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2017-12-24 13:49王雅萍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主义文体受众

文/王雅萍,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

新闻专业主义发源于西方,它是自由经济时代媒体调和自身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关系的产物。“其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作用。自由表达,社会责任,公共服务,职业道德等是其主要内容。新闻专业主义对媒体从业者的理念、新闻制作过程等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无一例外的都反映在新闻文体上。

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要追溯至民国时期。当时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报人将职业精神实践于办报活动中。改革开放后,随着新闻改革的进行,新闻专业主义得到长足发展,新闻文体随之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笔者将从新闻专业主义着手,浅析其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1 核心议题:相对独立的媒体地位

作者的立场决定了文章的角度选择、遣词造句、内容安排等。客观新闻学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它的发展使记者的立场逐渐客观中立,媒体的地位也相对独立起来。在30多年社会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新闻业相应地表现为“以政治为取向的新闻价值理念、以市场为取向的新闻价值理念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之间的并存”。这种变化很好地反映在新闻文体上。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印证式报道”等单一报道模式大量存在于新闻中,典型报道也进入“假大空”的疲劳期。这些固化的报道方式降低了新闻的可读性,拉大了新闻与受众的距离。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闻改革使新闻文体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下呈现出新的特点。

上世纪90年代,市场化经济快速发展。传媒市场化使得商业主义渗透至新闻各个方面,新闻文体也无一例外地受到影响。在“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制度下,不少记者在进行新闻采编的同时也担负着为报社盈利的任务,新闻软文、公关性文体、广告性新闻开始兴起,严重影响了新闻的专业性。由于利益的诱惑,许多记者开始把新闻当作谋取额外利益的手段,“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娱乐化的兴起使新闻报道呈现出媚俗的特点。这些情况影响了新闻的独立地位。为了纠正过度商业化对新闻造成的不良影响,新闻界开始大力提倡新闻专业主义,提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规定也相继出台,如广告应在媒体明显位置标明,便于公众知晓,新闻从业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等等,这些规范致力于使新闻文体不受商业因素的干扰。业界与学界的共同努力使媒体在商业化与专业主义间逐渐找到平衡点。

2 能动性效应:渐趋多元的报道体裁

在新闻专业主义影响下,媒体从业人员意识到自身的独立地位,他们发挥能动性,对新闻文体进行了大量创新。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界打破了长期的沉寂,新闻文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穆青的‘散文式新闻’、林里的‘新闻式通讯’、柏生的‘记者专访’、阎吾的‘情景新闻’、刘衡的‘口述实录’体新闻、郭玲春的‘会议新闻’、‘张建伟模式’”③等等。一系列新的新闻体裁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报道模式,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此后,多侧面报道、解释性报道,精确性报道等发展起来。下面笔者以深度报道为例,简述随着时代发展,新闻文体有着怎样的转变。

在专业主义影响下,消息、评论等其它类型新闻文体也得到发展。各种文体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

3 服务公众:以受众为主的新闻立场

“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根本宗旨,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目的所在。新闻由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的过程促进了新闻文体的转变。在新闻改革之前,我国媒体较少,记者很少注意受众对新闻的需要,在新闻文体上表现为体裁单一,报道模式僵化,教条式语言时有存在。20世纪90年代,媒体进入市场化以来,大量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创办起来,媒介竞争日益激烈,受众成为重要的资源。在此期间,新闻文体得到极大的发展。其中,都市报的兴盛在新闻文体上掀起了一股平民风。都市报强调以市民为主,风格平易近人,文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贴近受众,被形象地称为“市民体”。另外,预测性新闻、服务性新闻等也都朝着服务受众的目标发展。

服务受众的新闻观也体现在对报道题材的选择上。改革前媒体报道内容单一,新闻文体被局限。20世纪80年代人们观念快速转变,新闻报道范围相应地扩大至社会各个方面。进入90年代,舆论监督得到大力发展,政治民主化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题材。都市报的兴起使新闻文体在内容上呈现出“‘市井化、全息化、纵深化、人情化’的特征”。

4 客观专业:职业化的新闻操作

进入市场化的媒体在新闻操作上日渐走上职业化道路,新闻文体在语言、结构、内容等方面呈现出专业化的水准。上世纪70年代末,新华社在对外部内引入“倒金字塔结构”“5个W”等西方新闻写作的要素。这是消息最基本的写作方式。新闻专业主义强调的客观性原则,除了本文第一部分论述的媒体独立地位外,还包括新闻在表现上应不偏不倚,平衡中立。新闻应陈述事实,而不能渗透作者观点。这些原则促使消息与评论分类更为明晰,新闻文体更为真实、客观、全面。“用事实说话”的操作方法因此产生。该方法通过对新闻遣词造句来创造意义,表达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这是专业主义与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进入90年代,媒体人更为关注新闻背景,注重从社会学、政治学等不同方面来解读新闻,解释性报道、精确新闻得到很大的发展。市场化的新闻媒介在操作上呈现出流程化和系统化的特点,记者的采访成为其中一个小部分。

络文体的规范,是否有在网民中普及新闻专业知识的必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闻文体记录当下生活,反映社会进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闻专业主义影响着新闻文体的题材选择、用词用句、立场倾向等不同方面内容。这种影响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媒体只有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才能保证新闻文体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主义文体受众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新写意主义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明清“四节体”戏曲及其文体价值探赜
近光灯主义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