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县域经济发展

2017-12-24 17:56魏万青皋兰县委党校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小城镇小康社会县域

文/魏万青,皋兰县委党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县域经济发展

文/魏万青,皋兰县委党校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和协调发展城乡关系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理清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建设;小康社会;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型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和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90%多,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如此重要的量多面广的基本单元,说明了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县域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

1 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1.1 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最大的群体,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关键在农村。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好广大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使最大群体的农民实现小康,才是“全面”的小康,从总体来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的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县域经济人均社会总产值仅相当于城市的1/4,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城市的1/3,全国约有55%的县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592的贫困县,目前虽以减少至490个,但仍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存在,亟待脱贫。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主要是由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不断地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这样发展县域经济就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基础。

1.2 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十九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按照这样的思路考虑农业与农村改革与发展,就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带动农村,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把农村同市场、同城市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1.3 发展县域经济对城镇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逐步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从世界城镇化的历史来看,由农业入口占很大比重的农业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社会转变,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规律性经济社会现象。

2 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2.1 发展县域经济要富有改革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思路观念创新为先。思想观念创新,是县域经济创新的思想基础。过去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人们的“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固步自封、因循环旧的思想相当严重,“大锅饭”、“等靠要”,“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也很突出,这无疑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步伐的加快,需要我们在加深对县情认识基础上,转变思维,更新观念,特别是从狭隘、落后、保守、陈旧的消极思维中解脱出来,切实把解放思想落实到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去,落实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去。

2.2 发展县域经,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是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1)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品质高级化和农业生产结构高度化为基础,以科技和管理创新为推动力,以追求更高的经济回报为目标的质量农业。(2)积极开展农产品市场营销活动,努力创造名牌产品,不断更新品种,提高品质,发展特色,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特”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放活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民营大户集中,由他们牵头形成生产大基地,实施规模经营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强调以市场为导向来配置和使用农业资源,通过横向和纵向的专业化分工来实现农业产业的系列化和有序重组。

2.3 发展县域经济,要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在县域经济中,由于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农民的购买力较低,存在着小规模的家庭庭经营方式,农产品的商品率也较低,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发展小城镇,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是农村各类企业的载体,他具有聚集和辐射功能,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将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小城镇形成的市场网络,可以把封闭与分散的农村市场纳入到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中。推进农村小城镇,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转变城镇管理职能,加强其规划、协调与服务功能;要建立严格的耕地占用审批制度,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力度;要搞好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村及社会各界到小城镇投资、办厂,走多元化投融资道路,实现城市的自我开放,自我增值、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

2.4 发展县域经济,要积极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

推进民营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个体和私营经济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只有实现县域经济民营化,才能真正做到藏富于民。只有藏富于民,才能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必须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本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思路,不论哪种形式,能搞活就行;不论哪种所有制,有贡献就行;要先开放后疏导,先发展后规范,先繁荣后管理,多服务少干预,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彻底改变广大干部群众视民营经济为二等经济、辅助成份的陈旧观念。要把民营经济等同于国有集体经济看待,将之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立项、贷款、土地使用、财税扶持等各个方面给与倾斜,扶持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小城镇小康社会县域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