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方法创新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7-12-25 18:34李想初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0期
关键词:指导书建筑材料教学内容

李想 初梅

摘要:通过多轮教学过程的归纳总结、与学生课上课下交流、借鉴先进教学经验,本文对课程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与实践。计划在教学内容方面以每种类型材料为单元大幅度拓展教学内容,辅助编制出多层次的课程作业指导书进行能力引导,增加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并对教学做远景展望,付诸于未来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教学内容;指导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091-02

一、前言

《建筑材料》课程是我校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大学二年级开设,是建筑设计课程、建筑构造课程最坚实的基础,主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教材内容偏重于介绍建筑材料的实验数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常用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所表现出的技术性能等,而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更需要掌握的建筑材料的艺术性表达等方面的内容介绍篇幅较少。虽然对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摸索、深化,但仍有很大的待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建筑师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和谐或对比,温暖或冰凉,回归自然或高科技[1]。建筑学专业学生怎么才能够熟练地运用建筑材料,恰如其分地表达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艺术性、绿色生态等设计主题,提高学生建筑设计的主创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的建筑师,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除此之外,如何提升建筑学专业学生未来面对执业资格考试、考研的知识储备能力,提升就业宽度,促进学生对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材料与工程、建筑材料企业的了解,为将来从事建筑设计相关行业如建筑施工及监理、建筑材料企业创新创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材料课程典型问题

通过几年的课程讲授,我们不断与本专业各个层面的学生沟通,并结合上课时的感受与认知总结,将积累的问题进行一次深入的思考与汇总,概括如下。

1.普遍认为教材知识偏重于材料科学本身,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内容少。《建筑材料》教材知识偏重于材料科学本身,针对建筑设计的艺术性表达内容较少。上课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专业针对性不强,学生觉得枯燥呆滞,教师尴尬的情况。比如,针对烧土制品划分成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这个问题,教材依据规格、尺寸、色泽、允许的误差等标准进行等级划分。与学生交流达成共识,普遍性地认为掌握此部分内容为基础,满足学生就业深造的可能性需求。但是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更应侧重于学习优等品的烧土制品都有哪些建筑设计实例?烧土制品在设计中的应用,表达出何种氛围的艺术特点?烧土制品的色泽,对于乡土建筑的应用等专业性问题的交流。

2.教材与课堂上讲解的材料种类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仍应加强。教材重点讲解十几种常用且已有成熟定论的建筑材料类型,而建筑材料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使用数量最多的材料[2],建筑学专业学生也需要广度的创造性思维。在信息化、科技化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这种骨架式的教育与时代发展的矛盾逐渐尖锐化,思维的拓展似乎对缓解矛盾更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合金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随着配比的变化就有成百上千种,在课堂上对中国大飞机新闻的简要介绍,并查阅资料了解合金金属在飞机上的应用,让思维有延伸和创新的无限可能性,引导学生自发地对材料的广度进行了解。

3.理论学习后,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创造时对其艺术性表达无从下手。高年级学生普遍地存在此类现象,建筑设计的艺术性表达仍停留在“虚实对比”、“纯混凝土或纯白色建筑”这一粗放层次,设计思维的细化具有懒惰性,丰富度与深度不够。毕业班学生,在毕业设计和工作实习时,更愿意关注材料的艺术性表达、材料与构造、艺术性表达与结构的结合,若对建筑材料的实践应用经历匮乏,思考受到干扰,反过来影响设计构思。学生普遍反馈,理论学习尚可,可没有经历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对深入过程无头绪,无法形成有效的设计组织过程。如何解决理论联系实践这一普遍性的难题?将问题进行分析,客观决定主观,经历反复、深度的训练,形成丰富有深度的思维,采取多层次作业指导书的引导方式改善这一问题。

三、针对性的改革与实践

在目前信息膨胀、学生获取信息渠道丰富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要求都较高。如何能够教好一门课程,可以做以下的尝试性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1.课堂教学内容的增加与改善。以教材各类型材料为基本单元,除了讲解每个单元的公式、实验数据、物理与化学性质等知识,还要以单元材料类型为基础点,加大信息量,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新增针对建筑学专业课程的特色内容。比如:①增加建筑材料图示内容,提高课堂的吸引力;②增加广泛的新材料认知内容,提高每个单元建筑材料的延伸性和丰富性;③增加建筑材料在建筑实例中的实践应用内容;④增加建筑材料与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结合的知识内容,承前启后;⑤增加建筑材料与绿色建筑、建筑材料与环保知识;⑥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课件精美的艺术化排版及内容调整等。

2.多层次、规范化的作业指导书编制。作业指导书编制的核心目的是分步骤、分层次地解决出现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建筑材料提高建筑设计的艺术性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是依据某单元材料编制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指导书。

三个层次的作业,从粗浅到精细,从了解到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迈出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步骤,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对后续的建筑设计等专业课会有很大的帮助。

3.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从目前课堂主要由教师讲授转变为结合翻转课堂理念,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建筑实例调研、材料市场调研,参观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与建筑设计企业的联络等。为了增强建筑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深度,目前课程已经布置题目“建筑材料在建筑实例中的应用”的学习,但是从完成结果来看,仍远远不足。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班学生,建议课程设计、实习工作中遇到的实践问题应在本课程中进行深化,如建筑材料的与时俱进、建筑材料与绿色建筑、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设计艺术性表达手段的深入等。例如讲解天然石材时,在讲解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可以延伸讲授红色系凝灰岩(教材未介绍)在纪念馆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性表达,强调色彩在统一色调下的自然丰富度控制、施工方式及施工方法产生的肌理表现、细节设计中体现出尺度与尺寸的特性等。利用工作室教学模式,确立研究专题主题,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采取研讨会方式,可形成科研理论成果,提高学习深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再如结合建筑屋顶修缮的实践项目,讨论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在耐久性、经济性的实际问题,并討论新材料、新做法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可能性结合。

四、远景展望与期盼

目前国内高校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可以在今后进行如下建设:①各单元建筑材料展示大厅:现场观看各单元材料的完整形态、剖切面形态、材料的肌理、色彩等特点;②材料与构造层次展示:在建筑室外场地、室内做成雕塑展示形式,既学习材料与构造的知识,又突出强调专业学院的特点;③建筑材料实验大厅:提供动手实验做建筑材料、材料装饰性设计实践、材料拼接多样性艺术表达、材料耐久与破坏实验等。通过增加课程特色,提高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兴趣,拓展知识面,并能够为后期的建筑构造学习、建筑设计铺垫,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晓.建筑材料的艺术表现[J].室内设计,2006,(03):37-43.

[2]雎文静.新课程体系下建筑材料实验室建设过程探析[J].广州化工,2011,(19):135-136.

Abstract:Through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multi-wheel teaching process,the discussion with the students,the advanced teaching experience,the paper gives some exploratory reforms and practice for the course. It plans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to each type of material as a unit greatly expand the teaching content,develops the multi-level course win for ability to lead,increases the flip classroom practice teaching links,and prospects for teaching,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future.

Key words:teaching content;instruction;teaching method

猜你喜欢
指导书建筑材料教学内容
起重机械作业指导书编制思路和实践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浅谈标准作业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推行
机动车安检机构作业指导书编写策略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了解能源奥秘的指导书——推荐王大锐博士译介的《探索能源的奥秘》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