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在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中的作用研究

2017-12-24 13:49王阿金淮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公民分类垃圾

文/王阿金,淮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与生活的垃圾逐渐增多,对垃圾的处理消耗了我国大量的能源,而在处理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垃圾,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环境恶化。

1 我国当下垃圾处理现状

1.1 国家缺乏垃圾分类实施的强制性规定

垃圾污染之所以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在垃圾的处理制度建设上始终不健全。纵观我国与垃圾处理相关的法律,大致有以下几个:《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这三个法律都没有对垃圾的分类进行明确的规定,只在清扫、收集、运输等处理内容上进行了规定。因而,我国的垃圾分类处于一个待起步的初级阶段。

1.2 政府部门践行垃圾分类的不到位

政府对垃圾分类的认识直接关系到采取的措施。我国惯用的行政手段对于垃圾分类显然不适用,作为一项社会性事务,其需要从宣传教育入手,以提升全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为第一步,然后逐渐采取监督、考核等手段,但是国内单一的行政力量与行政措施,使得这项工作长期处于“雷声大、雨点下”的状况之下。

其次,垃圾的处理工作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足够的设备做物质支撑,尤其是分类阶段。但是缺少合理的设施设备,对于尚处于垃圾分类的认识阶段的公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人们的随意丢弃和其有着直接的关系。再加上污染处理设备的不足,很多垃圾分类的实践工作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1.3 企业生态道德意识极其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国家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建立,意图增加GDP的同时忽视了对中小微企业污染检测的力度,加之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中小微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偷排、超排、乱排的现象屡禁不止。有关数据显示,我国80%的中小微企业造成的垃圾污染占到了全国垃圾排放量的60%,已经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且这种破坏正在向着基层农村蔓延。

1.4 公众的生态道德意识薄弱

从群众的角度看垃圾分类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认为垃圾分类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自己管不着也就做不到。另一种是想要做好垃圾分类,但是相关的常识太少,久而久之也就随意处置了。无论是那种情况,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一致的。作为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每天都在随意丢弃垃圾,更加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

2 思想政治工作在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中的作用

早在2000年,我国就在8个试点城市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尝试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口号。因此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迫切的也是必需的。

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专门出台了一套针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这套方案的目标是在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发生作用。

2.1 思想政治教育带动法律法规建设

中国公民的基础素质差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随意丢弃垃圾、随意吐痰、随意大小便的不良习惯已经成为中国公民的标签。在这个背景之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持续发挥作用,为人们的意识形态“做手术”,相关部门要组织工作人员走上街头为人们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让尽可能多的公民树立起“爱护环境从垃圾分类开始”的理念。而对于那些拒不接受宣传教育的群体,则需要利用法律的力量来约束他们,从而达到思想道德和法律约束双管齐下的效果。

2.2 建立合情合理的垃圾分类处置系统

政府要为垃圾分类工作全权负责,将垃圾分类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日常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在例会、巡视、考察等实际工作中,进行持续的宣传,使政府行政人员从内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清醒的认识到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是大势所趋。因此,要深入调研,找到切实可行的垃圾处理政策,为循环生态产业链的建立构建一个长效机制,并利用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监督垃圾分类工作的实际情况。

2.3 思政教育增强企业道德意识

通过政府约谈、强制宣传等措施帮助企业树立起环境保护的道德意识,自觉地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而在企业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也要不间断的宣传低碳消费的理念,彻底扭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让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深深懂得,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企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经营者要守好环境保护的底线

2.4 提升公民意识,教授正确方法

垃圾分类涉及到每一个人,因此在对公民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公民意识的建立为侧重点,通过增强民众的环保责任意识,普及家庭垃圾分类的常识。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要说大话、不要说空话,而是要真正的交给大家低碳排放的方法,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将垃圾的排放总量降到最低。

结语: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一个新的举措必须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做好思想建设工作,并且将每一件事情涉及到的政治高度明确下来。本文所研究的垃圾分类工作就是要通过不断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秩序推进的道德实践活动来加以实现,通过法律建设、生态建设、最终形成公民的自觉自愿意识,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王庆元.垃圾分类回收法律问题探讨——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7.

[2]宋伟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目标性浅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3(01).

[3]王默力.细化垃圾分类回收[J].北京观察.2012(05).

[4]叶开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29).

猜你喜欢
公民分类垃圾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