行为的成因

1.理性的经济人是片面的,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定位社会人才是完整的,这就是“社会经济人”。“社会经济人”本着以个人利益不能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为代价的原则,不仅追求着个人的利益,也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经济人”并不是脱离社会孤立地存在,其利己的私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经济人”的社会性造就了“社会经济人”。

2.在中国,存在的“经济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式:既要追求物质上的利己,更要追求精神上的利己。“经济人”假设强调的是: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总是执着地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最大化。简单来说,“经济人”的最大利益就是私己。在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日益丰富并没有改变人们的贪婪本性,比如闯红灯、黑车现象。“经济人”认为“闯红灯”“黑车”这事利大于弊,这样他们就可以早点到达目的地,他们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是这个社会中的“利益人”,追求着对自己好的那一面。当一个人的基本生存得到满足后,并不会停止获取个人利益的脚步去达到自己的需求,然后再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3.“经济人”具有满足自己利益的私心,这是人的天性。人本来就是在追求欲望而在一生中前行的。“社会经济人”则是“经济人”在社会的群体中,为了获得价值的认可、个人的满足以及自我心理上的享受,从而会产生利好偏好。所以在生活的社会中,他们会不断的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做出一系列的行为。

4.经济人的理性是出于对行为的“盲目自信”、以及短期的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在“盲目自信”下,当收益大于成本时,经济人必然是盲目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和对策

随着我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人假设”也被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来。由于经济人”思想存在着严重的利己主义思想,它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影响。

在经济人盛行的背景下,越来越少的社会人能够做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⑤。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以“一切向钱看”为准则,用“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作为行事标准,对法律道德“置若罔闻”,只有当“置若罔闻”的代价超过所追求的利益,他们才会遵守法律道德。百姓想着“节省时间”,闯红灯;做生意的想着“勾心斗角”,占车道抢生意;拓展开来说,为官的甚至想着“挣大钱”,以权谋私,“前腐后继”。

对于这些“经济人”思想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应当及时引导社会道德风气,用中国的传统思想道德来冲击当代社会的唯利益至上的金钱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重塑经济人内心对法律道德的敬畏。政府应当加强法律法规,对于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处理,正如上文所说的闯红灯和黑车占道现象,只有当他们觉得破坏规则的代价超过了自己所得到的结果的时候,这时候他们的“经济人”思想才会显示出“正能量”,才会遵守规则。各种社会人,尤其是大学生,应该心存敬畏,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层次,增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做一个社会主义文明公民。

所以,维护交通正常秩序,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政府在制定各种政策和执行各种政策制度时,必须注重到人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危害,要考虑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收益与违法违规成本,只有收益小于成本时,”社会经济人”就会遵守社会的规章制度和公序良俗。像南京市于2017年5月20日,开始严格执行交通法规,明显地看到司机不礼让行人和闯红灯的陋习得到遏制,受访的司机都愿意遵守交规、谨慎驾驶。因此,政府不仅要向社会提供充足的规章制度,还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维护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1]罗瑶琦,张怡.“经济人”的嵌入性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7,(04).

[2]邵渝.经济人理性滥用会造成社会人理性缺失[N].中国改革报,2006,(09).

[3]战勇.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社会经济人”行为特征分析[J].中国商贸,2012,(09).

[4]王丽.零供关系冲突的症结探究及应对措施[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5).

[5]姚永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点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9).

徐颖,三江学院商学院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沈为琪,三江学院商学院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陶琳娜,三江学院商学院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黄雅琴,三江学院商学院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邱达,三江学院商学院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肖文圣,三江学院经贸系系主任,指导教师。

F015

A

1008-4428(2017)08-25-02

本文系三江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关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假设的社会调查研究”。

猜你喜欢
利己黑车闯红灯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己”二面
打 车
概念辨析、条分缕析论述文走向“深刻”的策略路径
“我不再闯红灯”
坐黑车
曝光闯红灯行人值得借鉴
黑车司机
闯红灯
女大学生误上黑车被囚禁性侵案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