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

2017-12-25 11:20张琦
出版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计划经济经济学孩子

张琦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都获得了巨大的增长。但是,经济体制转型的同时,人们的经济思维是否也同步转型了?恐怕未必。从我们的直观感受来看,现今大多数60岁以上、成长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人,对于金融、股票、税收的概念仍然十分陌生,而电子支付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令人畏惧的事物。例如,他们对于金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把钱存银行”这一层面,哪怕剔除通货膨胀之后实际存款利率为负,也仍然坚持“把钱存银行”。这当然有客观因素,如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达,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过大,人们的投资渠道过于狭窄,等等;但不可否认,主观理念也很重要,对于大多数成长在计划经济年代的人来说,唯一能够想到的理财途径就是银行储蓄。20世纪90年代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时,年轻一点的上海人对股票的知识,仅来自茅盾先生在小说《子夜》中对股票交易所的描写。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收入提高了,财富增加了,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知水平却没有自动同步提高。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中国人在投资理财上一方面表现得非常保守,另一方面却又很容易相信各种传销、集资、保健品等庞氏骗局。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学和金融学常识。这就涉及国民教育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当中,中小学阶段是没有经济学课程的;即便到了大学阶段,除经济学相关专业之外,其他专业开设的经济学课程也仅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而且,目前我国高校为这一课程选用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其理论体系和部分内容仍沿用了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因此非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受到的经济学教育,仍仅限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剩余价值”“劳动二重性”等抽象概念。学生学过之后,对现实经济的理解仍是一头雾水。

虽然有经济学家建议我国在中学阶段开设经济学课程,但这在短期内恐怕无法实现。而我们知道,青少年阶段所学的知识,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我看來,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应该和加减乘除一样,成为每个人必备的生存素质。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无论是“学区房”价格的疯涨,还是各种“培训班”“特长班”的火爆,都反映出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到了何种地步。但是,目前人们对子女“特长”的培养仍集中于琴棋书画、英语、数学等“技能”层面,针对少年儿童在经济学以及“理财”方面的培养,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中国家长对子女在“钱”方面的教育,往往呈现两个极端,要么极力强调赚钱不易从而要求孩子处处勤俭,要么以“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为由,不惜用钱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应当说,这两种教育方式都不太恰当,无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如果能对子女进行正确的财商教育,或许就能避免出现“小学生花光父母积蓄打赏网络女主播”这样的荒唐现象。

清华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钱可以这样用》这套书,可以说填补了国内经济学领域少儿读物的空白。这套丛书以图画书的形式,介绍了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内容涵盖价格机制、银行、股票、货币、税收、电子支付等各个方面,且均由经济学家指导,融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同时,这套丛书翻译得也很准确,并且编者还增加了有关中国经济的相关知识,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少儿经济学启蒙读物。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经济学孩子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经济学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翻译市场的性质与特点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