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壁湍流入口条件生成方法的比较

2017-12-25 03:23袁湘江朱志斌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马赫数波纹湍流

禹 旻,袁湘江,朱志斌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4)

高超声速壁湍流入口条件生成方法的比较

禹 旻*,袁湘江,朱志斌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4)

给定恰当的入口条件是开展壁湍流数值模拟的关键问题。选取基于有限差分的直接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高精度的计算格式,详细讨论了自然转捩、波纹壁面结构导致的“Bypass”转捩和利用时间发展湍流场进行参数回收促发转捩这几种湍流入口生成方法在高超声速条件下的可行性,分析了这几种方法各自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计算结果表明,Bypass转捩和利用时间发展流场进行参数回收方法相比自然转捩能快速促发转捩,但自然转捩得到的湍流场品质更好。该项研究为高马赫数壁湍流数值模拟入口条件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高超声速壁湍流;入口条件;自然转捩;波纹壁面;流场参数回收

0 引 言

湍流的多样性使得描述一个湍流流动入口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湍流的数值模拟,通常需要在入口给定复杂的湍流脉动生成方法来模拟真实的湍流场。常用的湍流入口边界生成方法有自然转捩方法、合成湍流方法和流场参数回收方法等等[1-3]。

自然转捩方法最为简单[4],但计算量大,计算域包含了层流区、转捩区和湍流区。流场参数回收方法是采用计算本身来产生入口所需的湍流脉动信息,它其中又包括利用时间发展湍流场方法(流向周期性方法)[5-7]和回收/调节方法[8-9],该方法适合的研究对象是不关心转捩区的充分发展湍流。在工程上,经常使用在壁面上引入粗糙度、凸起或壁面变形等使流动和几何参数发生改变的方法,对转捩产生影响[10-11]。

由于压缩性的影响,高马赫数下边界层流动更为稳定,因此在高超声速下生成湍流场就更为困难。一些常用的生成湍流场的方法在高马赫数条件下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回收/调节方法,该方法把下游某处速度场、热力学参量和各种湍流统计量按照一定的比例缩放后引入入口,但这样引入的前提是Morkovin假说成立[9],其实该方法在M>5时就不是很有效了。在实际数值计算中也发现,在低马赫数情况下(M=3)使用该方法能产生湍流场,而在高马赫数情况下(M=6)就不能激发出湍流场。

本文主要针对高马赫数流动,对自然转捩、波纹壁面结构和利用时间发展流场的参数回收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1 控制方程和数值方法

考虑一般曲线坐标系(ξ,η,ζ),在此坐标系下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形式为:

采用完全气体假设,方程的具体表达式参见文献[12]。方程(1)的数值求解采用有限差分方法,通量采用Sterge-Warming矢通量分裂形式,通量离散波纹壁计算时使用五阶WENO格式[13],其他算例使用五阶迎风格式;黏性项采用六阶中心差分格式;时间方向采用具有TVD性质的三步三阶Runge-Kutta方法[14]推进求解。

边界处理:壁面采用无滑移条件和等温壁条件;出口采用外推方法;展向采用周期边界条件。

2 几种可压缩湍流入口条件生成方法

气体参数选取26 km高空处值,来流马赫数为6,壁温为600 K。计算时高空来流速度、密度和温度值作为相应无量纲参考量,长度用L=1 m作为无量纲参考量。

2.1 自然转捩方法

在计算域入口存在边界层问题时,将计算域入口取在上游层流段,根据Orr-Sommerfeld方程得到不稳定特征模态,叠加至层流剖面上,激励扰动经过线性、非线性增长转捩至成为完全发展的湍流。

在高马赫数情况下,最不稳定的是第二模态二维扰动[15]。为促使扰动快速进入非线性增长阶段,在计算域入口处加入一个第二模态二维扰动和一对第一模态三维扰动,扰动的形式为:

