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军军民融合

2017-12-24 13:49潘路张大虎许春华空军勤务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外军国防工业两用

文/潘路 张大虎 许春华,空军勤务学院

当今世界,外军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研究分析外军的经验做法,对于促进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 外军军民融合注重顶层设计,确保军民融合发展顺畅高效

一方面,建立高效的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美国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国会、总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及总统科技政策局。为实现国防工业机构的高效协同运行,自1990年以后,美国先后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和“国防技术转轨委员会”。前者牵头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后者则专门指导与协调军民一体化改革的推行。同时,国防部负责科学和技术的副部长、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负责先进系统与概念的副局长等军地高级官员,专职负责军民融合科技计划的制订、实施和监督,保障了军民一体化的实施效果。俄罗斯促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立既能承担武器研制计划、生产科技含量高的军品任务,又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开展两用技术产品的竞争,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最终实现军用产品与民用产品双向互惠互利的军民联合集团。联合集团为俄罗斯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融合发展的领导机构,负责计划、协调等有关军民融合的各项事务。俄政府十分重视该联合集团的全面建设,先后在组织机构、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另一方面,制定合理的军民融合发展实施计划。外军认为,合理的实施计划是军民融合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美国在《国防转轨战略》《国防科学技术战略》《国防工业基础转型路线图》等战略规划中,对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目标、具体配套的战略部署,以及相关实施计划等都作了详细的明确。这些军民融合的科技计划主要包括技术转移计划、技术再投资计划、军民两用科学技术计划、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先进概念技术演示计划、利用民用技术节省使用与保障费用倡议、国防部制造技术计划、独立研究与开发计划、技术转化倡议、国防生产法案计划等。在军民融合战略部署的过程中,美国始终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军民一体化的基点,不仅在“一个经济振兴”的一揽子计划里确立了军民两用技术的核心地位,而且强调了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2 外军军民融合注重政策法规建设,确保军民融合发展有法可依

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在《国防转轨战略》中提出“建立既满足军事需求,又满足商业需求的国家技术与工业基础”的军民融合政策后,其国会每年度的《国防授权法》和《联邦采办改革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都明确强调要鼓励采办民用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并逐步建立起一个“无缝”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以此为依据,美国国防部先后颁布了《采办改革:变革的命令》《两用技术:一种为获得经济上能承受得起的前沿技术的国防战略》等采办政策和文件,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为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发展,俄罗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与此同时,俄政府还专门制定了《1998~2000年国防工业“军转民”和改组专项规划》,要求对军工企业进行优化改组,选出生产军品和军用技术的骨干企业,使军工企业数量有所缩减;2001年出台的《2001~2006年俄罗斯国防工业改革和发展规划》强调,国防工业在转型过程中要确保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能力。

3 外军军民融合注重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军民融合发展持续稳定

外军认为,推进军民融合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贯彻落实,认真履行好检查权、监督权。如在英国,国会、首相及下设的国防与海外政策内阁委员会负责制定国防工业最高决策,国防部、贸易与工业部、原子能总局负责具体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国防部还下设国防工业委员会,负责国防工业发展战略、计划规划和方针政策等重大决策的发布与检查,协调国防工业科研与生产中的军政问题和军民问题,并向议会和首相提出国防工业改革与发展建议。贸易与工业部则直接管理航天中心、电子与工程局工业航天委员会、车辆与矿务局和舰船建造局等国家经济部门。这些部门既在职能行使上互相配合,同时又在权力运行上互相制约,从而加强了军民融合体制中的内部控制与互相监督。

[1]曹成俊,加快推进装备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6(5):32-35.

[2]舒本耀,谢文秀,王珍.关于军民融合思想的几点认识[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0(05):1-5.

猜你喜欢
外军国防工业两用
大连海大两用船建造项目初步设计获批
普京:俄罗斯国防工业必须实现100%进口替代
外军军事体育训练“专”化特点及启示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理事会
美国国防工业供应链对外依赖情况
美国巩固提升国防工业供应链能力的举措及启示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1年总目次
外军油料供应保障现状分析
关于提高军队院校教员任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举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