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双创时代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2017-12-26 16:51王政锋刘永玲赵晓毅鲁巨伦赵志明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沧州基地互联网+

王政锋 刘永玲 赵晓毅 鲁巨伦 赵志明

“互联网+”双创时代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王政锋 刘永玲 赵晓毅 鲁巨伦 赵志明

通过调查研究,本文提出了地方高等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办法。

“互联网+”是国家在转变生产方式,实施产业升级的一项经济发展新思路。“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转型发展现代化国家,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新的社会经济发展举措。创新创业教育是根据社会需求新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之一。沧州市《“创新之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指出,“创新之城”建设是推进“五成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动力引擎。创新创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为地方高等院校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高校设置创新创业领导机构,建立创新创业政策、信息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是互联网+时代国家层面上的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的基础环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神和要求,推动以双创拓展就业空间的重要举措。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高校要急需理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领导小组,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公室,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服务平台。管理领导小组要认真学习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职能,统筹制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管理办公室要协同学校各有关部分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如下服务:政策收集整理解读,各种创业融资平台收集整理,创新创业补贴政策收集整理,京津冀、沧州创新创业基地和资源共享部门资料搜集,学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管理,各种创新创业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服务平台要充分利用线上如微信公众号、QQ、微博、网站等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信息服务。这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就能统一管理,又责任明确,各部分形成合力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效进行。

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推动创新

创业课程开发

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但是作为地方高等院校尤其是沧州地区的高等院校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因此本地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把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

本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一定要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沧州区域经济结构;要充分结合各高等院校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要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构建理论基础课、创业实践课、专业技能课、综合素质课系统规范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线下线下、课上课下、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新模式;要创建创业实践和学分管理结合起来的灵活教育机制;要明确学校以素质培养为主还是以实践教育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向。

多形式多举措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一项教育活动,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目前沧州地方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非常少,没有专业教学团队,更没有在这方面的领军人物。因此沧州高校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尽快出台创新创业教师发展建设规划。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鼓励中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项目实践进修、顶岗锻炼、挂职服务,鼓励中青年教师脱岗创业或者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引进企业家、成功校友、政府部门人员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团队。通过多方式多途径,真正使沧州地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具有科技创新与创业指导两方面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新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场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创业经验的积累。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沧州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建设的校内创新创业基地要和沧州市政府的创新创业基地实现互补。创新创业基地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间的服务性机构,要有教育培训的场所,要提供法律、财务、税务、工商管理等重要信息及咨询。基地更是学校创业实践基地,要具有孵化器功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而组建的模拟性质的企业。同时要多渠道搭建创新创业基地平台建设,把学校的实验室、实训室,校企合作基地纳入到学校的创新创业基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开放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成功孵化提供技术和资源上的支持。

推动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校园精神、校园生态系统的软实力。沧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中,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教育的作用,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组织创新创业比赛讲等活动,举办创新创业企业家讲座、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示、创业成功学生事迹报道等多式多样的活动,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精神粮食。

学生创新创业要做哪些准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沧州高校多数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动手能力强是这类学生的特点,在校学生要敢于创新,主动认知社会,为创业做好如下准备:首先要培养自己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在创业意识的指引下,才敢勇于进行探索与尝试,从中找到创业项目,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创业目标。其次要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创业对人的能力要求较高,具体要有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创业计划书的撰写 、融资知识 、行业选定 、产品确定等专业技能能力;要有现代管理的理念和能力,能从系统整体观念出发,统筹、协调、控制和优化各项资源的经济管理能力;再次创业过程是艰难漫长的,创业者要有超乎想象的忍耐力,不怕失败和挫折的勇气,最后要选好自己的创业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未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重要举措,地方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大胆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7069 )

猜你喜欢
沧州基地互联网+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我的基地我的连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