表1 入口扰动参数(无量纲量,自然转捩方法)Table 1 Parameters of the disturbances at the inlet (dimensionless quantities,natural transition)

图1中黑色实线给出了自然转捩方法得到的物面摩擦系数分布,虚线是层流和湍流壁面摩擦系数的理论值[16]。在x=0.55 m左右曲线开始抬升,转捩开始,经过一段距离后达到湍流状态。图2给出了计算到统计定常后速度梯度张量二阶不变量Q2=5000的三维等值面,可以看到,计算域入口附近流动是以二维结构为主,随着向下游的推进,开始有三维结构出现,Λ涡形成,在流向x>0.9 m到达完全湍流区。图3给出了流向为x=0.9 m处的平均速度剖面沿壁面法向的分布,实线为平均速度,三角形为Van Driest变换后的平均速度,虚线分别为壁面律(u+=y+)和对数律(u+=2.5ln(y+)+5.8),平均速度剖面与对数率和壁面率符合得很好。在计算域入口处添加上述扰动,数值模拟获得了平板边界层从层流失稳转捩到湍流的整个发展过程。

2.2 壁面上引入波纹结构

在结构表面上引入粗糙单元或改变壁面局部结构,都可使局部流场状态发生改变,促使流向涡的产生,使流动剪切作用增强,起到促进转捩的效果。

在流向位置为x1=0.45 m至x2=0.5 m之间布置波纹壁面,波纹壁的分布函数为:

其中:高度h=2.45 mm(约为0.7倍当地边界层厚度),kx=5×2π/(x2-x1),kz=2×2π/lz,lz为展向长度。

图4给出了Q2=5000的三维等值面,在下游由于波纹壁面的干扰作用,使得流动剪切作用增强,流场变得不稳定,层流快速转捩到湍流,从图4中可以看出x≈0.6 m左右开始流动结构就比较饱满了。图1中实心方形表示的是波纹壁方法得到的物面摩擦系数曲线,由于波纹壁的存在,能引发壁面摩擦系数曲线迅速抬升,在经过波纹壁面之后,曲线会缓慢下降,经过一段距离后达到完全湍流状态。图5给出了x=0.68 m处的平均速度剖面,可以看到平均速度剖面同对数率和壁面率符合得较好。

2.3 利用时间发展湍流场进行参数回收方法

采用时间发展湍流场作为空间发展流场的入口条件,预先模拟的时间发展湍流场流向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在进行回收时只需用预先模拟的湍流场的某一时刻的流动信息即可,预存的数据量小。

首先,计算一个随时间发展的湍流场。与2.1节计算自然转捩时引入扰动的方法类似,初始时刻在整个计算域中引入一些扰动,扰动形式为:

具体参数见表2,此处ωi代表扰动的增长率。

表2 扰动的具体参数(无量纲量,时间发展的DNS)Table 2 Parameters of the disturbances at the inlet (dimensionless quantities,temporal DNS)

图6给出了壁面摩擦系数曲线随时间的分布。可以看到t=0.2 s左右壁面摩擦系数曲线开始抬升,也就意味着转捩的开始,到t=0.5 s左右达到峰值进入湍流区,到达湍流区后系数曲线的变化趋于平缓且有所下降。图7为0.8 s时速度梯度张量二阶不变量Q2=5000的三维等值面,此时已是充分发展湍流。取0.8 s时刻的瞬时流场数据作为空间发展湍流流场的入口条件,假定此瞬时湍流流场数据为UT(x,y,z),则空间模式DNS入口条件可表示为:

这里通过时空变换关系,x=ct,将某一时刻随时间发展的湍流场整个计算域的流场信息转换为空间发展的湍流流场入口处的时间序列。黄章峰等[5]认为,壁湍流是具有大尺度相干结构的,而相干结构对湍流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相干结构具有某些波的特点,其平均传播速度约为0.92,在实际计算中也发现设定为此对流速度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取传播速度c为0.9。

