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2017-12-26 16:51宋俊烨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资产负债流动性风险管理

宋俊烨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宋俊烨

所谓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现有资金难以满足客户取款需求及合理贷款需求而引起的相关风险,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这种风险虽然是次生风险,但一旦发生,商业行业支付能力、经营管理持续性都会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引起了金融领域及全球经济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就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处于重点地位。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依旧将规模拓展、利润获取视作经营目标,多种管理体制有待健全,且流动性风险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流动性管理水平不高,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应主动向西方商业银行学习优秀管理经验,从而依据自身实际创建合理的流动性管理体系,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较薄弱。在面对流动性风险时,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主动采取有效方式管理流动性风险。但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还未步入成熟阶段,缺乏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制,且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实效,即商业银行过于重视外在指标的达标,忽视了读流动性本质的了解。

对现金流的关注度较低。相对来说,银行业的资产结构较为单一,商业银行自然也不例外,现金流易受其他业务的影响,而商业银行监管机构难以关注到这一点,实际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和其他业务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可以说,一旦商业银行发生现金流紧张现象,流动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便会提高。

资产负债管理较片面。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商业银行流动性评判指标难以完全反映出银行融资水平与现金流动实况,在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时,不少商业银行采取的都是强制措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展现的主要是表面现象,无法依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制定适宜的管理手段,这无疑影响了资产负债管理质量,使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无法充分运用,流动性有效管理难以实现。

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缺乏充分的认识,尚未制定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正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缺乏保护,质量较低,不良贷款不断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资金流动,及商业银行的健康长远发展。在流动性风险中,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占据重要位置,需要引起重视。

优化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增强风险意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努力朝着商业化方向发展,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这需要国家信用的支持,即担保商业银行的风险,若缺乏国家信用的这种担保,商业银行很有可能发生流动性问题。所以,人民群众、商业银行与政府都要提高对银行风险的了解与警惕,就信贷资产来说,要想提升其质量,就要不断深化改革,为商业银行创建和谐宽松的经营环节,保障政府行为的规范性,保障国企的顺利改革,同时需要健全贷款管理体制,主动审查贷款,加强贷后管理。

完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首先,创建合理科学的治理结构,就商业银行来说,先要对流动性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相关专门机构的责任与义务,以提升他们管理流动性风险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流动性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机构的共同努力,各机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其中,董事会需要承担总责任,监事会需要承担监督风险的责任,同时商业银行还要组织相对独立的结构,专门承担管理流动性风险的责任,从而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务。其次,制定适宜的管理政策及程序,商业银行在明确流动性风险倾向的同时还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自身特色与外界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对策与程序,主要涉及制定管理方式、目的,及制定分析现金流、管理融资等制度。最后,正确辨别流动性风险,并加以计量、监控与管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现金流评价、流动性风险管理还有待加强,所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业务方式、资金流状态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更好地管理流动性风险,预防流动性风险。

发挥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作用,所谓资产负债管理,指的是商业银行利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化利益的方式,加强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实况的认识与了解,保障商业银行经营的盈利性。市场经济新模式下,商业银行只有合理应用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作用,保障资产负债管理的有序性,才能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即利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化利益,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树立良好的经营意识,培养集体员工对资产负债经营模式的认识,有效结合思维和行为,同时需要了解到资产负债管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积极作用,即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进步。另外,商业银行还要规范经营行为,促进盈利性管理的实现。

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第一健全流动性管理方式,改善指标系统设计,商业银行要加强对资本负债比例管理的健全,促使资本负债由比例管理过渡至综合性管理;第二创建完善的流动性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在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环节的同时加以严格控制,避免风险累积;第三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划,如长期规划、短期规划,并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以更好地应付流动性风险。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同时留有适当的流动性,才能促进商业银行的有效运转。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缺乏充分的认识,流动性风险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优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至关重要,从而真正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猜你喜欢
资产负债流动性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银保监会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未来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的规模与结构探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资产负债简表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资产负债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