图1中的空心圆形为回收方法得到的壁面摩擦系数沿流向的分布,可看到由于入口条件的人为给定,流动需要经过一小段调整,之后就维持在完全湍流状态。图8为Q2=5000的三维等值面,计算域入口开始就是湍流状态,而且在向下游的推进中能维持住湍流流动。图9给出了流向为0.55 m处平均速度剖面,同对数率和壁面率符合得较好。

3 可压缩湍流入口条件生成方法评价

对第2节中计算出的湍流场进行归纳总结,从生成湍流场品质和能否快速生成湍流场两方面来对这几类入口条件给定方法进行评价。首先,图10分别给出了y+=40时3种方法生成的湍流场速度分布云图,自然转捩方法生成的湍流场最为均匀饱满;引入波纹壁面结构促发转捩生成的湍流场不如自然转捩方法得到的湍流场均匀、饱满;同样,使用随时间发展湍流场进行参数回收方法时得到的湍流场也不如自然转捩方法得到的湍流场饱满。

另从图1中的壁面摩擦系数曲线对比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引入波纹壁面结构方法相比自然转捩方法能更为快速的生成湍流场,不需要经历很长的流向距离(从流动入口位置0.4 m到完全湍流处0.7 m左右)。而采用时间发展流场进行回收作为入口条件的方法,从计算域入口开始就是湍流场,只要经过一小段的调整(入口0.4 m到0.45 m左右)就能获得一个比较真实的充分发展湍流,此种方法也是一种快速生成湍流场的方法。

采用时间发展流场进行回收方法可以推广到其它外形和不同计算工况。董明等[6]证实此方法是对不同马赫数、雷诺数、壁面条件和典型边界层类型均可行的有效的空间模式直接数值模拟入口条件生成方法,在实际数值计算中也发现,使用文献中对平均密度和温度以及脉动量进行相应修正的方法,可导出不同计算条件下的入口条件。在这里用2.3节计算得到的随时间发展的湍流场作为入口,可以计算出来流马赫数7、高空27 km、壁面温度为700 K时的湍流场。图11为Q2=5000的三维等值面,可以看到同样从计算域入口开始就是湍流状态。图12为壁面摩擦系数沿流向的分布,可看到由于入口条件的影响,流动需要经过一段比之前相同计算工况条件下稍长一些的调整距离之后就维持在完全湍流状态。可见,采用随时间发展湍流场进行参数回收方法,可以推广到更高的马赫数。

4 结 论

数值模拟研究了自然转捩、波纹壁诱发转捩、利用时间发展边界层湍流这三类促发湍流场生成的入口条件给定方法。研究表明,在高马赫流动下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实现湍流场的生成。其中自然转捩方法处理起来最为简单,得到的湍流场也最为均匀饱满,但是计算域长,网格量大,不能快速生成湍流场;波纹壁面的引入,能很快诱导湍流生成,是一种能快速生成湍流的方法,但生成的湍流场不如自然转捩方法得到的湍流场均匀饱满;利用时间发展流场进行参数回收这种湍流生成方法,从计算域入口就是湍流场,也是一种能有效生成湍流场的方法,该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由同一预先模拟的时间发展湍流场导出不同马赫数、雷诺数、壁面条件所需要的湍流入口条件,这对于要计算很多参数下的湍流情况是很有用的。

[1]Lund T S,Wu X H,Squires K D.Generation of turbulent in flow data for spatially-developing boundary layer simulations[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1998,140(2):233-258.

[2]Sivasubramanian J,Fasel H F.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ition in a sharp cone boundary layer at Mach 6:Fundamental breakdown[J].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2015,768:175-218.

[3]Xu S,Martin M P.Assessment of inflow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compressibl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s[J].Physics of Fluids,2004,16(7):2623-2639.

[4]Batten P,Goldberg U,Chakravarthy S.Interfacing statistical turbulence closures with large-eddy simulation[J].AIAA Journal,2004,42(3):485-492.

[5]黄章峰,周恒.湍流边界层的空间模式DNS的入口条件[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38(3):310-318.

[6]董明,周恒.超声速钝锥湍流边界层DNS入口边界条件的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8,29(8):893-904.

[7]逯学志,黄章峰,罗纪生.湍流入流条件在强迫转捩研究中的应用[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2,30(6):749-753.

[8]陈逖,刘卫东,范晓樯,等.“回收/调节”方法在混合LES/RANS模拟方法中的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2011,26(6):1215-1222.

[9]Xiao X D,Edwards J R,Hassan H A.inflow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hybrid large eddy/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 simulations[J].AIAA Journal,2003,41(8):1481-1489.

[10]Schneider S P.Effects of roughness on hypersonic Boundary-Layer transition[R].AIAA 2007-305,2007.

[11]Berry S A.Discrete roughness transition for hypersonic flight vehicles[R].AIAA 2007-307,2007.

[12]刘建新.小攻角钝锥高超声速边界层的扰动演化[D].天津:天津大学,2010.

[13]Jiang G S,Shu C W.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weighted ENO Schemes[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1996,126(1):202-228.

[14]Gottlieb S,Shu C W.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 Runge-Kutta schemes[J].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1998,67(221):73-85.

[15]Yu M,Luo J S.Nonlinear interaction mechanisms of disturbances in supersonic flat-plate boundary layers[J].Science China:Physics Mechanics and Astronomy,2014,57(11):2141-2151.

[16] White F M.Viscous fluid flow[M].McGraw-Hill Education,2005.

Assessmentofinflowboundaryconditionsforhypersonicwallboundedturbulentflows

YU Min*,YUAN Xiangjiang,ZHU Zhibin

(ChinaAcademyofAerospaceAerodynamics,Beijing100074,China)

I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to generate turbulent fluctuating inflow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solving hypersonic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s.A high-order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ow generation methods.Turbulent inflow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broadly classified into natural transition methods,recycling/rescaling-based methods,and synthetic turbulence generators.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inflow generation methods at high Mach number,the simulation of a Mach 6 boundary layer over an isothermal flat plate was carried out.The validity and limitations of different inflow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Several feasible methods were studied in great detail including natural transition from laminar to turbulent flows,bypass transition induced by wavy wall configuration,and turbulence generation via reintroducing the flow field obtained from temporal developing turbulent flow.The limitation of the recycling/rescaling method was also proposed in hypersonic flow condition.By analyzing the flow filed and statistical results,w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about these inflow generation approaches,and further assessed these methods.Compared with natural transition method,bypass transition method and reintroducing method can promote transition to turbulent flow field efficiently.But turbulent field has better quality generated by natural transition route.The paper can be a reference of imposing an inflow boundary condition for wall bounded turbulent flows at high Mach number.

hypersonic wall bounded turbulent flows; inflow boundary condition; natural transition; wavy wall; reintroducing methods

0258-1825(2017)06-0772-05

O357.5

A

10.7638/kqdlxxb-2015.0177

2015-09-10;

2015-12-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772316)

禹旻*(1986-),女,天津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湍流直接数值模拟,稳定性分析.E-mail:yumin8688@126.com

禹旻,袁湘江,朱志斌.高超声速壁湍流入口条件生成方法的比较[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7,35(6):772-776.

10.7638/kqdlxxb-2015.0177 YU M,YUAN X J,ZHU Z B.Assessment of inflow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hypersonic wall bounded turbulent flows[J].Acta Aerodynamica Sinica,2017,35(6):772-776.

猜你喜欢
马赫数波纹湍流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湍流结构研究”专栏简介
高超声速进气道再入流场特性研究
一种新型80MW亚临界汽轮机
超声速进气道起动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翼型湍流尾缘噪声半经验预测公式改进
作为一种物理现象的湍流的实质
湍流十章
基于马赫数的真空管道交通系统温度场特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